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說里寫的那種士兵列隊看武將單挑的戰法,居然是真的,連岳飛都干過

小說里寫的那種士兵列隊看武將單挑的戰法,居然是真的,連岳飛都干過

01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水滸傳》,裡面涉及到打仗的場面,除了那種使用火攻和水攻等不可抗力的打法之外,不管是攻城還是突襲,是設伏還是遭遇,基本上的場景都是如出一轍:

士兵們列好陣勢,也不管是什麼長蛇陣還是雁形陣了,反正烏泱泱地站一堆,然後一方派出武將去叫陣,另一方也遵守職場規則,既不放冷箭,也不一哄而上,同樣規規矩矩地派人出來單挑。

雙方的士兵主要是起什麼作用呢?自己的武將打贏了,就趁勢掩殺過去;自己的武將打輸了,有愛心的士兵就把上司搶回來,沒愛心的連上司也不要,轉身就跑。

這種打法其實非常的不科學,而且可以說非常的原始,只對單挑者的單兵作戰能力有要求,剩下的什麼戰術、戰法、士兵訓練、戰場布置……《孫子兵法》里提到的各種技巧,基本上都沒什麼用處。

我一直都以為,這樣的打法是小說家杜撰的,目的就是為了突出主將的威猛,免得群眾演員搶戲。

培養一個主將多不容易,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肯定應該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即便是要衝鋒陷陣也是起個鼓舞士氣的號召作用,哪能動不動就站出去跟人單挑,戰死了多划不來啊!

但是當我看了《宋史》和《金史》以後,竟然神奇地發現,這樣的戰法是真的,連大名鼎鼎的岳飛,都喜歡這樣干。

我尤其要強調的是,我說的單挑,是嚴格按照小說里描述的這樣,一方叫陣一方應戰的那種武將決鬥。

02

這種事情,我們當然要從大名鼎鼎的岳飛說起。

《宋史·岳飛傳》記載,靖康年間,金兵圍困開封,岳飛跟著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勤王,領著一支部隊在河南滑縣跟金兵隔河對峙。

岳飛採取的戰法就是讓手下在後面等著,自己一個人騎馬衝出去叫陣。佔據優勢兵力的金兵並沒有一哄而上,而是派出了一名手舞長刀的戰將,跟岳飛一對一單挑。自帶主角光環的岳飛肯定是將對方斬於馬下,然後金兵看見主將單挑失敗,一鬨而散。

這並不是岳飛唯一一次單挑。如果說滑縣這一戰是因為岳飛沒什麼名氣,需要打口碑,那麼兩年之後,已經有一定地位的岳飛在太行山遇到金兵的時候,依然採取了這樣的作戰方式。

《宋史·岳飛傳》是這麼說的: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這樣的記載,加上一點招數細節什麼的,簡直就跟小說里寫的一模一樣。

岳飛這樣的戰法科學嗎?不科學,因為宗澤都批評他了,說他:「爾勇智才藝,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萬全計。」

這說明了一點,兩軍對壘,主將單挑,確實不科學。但是明明知道不科學,為什麼還要用呢?

我也不知道,除了打贏之後可以提升士氣之外,我簡直想不到任何理由。

03

岳飛兩次單挑,對手都是金兵,那麼是不是金兵也喜歡這種戰法呢?答案是:喜歡,而且是非常喜歡。

我隨便找兩處記載給大傢伙兒看看,大家就明白女真人對這種好勇鬥狠的打法的喜歡程度。

《金史·完顏訛古乃傳》記載,訛古乃在金遼戰爭中,就有一次非常成功的單挑。

金軍(那時候還叫女真,統一稱呼是我覺得麻煩,請見諒)和遼軍列陣對峙,對方有一個武將躍馬而出,前來叫陣。金軍主帥就跟看過小說一樣,大喊一聲「爾能為我取此乎」?訛古乃答應一聲「諾」,然後將對方生擒而還。一問名字,對方也是契丹族的勇士,名字叫同瓜。

《金史·完顏石土門傳》里記載的單挑事件更血腥一些。石土門奉命去平息本族的叛亂,以五千人圍住了叛軍的一千人。佔據絕對劣勢的叛軍,派出了一名叫做斡里本的勇士出來挑戰,明明可以穩操勝券的石土門果斷應戰。

雙方先比賽的是射箭,互射一箭。石土門射中了斡里本的馬,斡里本摔下地之後站起來反射一箭,射中了石土門的肚子,「石土門拔箭,戰愈力」。當然,這一戰石土門贏得不是很光彩,因為他傷口流血影響了發揮,是他的弟弟完顏阿斯懣帶了七個步兵一擁而上把斡里本幹掉的。幹掉了主將之後,叛軍按照小說里描寫的套路一樣,「諸部兵遂敗」。

04

是不是只有東北的女真人喜歡單挑呢?不是的,大西北的西夏人(羌人,党項人是羌人的一支),也喜歡單挑。

《宋史·王君萬傳》記載,王君萬在今天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附近,曾經遭遇過羌人的一次伏擊。當時王君萬帶著手下走到一處山谷,羌人的伏兵就殺了出來。但是神奇的是,伏兵只有一個人,「忽一騎躍出,橫矛將及」。王君萬就跟對方單挑,然後把對方砍死在地上,其他伏兵紛紛出來投降,「其眾驚號,相率聽命」。後來一問,這個出來單挑的伏兵,正是對方的首領葯廝逋。說實在的,這種伏擊戰讓自己的首領出來單兵作戰,真不知道這個戰術是怎麼設計的。

《宋史·郭遵傳》里同樣有跟西夏軍單挑的記載。郭遵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猛將,李元昊進攻延州(今天的延安),郭遵單騎殺進敵陣,手持一根鐵杵,「殺傷數十人」。對方不服氣,喊了暫停,派出一個驍將跟郭遵單挑。郭遵毫不手軟,一杵將對方的腦袋打得稀爛,看熱鬧的「兩軍皆大呼」。

而據《宋史·王珪傳》記載,王珪和西夏軍單挑的場面更是傳奇。康定元年(1040年),李元昊進攻寧夏固原,王珪單槍匹馬殺入西夏軍中,擺明了要單挑。西夏人也挺守規矩,先派出了一個武將指著王珪罵,罵的還是張飛在當陽橋頭的台詞:「誰敢與吾敵者?」罵完之後,一槍刺向王珪的胸膛。王珪伸出右臂挨了這一槍,然後用左手的鐵杵打爛了敵將的腦袋。西夏人不服氣,再派一個武將出戰,又是一槍刺來,王珪用受傷的右臂「挾其槍,以鞭擊殺之」。車輪戰都無法戰勝這個受傷的武將,西夏軍也沒想著一哄而上給主將報仇,按照小說的劇情發展,「一軍大驚,遂引去」。

《宋史·張玉傳》里也有類似的場景,西夏三萬人進攻,同樣是派了一個武將出來叫陣,張玉手持鐵簡出去應戰,取了對方的首級回來,還因此獲得了一個外號——張鐵簡。

05

有朋友問,舉了這麼多例子,不是打女真就是打羌族,對方都是沒怎麼接受過《孫子兵法》陶冶的少數民族部落,好勇鬥狠,崇尚勇士,特別看重單兵作戰能力,也許單挑是人家的習慣呢?

我再舉一個例子,漢人和漢人之間的戰鬥(那時候已經有漢人的稱呼了),也玩的是單挑。

《宋史·侯益傳》記載,侯益當年跟著後唐庄宗李存勖混的時候,隔三差五就要跟後梁干仗。後梁有兩員驍將,一個叫李立,一個叫李建,據說有萬夫不當之勇,後唐「軍中憚之」。後來兩軍對峙黃河,侯益挺身而出,說:「一起上,我要打兩個!」李立和李建雙雙出戰,差點就是三英戰呂布的架勢。侯益果然是個單挑的高手,硬是把這兩人活捉了回來。

由此可見,至少在宋代,這種兩軍對壘主將單挑的情況還是經常出現,而且並不局限於和北方游牧民族的較量。

不管雙方實力對比如何,地形氣候如何,只要有一方表達出了單挑的意思,另一方一般都會應戰,並且基本上不會出現以眾擊寡的不道德行為。

這樣的打法,對佔據優勢兵力和優勢地形的一方非常不公平,但是他們依然會認同這樣的作戰方式,有條件要單挑,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單挑。

可能,單挑真的是每一個熱血男兒最嚮往的戰鬥方式吧……

分享到朋友圈和欣賞廣告也是真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齙牙趙 的精彩文章:

當一天盲人,是什麼樣的感覺
詩人余秀華的謳歌權

TAG:齙牙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