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幻不再是小眾的狂歡

科幻不再是小眾的狂歡

今年的北京西站,誕生出21個奇妙的平行宇宙。「科幻春晚」的故事也悄悄記錄在一份來自地球的報紙上。專欄作家須叔,與你一起見證了這場華麗的科幻之旅。

*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自3月9日《北京晚報》。

Like A River

 Kokow??h 2 (Original Soundtrack) [Deluxe Edition]

Dirk Reichardt 

00:00/02:48

春節一到,住在大城市的Andy劉、Mary Wang,又扛起大件行李回到老家,變回了二狗子、招娣。然而回到家裡的感覺卻像是列車脫了軌,家鄉的節日與日常的工作、生活、愛好都脫了節,似乎踏入了另一個古舊的平行空間里。

好在這個時候,科幻迷們還有科幻春晚的存在,能鏈接回自己喜歡的世界。

科幻春晚,是由未來事務管理局主辦的一個線上的科幻聯歡會。它沒有實體會場,每位嘉賓都用文字表演,用一篇篇富有創意的科幻作品為觀眾帶來心靈與腦力的快樂體驗。

邀請函(設計:二向箔管理員)

這個活動至今已舉辦三屆了,每位作者接到題目後有48小時期限,完成5000字左右的科幻小說,再由下一位作者繼續創作。

第二屆曾邀請了23位科幻創作者,以央視春晚30年來的節目名稱為題,從科幻的角度重新演繹。

這一屆則邀請了國內外21位頂尖科幻創作者,首次以一個統一的既熟悉又陌生的主題展開創作——「春節將近,北京西站」。

之所以選定它,可能和《三體》作者劉慈欣有關。大劉說每次到北京參加科幻活動,都是從西站來,所以對他來說,北京西站就是科幻的入口。

今年的創作者身份更加廣泛,包括18名科幻作家和3名科幻繪畫家,並首次邀請到來自國外的作家。在面對「北京西站」這個主題時,創作思路可謂是五花八門、各顯神通。這些科幻作家在三周的時間裡,帶領讀者前往了多個奇異的西站通道,以高質量實現了中文科幻領域一年來最高的曝光量。

剛憑《驅魔》摘得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的韓松二度參與,筆下的西站如他一貫的風格詭異迷人,彷彿生物和機械的融合體即將起飛。《北京西站,春節之前》給讀者帶來了一種超越現實的過節氛圍。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嚴鋒評價:「透過科幻的眼睛,韓松看到了時空交匯中的北京西站令人心悸的真身和靈魂」。

來源:Daniel Do?ekal

凌晨的《天狗》以女性特有的溫柔講述了一個站台上的冬日暖心故事。

兩度問鼎星雲獎最佳長篇的青年科幻作家江波編織了一個圍繞西客站的時間迴環:《春節將至,北京西站》。

高人氣科幻作家陳楸帆的《陶瓷信使:回家》,給我們介紹了一位特殊的「返鄉者」。

重口味科幻作家、未來局編輯萬象峰年的《百川之王》,開始思考更終極的問題……

來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作者們也各開腦洞。

美國星雲獎、雨果獎和世界奇幻獎得主劉宇昆首次加入科幻春晚,第一次給國內媒體專門創作科幻小說。

這篇《宇宙之春》開著小小島船,在宇宙走向熱寂的時刻奔向故鄉,英文版本月還將刊登在美國著名科幻雜誌《Lightspeed》上。小劉表示其實已很久沒寫短篇小說了,這次的創作非常開心。

來源:Chels S

韓國科幻作家、電影《雪國列車》劇本顧問金寶英是第二次以文字與中國讀者見面。去年未來局與韓國《鏡》雜誌開啟中韓小說交流計劃,金寶英的作品《神之進化》首先被譯成中文,獲得較高的讀者評價。在收到邀請後,她在48小時內就創作了一篇獨具東方特色的小說《「年」來的那一日》。

以上兩位作家還來華見過北京西站,而人稱為「殺老師」的著名美國科幻作者、編輯亞歷克斯·施瓦茨曼則從沒來過北京西站。但他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描繪了想像中的未來春運。《「北京西」太空電梯修理記》把中國的春節放在西方科幻語境中,創造了新鮮的閱讀體驗。

三位畫家的作品也各具特色:

第一代漫畫從業者、著名漫畫家徐曉東的北京西站,竟然是個星際之門,他和初一的女兒共同為其創作了一個故事,描繪了外星生物眼中的北京西站;

徐曉東《星際之門》

繪本畫家、曾為韓松《地鐵》創作插畫的BUTU嘗試解釋春運期間的謎團;

人氣畫手Yaki則從地球給外星人發送了第一條簡訊……

「科幻春晚」既是知名科幻作家的炫技舞台,也是新作者展現自我的平台。

它鼓勵作者們互評,伴隨思想的激蕩把創作變成一個不斷學習交流的正反饋過程;同時邀請相關領域專家發表意見,科幻研究者嚴鋒、吳岩、三豐,電影導演李霄峰,果殼網、科學松鼠會等科普機構也加入了討論的行列。目的是不僅呈現質量上乘的科幻小說,也要促成新老作家的交流和交鋒。

「這是一個交流和成長的機會,讓科幻產業從線性、平面化的狀態,衍生出其他維度,讓更多受眾、行業和資本產生興趣。」未來局局長姬少亭在科幻春晚結束後這麼說。

如果你以為科幻還只是小眾的狂歡,那真是今非昔比了。

今年科幻春晚的「播出範圍」覆蓋了當前最流行的新媒體平台,除未來局「不存在日報」微信公眾平台和微博賬號外,在果殼網、澎湃新聞、騰訊文化、掌閱、今日頭條和豆瓣上每天同步更新,覆蓋了不同領域、不同閱讀習慣的讀者。

豆瓣首頁推薦

截至目前,第三屆科幻春晚在各主要平台已突破了850萬瀏覽量,平均每篇閱讀量約40萬——這意味著核心科幻小說的閱讀量,超過了起點、晉江、騰訊文學等主流網路文學平台排行榜上篇幅相當的小說。如果把這些作品集合成一本書,相當於40萬人連續讀了三周。

在微博,話題標籤#科幻春晚#已超過3700萬閱讀,過年期間一直保持在「科普話題榜」前三,超過同時期#環太平洋#、#王源巴黎時裝周#等標籤閱讀量。

微博話題標籤2月26日21點數據

頭條APP分會場的#春節故事#話題閱讀量近2570萬,有近1600人參與話題討論。

此外,科幻春晚還在播出形式上創新,與喜馬拉雅電台獨家合作,為18篇小說作品錄製了有聲讀物,讓閱讀體驗更加立體。進一步拓寬了發表和傳播渠道,抵達更加多樣化的讀者群體。目前總播放量已超過27萬。而聽眾也以多種方式加入了科幻作品的討論和創作中。聽眾@股神來le就留言:在咖啡館戴上耳機把自己封閉起來,讀著這篇溫馨的小說是多麼的美好。

喜馬拉雅平台播放量

我們知道,科幻的作者大都不是專職的,創作常常是孤立的零散的,相互間就寫作主題的交流也很有限。

科幻春晚用近一個月的時間集中催生出一批科幻短篇,有效地降低了作家拖稿的概率,這還很少見到。並且這些短篇以接龍的形式出現,又隱隱構成一個自成系統的小長篇。合起來看,包含了不少科幻名家的思想火花,相映成趣,成為科幻創作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科幻被認為是一種有閱讀門檻、風格差異大的類型文學,科幻作家和讀者好似只活躍在科幻圈。

圈子總是內向、封閉、靜態的,應該用開放、流通、變化的社群取而代之。

科幻春晚在打破讀者和作者之間隔離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

《北京晚報》專欄

| 關鍵詞 |#科幻春晚#

| 作者 |須叔。吃貨、麥霸、幻迷、《北京晚報》《南方周末》專欄作家;重口味文藝犯,人肉美食雷達。控制工程理工男,書影活動創意企劃,書店夥計——文理世界的精分遊客、小宇宙爆發的完美主義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報 的精彩文章:

給外星人群發拜年簡訊,會被ta拉黑嗎
江丞國,你知不知道大家都很擔心你啊!(上)

TAG:不存在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