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海洋繼續趨暖未來300年捕魚量將減少20%

如果海洋繼續趨暖未來300年捕魚量將減少20%

目前,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海洋繼續吸收二氧化碳,並且由於氣候變化海水變得更加溫暖,我們就能看到海洋生態系統的一種多米諾效應,預計2030年世界各地漁業產量將降低至少20%。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未來300年,南極洲南冰洋將繼續變暖,將影響全球漁業生產,捕魚量將減少20%。

對於生活遠離寒冷水域的人們而言,南冰洋似乎是一個遙遠世界,對其了解甚少。但事實證明,這片極地海洋對於全球氣候和全球海洋健康狀況有著重要影響。目前,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海洋繼續吸收二氧化碳,並且由於氣候變化海水變得更加溫暖,我們就能看到海洋生態系統的一種多米諾效應,預計2030年世界各地漁業產量將降低至少20%。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科學家模擬研究了未來幾個世紀氣候變化對世界海洋產生的影響,結果表明遠超出科學家的正常預期值。研究人員並未將2100年作為常規性截止時間,而是對未來300年全球氣候變化進行了分析,發現全球氣候變暖反饋可能會更加緩慢。

目前,南冰洋驅使海洋逐漸混合,活躍的南極和亞南極水域將海洋中的營養物質傳輸至全球各地。但是最新模擬實驗表明,如果在2300年之前,全球仍保持現有的排放水平,西風將變得更強,朝向極地遷移,並限制海洋營養物質的擴散和混合。

最終將使得極地海水變得更加暖和,溶化海冰,更重要的是,在南冰洋捕獲營養物質。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發現切斷這種營養循環將顯著影響全球海洋健康:減少漁業初級產量,即食物鏈第一級的海洋植物活動性減少24%。更嚴重的是,它減少深海微粒碳儲量41%。

由於這些過程形成海洋生態系統的基礎,所以海洋出現的狀況並不令人意外,未來人們可享用的魚數量將大幅減少,意味著未來人們餐桌上的魚類食物會越來越少。

該研究預測稱,北大西洋、西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將感受到這種效應變得更加糟糕,北大西洋漁業產量將減少60%。

魚類數量較少的海洋意味著你下次潛水時會發現海洋中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評估稱,漁業支持全球10-12%人口的生計,差不多全球17%人口依賴魚類,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

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魚類作為食物來源的重要性只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的評估分析報告指出,到2050年,為了養活全球人口,我們可能必須要實現糧食產量翻一番。

氣候變化已對全球糧食生產產生嚴重影響——從減少食物的營養,到破壞植物的生長季節,甚至將某些農作物推向滅絕之路。最重要的是,世界上的海洋已經因為過度捕撈而承受巨大壓力,超過70%的世界魚類資源已被充分利用、過度開發,甚至被消耗殆盡。

過度開發海洋資源和氣候變化可能會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致命性後果,預計2030年左右,人類活動對我們食物來源的影響將趨於緩和,因為那時已為時過晚,無論是對陸地還是海洋環境,都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福科學 的精彩文章:

人類在月球留下了多少垃圾?從探測器到羽毛重181噸
神奇,山羊會上樹?並且吃果實吐種子幫助樹繁殖

TAG:大福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