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鄂西大山深處的秘境「鹿院坪」

鄂西大山深處的秘境「鹿院坪」

鹿院坪位於恩施大峽谷開發區內的恩施市板橋鎮,平均海拔1700米,但也有兩條河流,一條叫劉廖河,一條叫中間河,鹿院坪即在中間河流域,深陷峽谷地縫中,四周絕壁環繞。從山上橋灣埡口到谷底橋灣,垂直落差500多米,從懸崖上鑿路下去,因用了數十道之字拐,則要走1000多米當地人叫「四十二拐」的山間小道共有1520級台階,差不多一公里路。因這種特殊的地勢使得鹿院坪的山水林田路及農舍至今保持原生態。

這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不通公路的村落。平均海拔1700米,這裡方圓約5平方公里,四面環山,懸崖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進出僅有四條小徑,形似一個碩大的條形天坑;有兩條河流,一條叫劉廖河,一條叫中間河,鹿院坪(1) 即在中間河流域,深陷峽谷地縫中。

從山上橋灣埡口到谷底橋灣,垂直落差500多米,從懸崖上鑿路下去,因用了數十道之字拐,則要走1000多米,因這種特殊的地勢使得鹿院坪的山水林田路及農舍至今保持原生態。

進出村落,還全靠兩條腿。

村裡的人們還沿用著幾百年前的耕作方式。自種茶葉自煮酒,用木柴燒火做飯。取暖隨便出門就能挖到煤(煤是露裸在地表外的一種岩煤)。

村民的房屋都是以吊腳樓為主,主屋用木板架成,四周用欄杆圍攏,非常通風、保暖,上蓋瓦頂,樓上住人,樓下關牲畜、堆雜物。這些老式的家居建築,顯著歷史的風貌,是土家族傳統建築的活化石。

村民的食物、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至今基本上都是自己生產,村中隨處可見人工石磨、水磨、人工鑿刻的石缸、獨木風箱、風車、木儲物器等生產生活工具。它們的古樸,凝固了歷史,傳遞著遠古的文化信息。

明末清初,因戰亂造成四川及相鄰地區人煙銳減,土地荒蕪,朝廷大行「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政策,大批貴州、湖南人民遷移恩施地區。鹿院坪風景(由眾多驢友照)(20張)

湖南常德府桃園縣裴科嵩、裴科乾、裴科祿兄弟等人遷施南府恩施縣北鄉板橋新田,試種湖南帶來的稻穀種,只開花不結籽,意識到地勢高了,尋找地勢較低的地方,發現深山峽谷底部有一樹木蔥鬱的地帶,但無路下去,在今鹿院坪河坪口懸崖上掛接36匹白布,揪著白布下到崖底,見這裡兩邊高山,中間平坦,一河中流,百瀑邊懸,氣候溫潤,土地肥沃,古木參天,十分高興。但回去的時候,掛在懸崖上的白布被飛虎(鼯鼠)咬斷,無法上去,且乾糧已吃完,正著急,見一群美麗的山鹿沿河向上往今橋灣山崖上走,便跟著鹿走,終於爬上懸崖頂,以後便從這裡鑿路到崖底,在中間河兩崖開荒墾田,種植水稻與油茶成功,部分裴姓人從新田遷居這裡,以後又有朱、周、李、侯等姓人陸續遷到這裡共同開拓。

鹿院坪被裴氏探尋發現,又因鹿引路走出困境,最先叫成鹿引坪,後因鹿成了人們的好朋友,經常光顧人們居住的院落,便將這裡叫成鹿院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臣攝影 的精彩文章:

TAG:唐臣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