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新中國成立之前,毛主席在北京居住過的地方,你知道嗎?

新中國成立之前,毛主席在北京居住過的地方,你知道嗎?

豆腐池衚衕9號(現東城區鼓樓後豆腐池衚衕15號),這裡曾是毛主席的倫理教師楊昌濟先生在京時的住宅。院子不大,是一座兩進院落的小型民居建築。當年大門上曾掛著「板倉楊寓」的銅製門匾。楊昌濟先生來京後,曾寫信讓毛主席來京深造:1918年8月19日下午,毛主席和一批留法勤工儉學的湖南籍青年到京,便與蔡和森暫住到這院南房靠大門的單間里。

三眼井吉安所夾道7號(現東城區景山東街吉安所左巷8號),這是一所普通居民宅院,1918年9月,毛主席與蔡和森為了與其他新民學會會員開展活動方便,以肖子升的名義租下了一間北房後,就從楊昌濟先生家遷到這裡。在此期間,毛主席一邊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一邊在北大做旁聽生,直到1919年3月12日與赴法國勤工儉學的學生一同離京去上海為止。

福佑寺(現西城區北長街20號),這裡早先為清順治年間建,是清聖祖玄燁(康熙皇帝)的避痘所。清雍正元年(1723年),擬分給寶親王(高宗弘曆為皇太子時封號)作為府邸,但並未遷入。乾隆登基後改為喇嘛廟,名福佑寺。1919年12月,毛主席率湖南驅逐軍閥張敬堯的代表團第二次來北京就暫住在這裡。

湖南會館(在宣武區爛漫衚衕101號),光緒十三年(1887年)八月,北京建立起湖南會館。館內原有戲台和文昌閣,東廳為望衡堂,西廳及中庭均為平時集會之所。戲台現已拆除,其餘尚存。1919年12月18日,毛主席帶領湖南驅逐軍閥張敬堯代表團到京時,先暫住在福佑寺,1920年2月至4月21日離京,住在此會館裡,曾召開了千人參加的「湖南各界驅逐軍閥張敬堯大會」,現已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雙清別墅(在香山公園東南,位於香山寺遺址旁),此處曾有兩股清泉,清乾隆皇帝曾在泉旁石崖上題寫「雙清」二字。1917年,河北督辦熊希齡在此修建別墅,從此,這園中之園被稱之為「雙清別墅」。1949年3月,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從西柏坡村遷到北京這座別墅。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前夕,毛主席和中央機關遷往中南海,這裡一直是毛主席生活和辦公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間之光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國家不允許安裝衛星鍋?看完才明白國家的良苦用心
回憶,兒時的年是這樣過的,年味真的淡了嗎?

TAG:指間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