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以為是先有楷書再有行書最後才有草書?完全錯誤!

你以為是先有楷書再有行書最後才有草書?完全錯誤!

不限領域!不限風格!不限尺度!與雞湯作對,我們是專業噠!

快戳藍色的字來關注我們吧~

中國書法藝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異彩紛呈。甲骨文古老又神秘;

兩周金文飽滿圓潤,章法獨到;

戰國文字百花齊放,風格各異;

秦漢篆隸朴茂厚實;

魏晉今草開放飄逸,充滿浪漫人文情懷;

隋唐楷書雄渾嚴謹,彰顯盛世豪情;

宋元行書風韻猶古;

明清書法氣勢闊達,篆隸復興。

書法與文字相伴相隨,從一開始的表意符號,漸漸成為人們不斷追求藝術美的工具,直到今天。那麼,你對中國的書法又有多少了解呢?

很多人都認為,應該是楷書先生,行書其次,最後才演化為草書。

然而這種觀點,在看過本文之後,就會知道它是完全錯誤的。

本文將從秦以後的小篆,來向你闡述書法演變的發展史。

秦始皇以前,漢字的書體並沒有統一的名稱

在秦始皇兼并天下後,

由丞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後

才有了所謂「篆」、「隸」之稱

李斯將風格多樣的戰國文字整齊劃一,稱作小篆

小篆成為了中央集權統治的官方文字

在今天很多人說篆書早就過時被淘汰了

然而,「學書者,不窮隸篆」

學篆,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

而隨著篆書的草體,即古隸的出現

隸書在秦朝時期也萌芽成長起來

主流書體由縱勢長方的小篆

逐漸演變為橫勢扁方的隸書

隸書書寫便利,富含風韻

書體扁平,波筆捺腳趨於明顯

到兩漢則成為主流文字

寫好隸書是入仕陞官的最基本條件

隸書脫胎於篆書,是向楷書的過渡書體

但並不以為著隸書過後就直接是楷書

漢朝400年間,隸書的快寫和簡化成為趨勢

章草便從隸書的草化中逐漸孕育

章草波挑分明,筆畫間呈~形波狀

字字獨立,字形扁方,筆帶橫勢

該碑帖為漢《急就章》

同時草書的符號化成為了約定俗稱的傾向

草書符號後來則直接成為日本的文字

到東晉時期,章草演化為今草

圖為孫過庭《書譜》節選

而在章草向今草的演變過程中

楷書應運而生

圖為歐陽詢書千字文

那行書呢?其實嚴格意義上講,

行書不是一種字體,只能稱為一種書體

因為除了草書之外

篆書、隸書、楷書都能用行書的方法書寫

所以說,行書並不能簡單的認為是

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書體

所以實際上中國自有文字起,

行書體便已經萌芽

直至魏晉,行書發展臻至成熟

文末小彩蛋

其實書聖王羲之留下的墨寶本來有很多

梁武帝時期曾重新裝裱二王墨跡767卷

然而經侯景之亂後,大量被焚毀

到唐貞觀時期,李世民下令高價購王羲之墨跡

裝成13帙,共128卷

其中楷書50紙,行書240紙,其餘為草書

到天寶年間,王羲之墨跡再次流失

到了今天,王羲之的真跡一張也見不到了

而我們今天見到的王羲之的書法

則都是摹本和刻貼

莫高窟的道士塔還在那裡屹立

即使看守過它的王道士早已死去

看見它,就好像看見了當年

外國人用一點銀元、兩攔雞蛋

從王道士那裡換取了幾十車的敦煌書法名畫

余秋雨說那些敦煌名畫被盜

反而使得他們免於文革的禍害,有益於他們的保護

但是事實證明,那些在大英博物館的敦煌名畫

因為沒有合理的科學的保養

也大多損壞

寫到這裡,不禁感到一種無力

然而過去的錯誤已無可挽回

但是,我們還可以從現在

著眼於優秀的傳統文化

並把它發揚光大。

如果你也這樣認為的話

麻煩你動動小手,點個贊

排版: 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激流暗涌 的精彩文章:

吃早點;找亮點;健康生活趁「棗」點
戀愛課堂:方法適當,你的愛還會遠嗎?

TAG:激流暗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