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萬物都在說法。為什麼我們聽不到,也看不到?

萬物都在說法。為什麼我們聽不到,也看不到?

萬物都在說法。為什麼我們聽不到,也看不到?

「佛經中說,萬物都在說法。為什麼我聽不到,也看不到?」

我看著手中的茶碗,開始說——

這隻茶碗是空的。空,不是不存在,而是不執著。茶碗的空,也是有條件的,它依賴碗邊而存在。這隻空茶碗,象徵著接受,綠茶、白茶、紅茶、黑茶,或者咖啡、果汁,它都不拒絕。即便把它斟滿了,它還是空的。那些暫時在它懷裡的,它不會據為己有。

茶碗是沉默的。把它捧在手裡,它很輕,它很冷靜,它沒有任何的態度,也不表達任何的立場:喜歡或者拒絕,擁護或者反對,認可或者否定。它保持沉默,不立文字,也不依文字;因為文字無法表達沉默,語言是多餘的。

泡泡盯著茶碗上的釉色,讚歎說:「這淡雅素樸的灰,像僧衣的顏色。」我把碗轉了一圈,指著窯變的部分給他看,這隻茶碗,既有內斂的灰色,醒目的紅色,也有高貴的金黃。一隻茶碗上的釉色變化,是火焰的傑作。

泡泡問:「這隻茶碗真漂亮,它叫什麼名字?」

在沒有命名之前,這隻茶碗沒有名字。叫它什麼,都不過是「假名安立」,它不會介意。這種不為物累的態度,如同莎士比亞對玫瑰的讚歎,「即便不叫它『玫瑰』,它也依然芬芳」。當然,生產這隻茶碗的人把它叫作「香灰燒」。

「香——灰——燒——」泡泡一字一頓,輕輕地念出它的名字。

在泡泡一字一頓的間隔里,我感覺到虛空中隱藏著像海浪一樣層層推進的緣起。這隻茶碗雖然不說話,但它絕非沒有故事。只是在這段時空中,發生了無數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其主人公。

萬物都在說法。為什麼我們聽不到,也看不到?

先從哪個故事說起呢?第一個,「願香」。

所有的故事,無外乎男人與女人。於是,她,或者他,滿懷心事,走進寺院,是心有所期前來許願,還是心有所喜前來還願?

時光模糊,看不清那張臉是什麼樣的表情。在佛前,虔敬地點燃一枝香,插入香爐里,合掌,默禱,唇齒呢喃。心事,說或者不說,都寄托在裊裊燃起的香氛里。

佛前的香,叫「願香」,也叫「一瓣心香」。

這一枝香所見證的,有祈求,有信託,有護佑,有滿願,有感恩,有撫慰……當香燃起火點時,香頭上那點細微的光亮,隨即映入供香者的眼睛。

如果是在家中,也會有人在佛前供香篆。如納蘭容若的詞:「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他先用篆模將香粉堆成一個「心」字,然後點燃,靜觀香氛。

除了這一爐香,佛前的膽瓶里,還插著一枝梅花。輕風吹來,片片梅瓣,慢慢地落到案几上。此刻,爐里的「心」字已經燃盡,繚繞的香氛越來越淡,似有,似無。

無論是香枝,還是香字,無論是寺院,還是居家,供佛的香點燃之後,隨著青煙裊裊升起,那寄托在其中的心愿,便被諸佛菩薩記在心上。如佛經中所說:「香為佛使。」

萬物都在說法。為什麼我們聽不到,也看不到?

第二個故事,「善業泥」。

香氛散盡,剩下的,只有香灰。一般來說,香灰是廢物。然而,禪門無棄物。萬物皆備於人,關鍵看有無慧心。

用作香灰燒的香灰,便是從世界各地佛教名山名寺的大雄寶殿里收集來的。製作香灰燒器皿時,部分香灰摻入瓷土製成陶泥,部分香灰被調成釉色。

摻入香灰的陶泥,古代稱之為「善業泥」,用於「祈求善業,禳除惡業」。古代,佛門有用香灰混合瓷土、製成陶泥、壓模燒制佛像的傳統。

這些曾見證眾生善願的香灰,如今摻入瓷土,與水相融,成為「善業泥」;再被捧上輪盤,經由陶工的妙手,塑成有模有樣的器皿。

佛說:「諸法因緣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或者一個物,可以不依賴其他事物而獨立存在。雖然眾多的緣,眼睛看不到,或者心也感覺不到,但是它並非不存在。

這些緣,推動了時光的轉輪,無休止地輪迴著。香成為香灰,香灰成為「善業泥」,「善業泥」成為「香灰燒」……最終,一個個輕靈縹緲、無法目測的願望,成為一個個有形有色、可觸可摸的物什。

其中之一,就是眼前這隻茶碗。

萬物都在說法。為什麼我們聽不到,也看不到?

第三個,「智火」。

善業泥製成的坯器,在成為真正的瓷器之前,必須要直面熊熊的烈火。就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要被太上老君關進煉丹爐。

經受窯中烈火的燒灼,是它唯一的脫胎換骨的機會。置身熊熊烈火,它別無選擇,只能咬緊牙關,挺直脊樑!

脊樑挺不直,就會癱軟成泥,失去的是自我升華的機會!

牙關咬不住,就會「啪」地崩出裂紋,留下的是無法彌補的缺憾!

說到火,火也有兩張面孔。

一張面孔,是「智火」,智慧之火,它親切、柔和、溫暖、光明、善良,伴隨著安全、舒適、幸福……

一張面孔,是「痴火」,無明之火,它冷漠、焦燥、躁動、不安、邪惡,伴隨著痛苦、傷害、恐懼……

寺院大雄寶殿里的常明燈,燃燒的,就是「智火」。燈盞里跳動的火焰,象徵著佛陀的智慧、光明、慈悲,常住世間。

佛陀不是神靈,他是人類社會出現的第一位覺醒者。他覺醒後,發現世間的一切無不在燃燒。貪慾的火焰在燃燒著,瞋恨的火焰在燃燒著,無知的火焰在燃燒著,生存的火焰在燃燒著,衰老的火焰在燃燒著,疾病的火焰在燃燒著,焦慮的火焰在燃燒著,恐懼的火焰在燃燒著,絕望的火焰在燃燒著……

作為覺醒者,佛陀懂得如何借「無明之火」點亮人心頭的「般若之燈」。

萬物都在說法。為什麼我們聽不到,也看不到?

第四個故事,「禪器」。

「佛」是什麼?是「覺醒的人」。

「禪」是什麼?佛陀之心。

想體會佛陀的心,就試著按佛陀認知世界的方式來認知我們的生活。

這隻茶碗,前身是香灰,今生是茶人之愛。想一想,它是不是在輪迴?這隻茶碗,從無而有,將來終有一天,它又會歸於無,這是不是無常?

每一件陪在你身邊的物,都與你有甚深的因緣。喜歡它,就善待它,盡量不磕不碰不摔,延長使用它的時間,就是惜福……

覺醒的佛陀發現,人類生活的世界裡,充滿了「苦、空、無常、無我」。我們如果願意試著從「苦、空、無常、無我」的角度去認知生活,也會獲得佛陀那樣的思維。

古人說「道在日用」。以覺照的方式對待生活,即便平凡普通的日用器皿,也會成為幫助我們覺悟的「禪器」。比如,在這隻熠熠閃亮的茶碗里,如果見到了「緣起」,見到了「空」,見到了「無常」……就見到了佛法。

泡泡由衷地點著頭說:「真沒想到,佛法竟然也盛在一隻茶碗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從《明憲宗元宵行樂圖》看古人怎麼鬧元宵!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