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統一之戰,宋太宗為何在即將破城之際喊停,最後又放火燒城

北宋統一之戰,宋太宗為何在即將破城之際喊停,最後又放火燒城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正月,南方全部歸順。宋太宗召集大臣商議討伐北漢之策。宰相薛居正等許多朝臣反對討伐北漢。薛居正說:「當初,周世宗舉兵進攻,北漢依靠遼的支援,堅守城池按兵不動,周只得撤兵。後來,太祖在雁門以南打敗遼人,將其百姓都安置在黃河洛水之間。北漢已經沒有多大力量,得到它也不能增加多少國土。請阱下慎重考慮事。」「周世宗時,在石嶺關失利,軍心動搖,不得不班師回朝;太祖時,因士兵多患腹病才不得不退回,並不是北漢的城防堅不可摧。」宋太宗問:「那麼我現在出兵北伐,你認為如何呢?」曹彬回答道:「如今國家兵精將勇,人心統一,剷平太原,易如反掌。」宋太宗於是下定了討伐北漢的決心。

十日,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北路都招討制置使,桂州觀察使曹翰攻城西,河陽節度使崔彥進攻太原城東,彰德節度使李漢瓊攻太原城南,彰信節度使劉遇攻城北,形成對太原的包圍之勢。最難攻的是城西,因為這裡是北漢主的宮城所在,曹翰道:「我只是個小小的觀察使,官位低於節度使劉遇,應該讓劉遇攻打西。」劉遇不肯,曹翰執意要換,難以決定,後來太宗給了曹喻一頂「智勇雙全」的高帽子,並說城西非卿不可攻破,曹翰才勉強答應。

十一日,命雲州觀察使郭進為石嶺關都部署,負責堵截契丹援兵。派田仁朗、劉緒負責偵察太原城及其周圍的軍事設施,並置辦攻城器材,軍隊部署完畢,十五日潘美辭行,太宗在長春殿設宴,面授討北漢機宜,要他依計行事。

二月十五日,宋太宗御駕親征離開汴京,前往太原,宋對北漢二度大規模伐開始了,十八日,車駕到達澶州(今河南縣),太僕寺的官員宋捷在路邊迎接。宋太到這人的名字,興高采烈地說:「此使必勝了。」於是封宋捷為將作監丞。

四月二十二日,趙光義率軍抵達太原城下,駐紮在汾水東岸。二十四日黎明前,趙光義親到城西督軍攻城,戰鬥非常慘烈。五月一日,城外的羊馬城被攻破。北漢宣徽使范超出城投降,宋軍以為他出城迎戰,將其生擒問斬。三日,北漢馬軍都指揮使郭萬超又出城投降。

四日,趙光義到城南巡視督戰,慰問眾人說:「明天端陽節,我們到劉繼元的宮殿吃粽子慶賀節日,怎麼樣?」將士一齊歡呼道:「好!」如此一來,士氣更加高漲。第二天,趙光義又到城南督戰,將士爭先搶攻,傷亡慘重。趙光義見土兵紅了眼,知道攻破後,他們一定會屠殺百姓,這與「聖天子」的德行相違背。由於太祖死的突然,他當皇帝也不合傳統,朝野間對此議論頗多。在這當口若發生屠城的事,實在不利於自己的威名。因此,眼看即將破城,便命將上退回,傳命城中:「最好自動投降!」

北漢將士仍要固守,退休宰相馬峰正卧病在床,聞訊,命人抬著他去見北漢主,含淚勸說劉繼元投降,北漢主劉繼元見大勢已去,到次日凌晨,帶領官屬,向宋太宗投降。趙光義照例赦免了他的罪過,並且好生撫慰了一番,並封劉繼元為右衛上將軍,彭城郡公,其他投降的北漢臣僚也都的到了晉封。北漢自劉崇稱帝割據了二十十九年後滅亡。

北漢滅亡後,趙光義下令毀掉了太原城,並將城內的僧道富戶遷入洛陽。五月十八日,趙光義登上太原城北的沙河門樓,派人分片驅趕城內居民遷徙,並縱火燒屋,許多老弱之人被燒死在城中。太原百姓為統一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另一方面,北宋攻滅北漢,結束了唐末以來的軍閥割據局面,為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也使得人民擺脫了軍閥混戰的悲慘生活,總體來說,功還是大於過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五代十國篇 後漢 劉知遠(4)天下共主
在五代十國的黑暗歷史中,這兩個人的人生如同開掛一般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