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北約指責俄羅斯投毒、美國加碼制裁,普京搞砸了?

北約指責俄羅斯投毒、美國加碼制裁,普京搞砸了?

英國《金融時報》3月16日報道稱,繼英國政府宣布驅逐俄羅斯23名外交官並宣稱對俄羅斯採取制裁措施之後,美國也加大了對俄羅斯的壓力,矛頭指向網路攻擊,包括莫斯科方面干涉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一些個人和實體(包括俄羅斯情報部門)實施制裁。

這是特朗普上台以來對俄羅斯採取的最強硬措施。

此舉的背景是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受到強大壓力,要求他對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採取更加嚴厲的行動,與此同時美國總統拒不承認有關他的競選活動得到俄羅斯暗中相助的指控。前雙面間諜謝爾蓋?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及其女兒本月在英國遭遇神經毒劑襲擊後,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緊張近日進一步升級。

本周四,美國、法國和德國領導人表態聲援英國首相,指責俄羅斯發動襲擊。美國財政部表示,最近使用軍用級神經毒劑企圖刺殺兩名英國公民的行為,是俄羅斯政府「魯莽和不負責任的行為」的跡象。

美國財政部表示,為回應財長史蒂文?姆努欽(Steven Mnuchin,上圖)所稱的「窮凶極惡的攻擊」,該部把五個實體和19名個人列入制裁名單。

美國財政部在聲明中表示,自2016年以來,俄羅斯政府的網路行動者把美國政府實體和「多個美國關鍵基礎設施部門」(包括能源、核能、商業設施、水務、航空和製造)視為目標。

負責國家安全的一名美國高官表示,美國發現,俄方的網路行動者對維持美國工廠運行的系統以及美國的電網進行了網路偵察。電網遭到侵入使國家安全官員們感到震驚,這也應驗了五角大樓的長期擔憂,即莫斯科方面將尋求讓美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停擺。

在被美國財政部列為制裁對象的實體中,有俄羅斯主要情報機構聯邦安全局(FSB),還有俄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GRU)。

制裁對象包括上月被特別檢察官羅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指控干涉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的三個實體和13名俄羅斯人。其中一個實體是「互聯網研究機構」(Internet Research Agency),該組織被指是一個「噴子製造廠」(troll farm),專門散布宣傳內容和假消息。

美國財政部周四的宣布呼應了穆勒的控罪書,稱「互聯網研究機構」試圖「干涉2016年美國大選」。「本屆行政當局正在對抗和反制俄羅斯的惡意網路活動,包括他們企圖干涉美國選舉、破壞性的網路攻擊以及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入侵,」姆努欽在聲明中說。

「這些有針對性的制裁是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目的是應對俄羅斯正在進行的窮凶極惡的攻擊。財政部打算根據我國情報部門提供的證據,實施更多……制裁,通過切斷從事破壞活動的俄羅斯政府官員和寡頭進入美國金融體系的渠道,來追究他們的責任。」

英俄間諜中毒案衝突升級,北約大國同仇敵愾

英國《金融時報》稱,北約(Nato)主要大國15日統一口徑批評普京。美國宣布了對莫斯科的新制裁,並加入法國和德國的行列,支持英國譴責克里姆林宮在英國領土上對俄羅斯一名前間諜投毒。

特朗普還參與簽署了一份措辭異常強硬的聲明,指控俄羅斯3月4日在索爾茲伯里(Salisbury)試圖謀殺前雙面間諜謝爾蓋?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及其女兒,是「二戰以來歐洲首例攻擊性使用神經毒劑的」的幕後黑手。

這份同時由英國首相特里薩?梅(Theresa May)、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簽署的聲明警告稱,此次神經毒劑襲擊「違反了國際法,威脅到我們所有國家的安全」。

聲明稱,華盛頓、巴黎和柏林方面「認同英國的評估,即此次攻擊沒有其他可信的解釋」,這為梅與莫斯科展開對峙提供了重要的外交支持。

評論稱,雖然未經直接協調,但此番國際行動反映出西方國家愈演愈烈的擔憂:克里姆林宮在本周日俄羅斯總統大選前的幾個月里攻擊行為明顯增加,而原因不明。一名法國外交官警告稱,莫斯科似乎願意與西方發生衝突。

上述外交官表示:「不管(投毒)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是一種挑釁行為,有意要引發公眾不滿。」即將離任的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本周警告稱,俄羅斯將「轉向更具攻擊性」,「會做出我方不完全理解的某些舉動」。

就連特朗普也首次指責莫斯科對斯克里帕爾投毒,他在白宮對記者表示:「看起來俄羅斯確實是幕後主使。」他補充說,美國正在與盟友「深入探討」如何回應。

俄羅斯周四表示,正在準備驅逐英國外交官,並採取其他報復措施。此前一天,梅宣布英國將驅逐據信為間諜的23名俄羅斯使館工作人員,這是英國30年來最大規模的驅逐外交官行動。

此案後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更難改善

據報道,俄羅斯國家電視台主持人奧爾加?斯嘉碧娃(Olga Skabeeva)13日晚間在結束她的節目「60分鐘」(60 Minutes)時,做出了簡短但有力的結論:「我們不害怕制裁,我們有導彈。」

她的言論似乎概括了俄羅斯面對英國對其採取懲罰措施的憤怒和反抗。俄羅斯政府官員、立法者和分析人士都稱英國政府的指控為侮辱、威脅,而且證明面對心懷敵意、決意毀滅俄羅斯的西方世界,俄羅斯必須堅強和團結。

分析稱,距離本周日俄羅斯總統選舉還有兩天時間,預計選舉將以壓倒性票數確認普京的繼續執政。俄羅斯政府和官方媒體正利用俄羅斯與英國的這場僵局,擴大民眾對俄羅斯大國抱負強硬路線以及核姿態的支持。

兩周前,普京在他的國情咨文中聲稱,俄羅斯已開發出幾個新的能夠搭載核彈頭的武器系統,他稱這些武器無敵。他的行為讓很多原本希望他將在下個任期關注經濟改革的俄羅斯人失望,同時也震驚了很多外國觀察人士,他們認為他的這種核姿態表明俄羅斯將與美國開展新的軍備競賽。

然而在俄羅斯再次與西方展開對峙時,幾乎沒有俄羅斯人膽敢質疑普京的好鬥言論。

本周,俄羅斯外交部言辭犀利的女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暗示,英國首相向俄羅斯發出的要求俄羅斯就下毒襲擊事件做出解釋的最後通牒構成了一種軍事甚至核威脅,而普京宣布的新的神奇武器可以為俄羅斯提供保護。

很多俄羅斯普通人也感到憤慨。「這就是我們支持我們的總統的原因,」莫斯科30多歲的保安安東?扎伊采夫(Anton Zaitsev)表示,「他有缺點,但他認真對待我們國家的安全問題,這是正確的。如今,他們試圖再次擴大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他們沒有權利這麼做。大不列顛,你又是誰啊?」

拒絕透露姓氏的退休秘書瓦倫蒂娜(Valentina)說,西方國家才是戰爭販子,俄羅斯需要保護自己不受侵犯。「我們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沒有人像我們這樣受過戰爭之苦。我們,我這一代人,過去常常說:要是不再有戰爭就好了!」她說,「這就是我們的核武器的目的,要確保再沒有人攻擊我們。」

戰爭歷來是俄羅斯人最恐懼的事之一。在二戰中,蘇聯傷亡人數超過2000萬,幾乎每個家庭都遭受了損失。蘇聯的宣傳機構曾利用人們對戰爭的恐怖記憶來平息對經濟停滯的不滿。

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參與烏克蘭東部戰爭、以及從2015年底在敘利亞進行的軍事行動,喚醒了人們深埋心底的憂慮。俄羅斯社會學家表示,公眾感到,在這些衝突中,他們的國家與西方——更確切地說,與美國——處於未公開宣戰的對抗之中。

據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表示,俄羅斯普通百姓認為,在普京於本月初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最重要的話題中,國家安全和軍事問題的重要性遠遠落後於醫療、貧困、教育等社會和經濟問題。

很多俄羅斯人都證實了這種矛盾心情,他們稱儘管自己厭倦了不斷被動員反對西方的狀態,但他們同時也認為俄羅斯必須對其他國家試圖削弱俄羅斯的企圖保持警覺。

「我女兒有朋友在英國和美國生活。我們知道他們是好人,我們知道這裡也並非盡善盡美,」瓦倫蒂娜表示,「但當我們受到威脅時,我們必須反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濠江客 的精彩文章:

日本福島核事故7年後:數萬災民有家難回,獲賠不足索賠三成
沖繩美軍飛機事故頻發,沖繩知事:我為日本政府的無能感到羞恥

TAG:濠江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