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是什麼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霍金?

是什麼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霍金?

霍金(1942.01.08-2018.03.14),英國物理學家。

撰文 | 鞠 強

責編 | 陳曉雪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英國劍橋逝世,享年76歲。霍金在宇宙學和黑洞研究中做出過重要貢獻,他提出的以他名字命名的霍金輻射以及他和羅傑·彭羅斯共同提出的奇點定理都極大地加深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他的科學成就和人生經歷在他去世之後已經被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此處不再贅述。

霍金逝世引發的關注顯然大大超出了科學的範疇。受到公眾如此矚目,霍金堪稱科學界第一人,而且是獨一無二的。單就關注度而言,與霍金相比,「第二人」一定是黯然失色的。因此,我們在追思和緬懷這位科學大師的同時,也不禁要問,是什麼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霍金。我認為,三個關鍵詞值得格外關注——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們眼中的霍金,不管這是不是真實的霍金。

黑洞

毫無疑問,霍金的身份是一位科學家。具體來說,他是一位研究黑洞的物理學家。離開科學上的成就,他一定不會受到這般關注。不過,雖然不計其數的科學家為人類探索未知、認識世界作出貢獻,但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的社會影響力確實有很大差異。在近代科學的歷史中,如果論及對科學和社會的影響,大部分人會同意三位物理學家——牛頓、愛因斯坦和伽利略的影響最大。他們不僅前赴後繼構建出物理學大廈,更深刻改變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

客觀地說,霍金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卻不是唯一,更不是最佳,他的學術成就與前面提到的三位也不在一個級別上。但是他的研究領域是黑洞——這是當代科學中最能引起公眾興趣的話題之一。人類對未知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對像黑洞這樣遙遠而神秘的事物更是格外著迷。大部分公眾對黑洞其實是一無所知或者一知半解,但是這不妨礙他們關注黑洞。因此,研究黑洞使得霍金更容易受到公眾的關注。如果霍金研究的是物理學的其他領域,比如光學或者凝聚態物理,又或者他是一名化學家或者生物學家,那他很難那麼頻繁地走入公眾的視野。

可以與之參照的是,21世紀以來,公眾關注度最高的兩項諾貝爾科學獎成果應該是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和LIGO發現引力波。這兩項研究的尺度都遠遠超過我們身邊的世界,但這種陌生感和新鮮感恰恰最能激發公眾的興趣。


疾病

坐在輪椅上的霍金,這個經典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今天很少有人見過霍金健康時的模樣。21歲時,他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醫生診斷他只能再活2年。但是,他卻再活了55年,這本身就是生命的奇蹟。43歲時,他因肺炎做手術,說話的能力又被徹底剝奪,此後他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做演講和問答。

罹患疾病是霍金的不幸,但也同時成就了他的偉大。英國皇家學會前主席、天體物理學家馬丁·里斯這樣評論霍金:「我們稱頌他,稱頌他傑出的學術成就,稱頌他最受歡迎的著作《時間簡史》。而在這一切之上,讚頌他戰勝軀體這副囚牢的壯舉。」

霍金的學術成就有目共睹,但我們不能否認,而且就連霍金自己也不否認,他的疾病使他區別於其他科學家。視覺上的直觀區別,使我們在面對霍金時,無一例外都會提到他面對疾病的頑強精神和永不放棄的求知精神。

一個與霍金有些類似的例子是約翰·納什,他曾經在近30年的時間裡飽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但最終從疾病中恢復並因為博弈論研究而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家。我們提到納什,也都會提及這段患病經歷。兩人還有一個相似點,即兩人都有一部著名的自傳式電影:霍金是《萬物理論》,納什是《美麗心靈》。

《萬物理論》(左)和《美麗心靈》(右)的海報


劍橋

霍金出生於牛津,逝世於劍橋;他在牛津大學獲得榮譽學位,隨後在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一直在劍橋從事研究工作。他的一生離不開這兩座著名的大學城,在這其中,劍橋的影響更大。

1979年至2009年,霍金曾經在劍橋大學擔任盧卡斯數學講座教授(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這個教職創立於1663年,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職。歷史上,牛頓和狄拉克都曾經擔任過這一職位。在介紹霍金時,擔任過盧卡斯教授是不能忽略的部分。

「一位來自劍橋、研究我們世界是何模樣以及為何如此的物理學家」,這樣的稱謂曾經讓我們聯想到牛頓或者狄拉克。當霍金對公眾來說還默默無聞的時候,他的名字不可避免地會與這些偉大的名字被一同提起。而最近幾十年里,這樣的稱謂會讓我們第一個聯想到霍金。

劍橋還有達爾文和麥克斯韋,還有卡文迪許實驗室,因此在物理學乃至科學的歷史上,劍橋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這種特殊性,也賦予霍金一種傳承歷史的影響力。

黑洞、疾病和劍橋加在一起,讓霍金變得獨一無二。史蒂芬·溫伯格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宇宙學和粒子物理學都有重要成就,也寫過《最初三分鐘》《終極理論之夢》這樣內容不遜色於《時間簡史》的科普書,但公眾對他卻十分陌生。很多人認為,愛德華·威滕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同時他研究作為大統一理論可能候選的超弦理論,作為追求統一理論的愛因斯坦的繼承者似乎更為合適,但他的聲名同樣只是顯赫於學界。

《時間簡史》成為超級暢銷書(有40個語言的版本,銷量超過1000萬冊),營銷當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營銷策略在其他同樣優秀的科普書上面起不到類似的作用,甚至效果懸殊。這說明《時間簡史》的暢銷現象是霍金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質帶來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而這本書的暢銷反過來又進一步奠定霍金「明星科學家」的形象。

當然,霍金成為今日的霍金,現代大眾媒體的力量也不容忽視。霍金曾在《生活大爆炸》和《星際迷航》中扮演自己。2016年4月,霍金開通新浪微博賬號後,迅速獲得數百萬粉絲的關注。

霍金開通新浪微博賬號後發出的第一條微博

媒體報道擴大了霍金的影響力,但媒體的報道並不總是客觀、準確的,有些生造了他不曾發表過的言論,有些曲解了他想表達的意思。這些引發爭議的報道,雖然無損於他的成就,事實上卻使更多科學界以外的人關注他的一舉一動。

霍金如此特殊,所以我們無法預測會不會還出現類似霍金的人物。畢竟在被囚禁的軀體中遨遊思維的宇宙,這是此前我們不管多麼大膽都不敢想像的。

霍金已逝,身上的符號也隨之消散,他不再是黑洞的探尋者,不再是輪椅上的囚徒,也不再是劍橋精神的傳承者。但霍金永在,受他激勵的人仍走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他身上閃爍的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光芒不會熄滅。只要有人記得他的輻射方程,他就不死。

我們都是散落的星骸。我們知道,宇宙的元素組成了我們,使我們得以奇蹟般地凝視宇宙,最後又消散於蒼茫宇宙中。只不過,這一次我們發現,原來身為「宇宙之王」的霍金也不會例外。

作者簡介

鞠強,英國杜倫大學粒子物理與宇宙學碩士,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製版編輯:斯嘉麗 |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學家重要突破:克隆猴「中中」「華華」來了!
繆斯夫人:女老師教學不如男老師?學生評價的性別偏見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