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春時養生,流長淵遠

春時養生,流長淵遠

養生古稱為「道生」「養性」「攝生」「衛生」等,即保養生命之意,《靈樞·本神》篇有「智者之養生也」。養生集中體現了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傳統預防思想和追求「不老延年」的壽養思想。

何清湖教授是中醫亞健康學學科體系的主要奠基人,在養生保健理論和實踐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礎,今天讓我們通過四時養生之春季開篇,領略中醫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

四時養生是中醫養生理論的重要內容,《黃帝內經》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相應」。

人要健康長壽就應「法於陰陽」,順應自然變化的規律,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所云:「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

此外,《靈樞·本神》:「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千金要方·養性》引列子之說:「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強調人體必須順應四時的自然變化,加強人體適應自然的能力,天人相應,保證人體健康長壽。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界亘古不變的規律。「一年之計在於春」,春三月是自然界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季節。

歷代醫家在其順應四時自然變化進行調養的理論中,對於春季養生尤為重視,因為春季養生是四時養生之首,開一定得搞好,否則會影響全年的生命活動。

1

春時養生,流長淵遠

《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集中醫藏象、病因病機、診斷、辨證、防治、調護之大成,在春季養生方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可以說是後世春季養生的理論源頭,指出在春令季節,人們應從生活起居、運動健身、精神調攝等諸多方面,以「生」為中心對人體進行調養,否則就會有「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及《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的「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之變。

可見,《黃帝內經》實為中醫養生理論的重要源頭。

此後,《千金方》、《本草綱目》、《壽親養老新書》、《攝生消息論》對《黃帝內經》春時養生學說多有闡發,形成了春時養生的理論基礎。

2

肝應春氣,春當養肝

中醫學認為「肝主春」,即人體五臟之一的肝臟是與春季相應的。中醫講究五行(金、木、水、火、土),春季則屬於五行中的木,而人體五髒的「心、肝、脾、肺、腎」對應五行,肝也屬木,肝臟與木的物性是一致的。

其次,肝臟在春季時功能最為活躍,因為春天溫暖的氣候將會使人的活動日漸增加,促使新陳代謝亦將日趨旺盛,在人體內無論是血液循環,還是營養供給,都會相應加快、增多,以適應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需求。若能在此時好好調養肝臟,便可增強人的免疫功能,提高人的體質,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此外,從發病學上看,春天萬物復甦,陽氣生髮,此時人體陽氣也開始向外生髮,開始衝擊身體的病灶。春時肝氣最足、肝火最旺,人最容易生氣發火,肝臟的火氣要藉助膽經的通道才能往外發,所以,很多人會莫名其妙地感到嘴苦(膽汁上溢)、肩膀酸痛、偏頭痛、乳房及兩脅脹痛、臀部及大腿外側疼痛。

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春傷於風,夏生飧泄」的病變。

肝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它具有調節氣血,幫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以及調暢情志、疏理氣機的作用。因此,春季養肝得法,將帶來整年的健康安壽。

春季當順《黃帝內經》春季養陽、養升、養發之義,謹慎以之,既順肝臟升發、調達之意,養其春陽;尤須防其升發太過,變生他疾。

3

食補為先,少酸多甘

「葯補不如食補」,春時調養肝臟,飲食調養成其必然。一般說來,為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為扶助陽氣,此時,在飲食上應遵循上述原則,適當食用辛溫升散的食品,如:麥、棗、豉、花生、香菜等,而生冷黏雜之物,則應少食,以免傷害脾胃。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

《攝生消息論》亦云:「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氣」。中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旺,人可延年益壽。酸味入肝,且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疏泄不及則足以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

此外,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若多吃酸味食物,會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能傷害脾胃之氣,正所謂肝木不及固當用補酸,然肝木太過反克脾土。

甘入脾胃,防其虛弱,只需增甘少酸,顧護脾胃之氣,故甘味之大棗、山藥最宜於春季食用,李時珍稱讚大棗「味甘平,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葯。久服輕身延年」;山藥味甘性平,具有健脾養肝、滋肺益氣、補腎固精等功效,可用棗、山藥與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養肝益胃、滋陰潤燥。

另《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泄之」。由此可見,飲食調養之法,實際應用時,還應觀其人虛實;靈活掌握,收放一心,切忌生搬硬套。

4

春暢肝氣、精神和緩

養生以調神為第一要義,神明則形安。《靈樞·天年》曰:「失神者死,得神者生」。說明了對精神重視的程度。所謂調神,主要是指對意識思維情緒的調節。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志快欲於虛無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告誡人們不要患得患失,思想無窮,要保持精神愉悅,情緒樂觀,達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目的。

春季是發生的季節,人體陽氣潛藏一冬,至春日發泄,始無抑鬱之患。春令之養生貴在於調暢情志養升發之氣,順應春季「生」的特性,保持心情舒暢。

肝屬木,木旺於春,其氣主升。肝在生理上主調暢氣機,春時養肝,當順肝之喜調達而惡抑鬱,同時又防升發太過之變。

《靈樞·本神》篇云:「肝氣虛則恐、實則怒」,由於肝喜疏惡郁,倘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瘀滯不行而成疾。

要想肝臟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儘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平復,肝氣正常生髮、調順。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律,就會傷及肝氣,久之易導致肝病。

這就要求做到學會自我調控和駕馭好情緒,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並及時進行宣洩,可防肝氣鬱結。

《壽親養老新書》里載有十樂:讀書義理、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畢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贊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學學古人的十樂,對春天養順肝氣大有裨益。

5

起居勞作,養陽保暖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在寒冷的冬季里,人體的新陳代謝,藏精多於化氣,各臟腑器官的陽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入春後,應加強鍛煉。

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廣場、樹林、河邊、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盡量多活動,使春氣升發有序,陽氣增長有路,符合「春夏養陽」的要求。

年老行動不便之人,乘風日融和、春光明媚之時,可在園林亭閣虛敞之處,憑欄遠眺,以暢生氣。但是,春季運動要適度,不宜太劇烈以致大汗出,因為出汗過多則會導致津液的大量丟失,而損傷人體正氣。

初春之際,極易出現乍暖乍寒的情況,依《黃帝內經》「春夏養陽」之旨,生活起居及作息安排上應以「去寒就溫」為原則。在衣著方面總的要求是:一方面要寬鬆舒展,另一方面又要柔軟保暖,並且還要做到衣服不可頓減。

關於這一點《壽親養老新書》里明確指出:「春季天氣漸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使人受寒」。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被發緩形」即是指衣著上應以溫暖舒適寬鬆為佳,若衣著過於單薄則易感受寒邪,過於緊束則有礙陽氣的升散《千金方》有:「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

《攝生消息論》中強調:「春陽初生,萬物發萌,正二月間,乍寒乍熱??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寒易傷腠理時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漸減一重,不可暴去」。而且特別叮囑體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

6

需防春困、敲打肝膽

春困不是病,而是一種正常的季節性變化時出現的生理現象。原因是,冬季皮膚血管收縮,春季天氣變暖,血管、毛孔擴張,相對穩定的血流量供應皮膚增加,供應腦的血液相對減少,從而造成春困。

春困雖不是病,但它影響學習、工作,所以必須設法調節。防春困可按下面方法試試:

注意睡眠。

俗話常說:早睡早起精神好。這樣有助於提高夜間睡眠質量。睡眠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成年人每天8h,中學生8-9h,小學生9-10h。當然,時間也要因人而異。

晨起最好用冷水洗臉,以刺激皮膚和大腦,使之儘快適應春季的血液循環變化。

加強體育鍛煉。

運動可改善人體的代謝過程,增強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對中樞神經等系統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春季應多運動,如登山、郊遊、散步等。

經常按摩太陽穴,晒晒太陽亦有益於解除春困。

當出現睏倦時,可利用音響、觸碰等,給自己一定的刺激,這樣能改變人體內在節奏,使大腦中樞神經迅速進入清醒狀態,從而使睏倦得以消除。

調理經絡和腧穴是中醫養生的重要方法。經絡具有貫穿上下、溝通內外、聯絡臟腑、運行氣血的功能,春季養肝可以通過刺激肝膽經脈及穴位,方法舉例:

敲打肝膽經。

腿上內外褲縫分明對應肝經和膽經,內側從下向上敲,外側從上向下敲。

運目調肝法:

身體平坐,輕輕閉目、均勻呼吸(鼻吸口呼),雙手勞工穴搓至溫熱,雙手撐輕輕按在眼睛上,手心對準眼球上蓋住手不動,依次平衡移動眼球上下3次、左右3次,然後轉動眼球順時針3圈、逆時針轉動眼球3圈,雙手離開、眼睛不睜開,保持原狀,再回復以上動作練為1次。

作18次後,閉目1min左右慢慢睜開眼睛。

按揉腳背上的太沖穴可泄肝火,疏肝解郁。

7

小結

總之,順應春季「生」的特性養生對於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其一,人體在經過夏長、秋收、冬藏3個季節後,體能元氣已積蓄很多,只有順應春生特性進行推陳出新、暢發生機,才能保證一年的良好精神狀態;

其二,春時養生也即春季養陽。肝陽不用,則可致臟腑功能失調而精無神、氣不振,未老先衰,諸病由生,使人疲乏睏倦、頭痛、耳聾、頭目眩暈等。

因此,春季對肝臟及陽氣的保養對於人體的健康與延緩衰老至關重要,必須特別重視春季養生在四季養生中的重要性。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學佛,您是否走對了路
任你縱有千般快樂,無常終有一天會到來!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