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讓科學與佛學對話的那個人,已經走了

讓科學與佛學對話的那個人,已經走了

2018年3月14日,中午11:45分.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與世長辭,享年76歲。

1

霍金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

史蒂芬·霍金的疑問:時間能不能倒流?時間和空間是從哪裡來的呢?佛說:「於一塵中塵數剎。」在一粒微塵中就有塵埃那麼多的宇宙,這是佛教的空間概念。

佛經開篇都是「一時,佛在……」,這個「一時」就包括了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無始無終的時間概念。這只是字面意思,真正意義上,時間和空間其實都是一種虛妄分別。

2

《妙法蓮華經》告訴世人,觀世音菩薩早就達到了人生的終極目的,他不單大腦沒有枯萎,身體也像月亮一樣「月映千江,有求必應」。凡人都覺得無所事事,菩薩們卻忙得不得了,「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普門品》中,釋迦牟尼佛就告訴我們「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古代的科學水準很難去理解這樣一個境界,不免落入迷信範疇。但隨著科學理論的發展,佛學中的玄妙部分在科學中卻得到了一點一滴的證實。

3

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多番引證了近現代及當代科學發展的實例,配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當我弄懂了『物質世界與宇宙本體的關係』這些『道理』時,心裡充滿了敬畏和震撼:『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在此等候多時了!』」

朱清時院士以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和霍金的「弦論」,與佛學經典《成唯識論》的「藏識海」進行比較研究,他認為是相通的。物質世界,是無數宇宙弦的交響樂,與眼前世界是藏識上因風緣而起的波浪,是極其相似的。

4

2010年6月20日,加拿大滑鐵盧,霍金造訪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Perimeter Institute),發表了關於生命和時光研究的演講。

「如果存在兩個都和觀測相符的模型,正如金魚(眼中)的圖像和我們(眼中)的圖像,一定是一樣的嗎?如果不是,你就那麼自信地認為你眼裡的世界比金魚眼裡的世界更真實嗎?

真實情況是:「現實」的人類總是哪個更方便就選用哪個,我們總是相信自己眼中所見,而且總是認為他者眼中的是『錯的』,是『幻覺』」

究竟誰的所見所思是「幻覺」呢?

5

斯人已去,留給我們的是豐富的知識寶藏與精神財富。

他給世人留下了一份更為重要的禮物:對理想的執著,對生活的熱愛。這個讓科學與佛學對話的人,贏得了世人的尊敬與愛戴。

霍金曾說:

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但卻分享著共同的人類精神。或許讓我們適應這個世界並生存下來的關鍵是人性。

在過去49年里,我一直生活在早逝的可能性中。對死亡我並不畏懼,但我也不急著赴死。我有許多事想在死之前完成。

再會,霍金!

【霍金預測宇宙,與佛法不謀而合】

文字來源:中國星空攝影聯盟

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有關宇宙起源的問題一直是當今科學界最具熱議的話題之一,許多科學家曾都做出過預測,而著名的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也不例外。《國家地理》的一檔脫口秀節目中邀請霍金來幫助人們解決宇宙起源這一問題。

霍金再次給出了簡單且驚人的預測,那就是:「宇宙在大爆炸發生之前,其實什麼都沒有。「《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它認為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8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但在大爆炸之前到底是什麼呢?科學界一直眾說紛紜。

霍金在訪談中回答了這個熱議的話題。霍金說:如果我們有一個控制宇宙進程的遙控器,來「回放」整個宇宙發展的過程。我們會發現,在大爆炸之後,宇宙在不斷的膨脹。同理,當你反向回放時,宇宙就是在不斷的收縮。

當你會放到138億年前,也就是大爆炸剛發生時,你會發現宇宙會縮小到一個原子大小的點,而這個點被稱為奇點。在這個極其小、密度極其高,蘊含著現有宇宙中所有能量、熱量和物質的奇點之中。我們現有的所有時間與空間的物理法則都會失效。

霍金指出:在大爆炸發生之前的時間,並不是線性的,它會發生扭曲。據愛因斯坦相對論,空間和時間由物質和能量形成連續曲線。在那個時候,我們可以用虛時間來取代時間,它就像是是空間中的第四個維度一樣。而此時的宇宙就是無形無邊無界的,也就是什麼都沒有。

為此霍金還做了一個的比喻,正如我們要去尋找地球的南極點。當到了南極,你會發現南極的南面,不存在任何東西。大爆炸也是如此,在大爆炸之前,就再也沒有任何東西了。

最後霍金再次堅信自己在1981年提出的《無邊界理論》,即宇宙本身是從無中生有而來的(量子意義上),也沒有起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塵煉心好修行 的精彩文章:

心病還須心藥醫
將光明照進黑暗 佛陀怎樣對待傷害他的人

TAG:紅塵煉心好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