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歷史上真實的「黑豹」

美國歷史上真實的「黑豹」

原標題:美國歷史上真實的「黑豹」


正在上映的好萊塢大片《黑豹》在美國獲得空前好評。這部主打黑人英雄牌的電影,被認為是向美國著名的「黑豹黨」致敬。儘管美國社會對這個組織的評價毀譽參半,但它對於美國社會乃至文化的深刻影響,卻是繞不過去的。


起步:持槍街頭「普法」


一切還得追究到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問題上。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興起民權運動,但二戰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美國黑人青年發現,雖然美國社會在法律上逐步廢除了歧視黑人的條款,但他們面臨著不同於父母那代人的新形式貧困和種族主義。不但很多體面的職業,比如律師、議員都沒有黑人的份,而且他們還要時不時受到白人警察的非難。


1966年10月底,兩名對此深感不滿的激進黑人青年休伊·牛頓和鮑比·西爾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市創建了「黑豹黨」。雖然主張用武力阻止白人警察欺侮黑人,但起初他們聲稱的「以暴抑暴」只停留在口號上。這兩人非常精明地研究了加州有關槍支的法令,發現其中明確規定,攜帶槍支時只要沒把槍口指向某人,就不算違法。於是一場「監督白人警察」的黑人運動新潮流開始了。


「黑豹黨」創始人鮑勃·西爾(左)和休伊·牛頓


可以想像一下,當大群身穿藍襯衫、黑褲子、黑皮夾克和黑貝雷帽等「標準制服」的黑豹黨成員,手持上膛槍支跟著白人警察滿街溜達時,作為被「監督」一方的警察會有怎樣的驚恐感受。更狡猾的是,雖然看起來如同一個暴力組織,但黑豹黨成員並不真正使用手中的槍,如果白人警察試圖找麻煩,他們會立刻當眾大聲背誦加州《公開持槍法》,告訴對方自己沒有犯錯。同時他們會警告白人警察,如果對方膽敢侵犯黑人的憲法權利,就把他送上法庭。


1967年,弗吉尼亞州首府里士滿的黑人建築工丹澤爾·多維爾被警察射殺,在要求政府調查屢次被拒後,他的遺孀向黑豹黨求助。黑豹黨派出大批全副武裝的成員赴里士滿介紹與警察周旋的經驗。由於黑豹黨此舉沒有違反法律,當地警方只能束手無策。受此鼓舞,越來越多的黑人開始持槍走上街頭,對白人警察形成巨大壓力。


揚名:硬闖加州議會


1967年5月2日,黑豹黨成員闖入加州議會大廈。


隨著黑豹黨的影響越來越大,美國當局自然難以容忍這樣的公開挑釁。1967年5月,加州議會刑事訴訟委員會計劃通過一條新法案,規定公開攜帶上膛武器為非法行為。如果該法案通過,就等於從根本上斷絕了黑豹黨佩槍巡查街道、監督警察的合法性。


黑豹黨聞訊後,由西爾親自率領大批全副武裝的成員從奧克蘭奔赴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抗議。根據當時的媒體描述,新任加州州長羅納德·里根(對,就是後來擔任美國總統的里根)正陪同一群學生吃午餐,然後準備參觀州議會大廈。突然幾十名攜帶武器的年輕黑人闖了進來,西爾走到大廈台階上宣讀一份講演稿:「廣大的美國民眾,尤其是黑人,必須警惕激進的加州立法機構,他們想解除黑人武器,讓黑人變得手無縛雞之力……現在,我們黑人武裝自己、反對此類恐怖行為的時刻已經到來。」隨後他們公然持槍闖入州議會大廈。雖然該事件以這些惹事的黑豹黨成員被警察逮捕而告終,但它卻引起全美上下廣泛關注。當時媒體評論稱,黑豹黨人持槍闖入加州議會大廈,雖然看上去是個宣傳噱頭,但他們的確嚇到了當時在場的很多重要人物。隨後黑豹黨還向全美髮表「十點綱領」,其中的內容包括結束資本家對黑人社區的搶劫、立即結束警察對黑人的不法行徑和謀殺等,其影響力迅速擴散到全國。


同時,黑豹黨還發起社區項目「為人民服務」,其中最主要的是兒童免費早餐項目,黑豹黨在全美各大城市設立廚房,每天給超過10萬名貧困兒童提供早餐。通過這些社區項目,黑豹黨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特別是在奧克蘭-舊金山灣區、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西雅圖和費城有相當多的追隨者。


拐點:遭到強力打擊


黑豹黨


但是權傾朝野的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認為黑豹黨勾結國際反美勢力,將其確定為「對國家內部安全的最大威脅」。1967年8月,聯邦調查局開始實施秘密的「反情報程序」,通過監視、滲透、抹黑和干擾等方式瓦解包括黑豹黨在內的「黑人民族主義仇恨團體」。1967年10月28日,黑豹黨領導人牛頓被控射殺警察,隨即被警方逮捕。在西爾帶領下,黑豹黨展開聲勢浩大的拯救行動。雖然解救活動失敗了,但此舉依然極大擴展了黑豹黨影響力。


1968年4月4日,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被槍殺,美國多地爆發騷亂,黑豹黨的發展此時也走到了歷史十字路口。1968年4月7日,黑豹黨最為激進的核心成員埃爾德里奇·克利弗、赫頓等人試圖伏擊奧克蘭警察,結果赫頓被打死、克利弗受槍傷、其他7人被逮捕。他們「以暴抑暴」的行為,讓美國當局對付黑豹黨有了充分的理由。1969年,黑豹黨成為「反情報程序」首要打擊目標,在聯邦調查局的暗中運作下,黑豹黨同芝加哥黑幫「黑石遊騎兵」互相仇恨程度日益加深,聯邦調查局甚至暗中寄送匿名信給黑幫頭目,宣稱「黑豹黨想要他的命」。

1969年12月4日,在聯邦調查局策划下,芝加哥警方突襲黑豹黨伊利諾伊州主席弗雷德·漢普頓住所,當場將漢普頓和護衛亂槍打死。當時漢普頓是黑豹黨新的核心領袖,為展示黑豹黨是向種族歧視宣戰而非僅為了黑人利益,他正號召與窮苦白人、女性平權運動等其他政治組織聯合,以爭取更大的民眾支持。多年之後,聯邦調查局特工韋斯利·斯韋林根承認,殺死漢普頓是聯邦調查局謀殺黑豹黨要員計劃的一部分。



黑豹黨


分裂:最終走向消亡


1970年7月,黑豹黨創始人牛頓在獄中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自己從未鼓吹暴力,很快他就被釋放出獄。此後黑豹黨分裂傾向加劇,以牛頓為首的一派認為黑豹黨成員應該參加地方政府和參與社會服務,逃亡海外的克利弗則主張持續同警察武裝對抗。分裂最終導致暴力衝突,兩派互相展開報復性暗殺行動,致使多人死亡。黑豹黨的內訌和分裂使很多成員心灰意冷,很多人離開了這個組織。1982年,黑豹黨正式解散。7年後,牛頓在毒品交易中被殺。


在美國,黑豹黨至今仍是充滿爭議的話題。一些學者稱黑豹黨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最具影響力的黑人運動組織,甚至稱讚黑豹黨是「20世紀最有力的黑人革命組織」。也有很多人批評黑豹黨是挑釁性的「犯罪組織」,畢竟許多黑豹黨成員都有犯罪記錄。但無論如何,黑豹黨對美國社會影響深遠。例如串聯起美國現代史的電影《阿甘正傳》里就有頭戴貝雷帽、身穿皮衣的黑豹黨身影。2016年美國歌壇天后碧昂絲演出時,身穿向黑豹黨致敬服飾的伴舞則激怒了美國警察工會,他們要求全面封殺碧昂斯演唱會。▲



碧昂斯和她的一班伴舞女郎,打扮上刻意模仿「黑豹黨」(Black Pathers)的裝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 的精彩文章:

記住!凡是這麼宣傳自己功效的保健品,一律別買!
犯罪分子多點6份盒飯就被朝陽群眾「破功」!

TAG: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