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沒有痛苦,人如何證明自己的存在?

如果沒有痛苦,人如何證明自己的存在?

我大概是唯一個,

對於失戀這件事既感到痛苦又感到興奮的,

神經病。

痛苦多半是來源於失去,失去不想失去的人或物都會痛苦。但興奮的又恰恰是這個痛的過程。

將自己的心一點點撤離的過程本身充滿了疼痛感。對於獨活多年的我而言,失戀這種感受尚屬稀缺品,因此這種體驗很寶貴。

過去思緒不斷,終日遊離。現在,腦子空曠,沒有了大部分思緒和煩惱,空而乾脆。

當我不再慌張,就知道,我和過去不一樣了。

新浪微博知名讀物博主@德卡先生的信箱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好好長大大概就是說能夠扛過這個世界上所有難熬的事情,暴風雨也好,雷鳴閃電也好,全部都經歷一遍之後依然能夠善待一切。」

非常投入的做一件事,最終被迫撤離。——這是慣於逃避的我極難體驗到的。雖不喜歡主動吃這種苦,但是這樣的事來了,我踉踉蹌蹌的也接住了。

我告訴自己,這是在成長。

相比於巔峰時期陡峭的跌落,我更喜歡從低谷慢慢往外爬的過程。——因為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了希望。

我們能夠分享喜悅,分享食物,但是,痛苦是沒有辦法分享的,只能靠我們自己去體會。

某天晚上讀到一句話:

「只有真正嘗盡人間苦楚,體會到感動,矛盾與痛苦,相聚與別離,生與死,愛與恨,才能懂得珍惜,才能變得堅強和強大,因為只有這樣,才有資格去保護他人。」

深以為然。

過去一直在逃避的個性,不知不覺也沒了。開始學會面對,並且希望多多經歷。儘管孤身一人,也依然對感情持有美好的嚮往。這是不是就叫看清生活的真相,並且熱愛它。

我不想做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我還年輕。

我希望自己多接觸新鮮事物,多見證大起大落悲歡離合。因為這才是有味道的人生。把自己裹得里三層外三層,終究無益。

新周刊上刊載了一篇同名文章,是一個過去我挺有好感的青年人寫的,不過讀完她的文字,非常乏味。我悄悄地懷疑:她是不是這麼多年讀死書讀太多了?她的微博上經常在看書和薦書。這種事我越來越沒有熱情。

不過我並不想沒事找事。

在楊瀾採訪嚴歌苓的過程中,關於梅蘭芳,我學到了一個詞,叫「無可無不可」。說的是一個人如何對待生活、處世之道:這樣也行,不這樣也可以。

嚴歌苓是我非常喜歡的華語女作家,她的作品我挑著看,尤其喜歡《無出路咖啡館》,也多多少少沾染了這種「無可無不可」的氣息。這一集訪談的視頻我下載了放在電腦里,隔個一年半載想起來就看看。

此後不管什麼事,就讓它發生。Let it happen.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就面對什麼。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開端和結局。

他說這叫「因果」。

我想,做好自己,就足夠了。

像我這樣愚鈍的人,能夠悟出的道理並不多,能夠把握的機會也有限,所以才反覆思考: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那麼我是不會被辜負的是吧?

我相信,聰明人有聰明的活法,愚鈍的人,也有其活法。我會因為喜歡一部電影而反反覆復看上幾十遍,記住每一句台詞每一個鏡頭。總之能夠在自己的世界裡好好的活著。

你我皆凡人,想要擁有一個人或者一件物的執念太深,是我們的特點。而「凡人皆有一死」(Valar Morghulis)。幾十年後,我們終究也擁有不了什麼。我們唯一擁有的,是對於疼痛和幸福等諸多感情的記憶。

疼痛和幸福一樣,都不可或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小喵 的精彩文章:

TAG:唐小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