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尼爾·蓋曼與美國青少年文學

尼爾·蓋曼與美國青少年文學

青少年小說是從兒童文學中分離出來的,內容多與青少年的人生經歷有關。以美國青少年文學為例,上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始終將青少年視為一個獨立的年齡階段,出現了「青少年文學」這一專門文學類型。

青少年文學顧名思義是為青少年創作出版的文學作品。這個文學類型一直有一種含混性,叫法很多,年齡段的劃分也不固定,有的叫青少年小說,有的稱未成年文學;年齡是從12歲到18歲。但在國外的研究中,這並不固定,有人將其年齡段定為從15歲到20歲左右,並且幾乎涵蓋了各種文學門類:虛構、非虛構、詩歌、傳記、幻想、童話等;單單小說,又分為校園文學、家庭文學、歷險題材、戰爭題材、歷史題材、情感題材、社會題材等等,主題涉及成長、社會問題、情感、幻想等多個方面。其中不乏少年經歷現實中的黑暗、殘酷,逐漸長大成人,以昂貴的代價獲取第一筆人生的經驗的故事,從題材、內容、表現手法上看,都比之前的兒童文學有所突破。這也是後來所謂「成長小說」的一個重要起點。

上世紀50年代,出現了兩部很著名的青少年小說,即美國作家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和英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戈爾丁的代表作《蠅王》。劉易斯的幻想小說《納尼亞傳奇》和1967年辛頓出版的小說《局外人》,更成為這一類型的典型代表。

60年代,文學開始確立30歲以下青年一代人的讀者概念。這個時期的「未成年文學」,也就是青少年文學,開始形成一個獨立的文類。1969年的小說《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1967年的《鐘罩》、1970年的《保佑野獸和孩子》,涉及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們的暢銷讓這一概念逐漸被廣大讀者接受。

「從80年代開始,青少年文學從觀念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些過去被視為禁忌的標準,比如對強姦、性取向、情愛、死亡或者自殺的描寫,曾經被認為讀者不宜的內容,現在很自然地出現在青少年的小說裡面。」小說中開始自然地反映少男少女的情感世界,特別是男孩女孩懵懂的初戀故事。浪漫愛情小說(Romance)或者少女文學(Chicklit),是青少年特別喜歡的文學類型,特別深受女孩子的喜歡,其代表作有《饒舌女孩》(gossip girl ,2001年)。

90年代後,美國少年科幻小說反烏托邦化特徵愈發明顯。以M.T.安德森(Anderson)的《饋送》(Feed ,2002)、南希·法莫(Nancy Farmer)的《蠍子之屋》(The House of Scorpion)為代表。雖然90年代出現了青少年原創出版的低谷,但是有品質的、有藝術含量的經典之作依然深受歡迎。

1997年,J.K.羅琳完成了她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的第一本,該書成為青少年文學中的典範,深受廣大青少年讀者的追捧。魔法學校里三個少年的成長故事,正好對應了廣大青少年讀者在學校和社會中面臨的眾多青春期問題。《哈利·波特》的成功讓羅琳成為了青少年文學的標準性人物。隨後,美國作家蘇珊·柯林斯的小說《飢餓遊戲》也開始風靡,並拍攝成電影,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熱潮。之後,美國作家蒂芬·邁爾的系列吸血鬼玄幻小說《暮光之城》、史蒂芬·奇波斯基的《壁花少年》、特麗莎·利弗的小說《活在你的生命里》、布羅克·科爾的《山羊》等,都屬於這一典型的、非常優秀的青少年小說。

有了這種深厚的基礎,2000年,美國設立了「普林茲獎」。它是一個針對青少年文學的獎項,其宗旨是:完全根據文學品質,評出為青少年創作的最佳圖書。該獎每年一次,倚重文學性,評選上一年度出版的青少年文學書籍,一般只有一位作者獲獎,最多可有四人獲得榮譽提名;評選題材包括虛構、非虛構、詩歌、選集等。

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尼爾·蓋曼的作品涵蓋了從兒童文學到青少年文學、再到成人文學各個年齡段的文學類別。童話《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是一部典型的兒童文學作品。尼爾·蓋曼是歐美文學界非常著名的青少年文學作家,也是幻想文學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橫跨很多領域,包含幻想小說、恐怖小說、兒童文學、青少年文學、漫畫、劇本及歌詞等等。尼爾·蓋曼的小說詭異、突兀,情節觸動心弦,懸而不定,急轉曲折,變幻莫測。他的成人科幻小說《美國眾神》享有盛譽,小說講述的是舊時代的諸多神靈因為信徒喪失信仰,沒有人繼續供奉他們。他們從高高的神壇墜入了社會底層,因為不甘心失敗他們決定挑起戰爭,與不可一世的新興神靈爭奪美國的領導地位。《美國眾神》集隱喻和寓言於一身,雜糅恐怖小說、神話故事和魔幻小說,是超越時代的現代神話。

對於兒童文學和青少年文學來說,尼爾·蓋曼其他的作品也值得關注。其中《卡羅琳》(又名《鬼媽媽》)榮獲2003年雨果獎及布拉姆·斯托克獎,並獲得2003年的最佳青少年讀本和最佳短篇幻想小說。《卡羅琳》又名《鬼媽媽》,講述一個厭倦了被管教的小姑娘卡羅琳,從家中的鏡子中發現了另一個世界,並在那裡發現了另一個媽媽。另一個媽媽並不讓她感到親近,甚至讓她感到恐懼和陰森,鏡像中的另一個媽媽後來綁架了現實中的媽媽和爸爸,並試圖將卡羅琳留在那個她營造出來的世界裡,做個唯命是從的乖孩子。卡羅琳憑藉智慧逃出那個虛幻的世界,還將試圖來抓她回去的另一個媽媽送到了一個再也回不來的地方。故事驚心動魄,扣人心弦,讓少年讀者時刻處於一種驚悚但又不失為興奮的氣氛中。這部從傳統兒童文學中衍生出來的故事,在過去或被視為越界、少兒不宜,經過尼爾·蓋曼的演繹,契合了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滿足了青少年讀者的「恐懼審美」和英雄氣概的自我投射,滿足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希望在現實與理想、真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構建幻想之橋的心理和智力本能,拓展了青少年文學的表達空間和審美風格。

2009年,尼爾·蓋曼的另一部力作《墳場之書》榮獲「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並榮獲了兒童文學的重要獎項「紐伯瑞獎」。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少年版的驚悚小說,故事的開篇講述一個殺手來到一個家庭,試圖將所有人殺害,惟獨一個很幼小的嬰兒逃離現場。嬰兒進入了一片墳場,在那裡被幽靈養育成人,這個孩子最後憑藉先天的神力在幽靈們的幫助下,在現實中完成學業,最終找到那個殺手,解開了自己家人被殺害的謎底,並處置了這些殺手。小說充滿了驚心動魄的懸念,具有典型的青少年文學特徵,同時又應和主流價值觀。故事的結尾非常類似《哈利·波特》,充滿神秘感和傳奇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一組漫畫揭秘鐵警圍剿票販全過程
《鳳囚凰》容止小妾月牙即將出場,貌美如花卻結局悲慘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