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病是養出來的-養雞過程種這些細節問題99%的人搞不明白

病是養出來的-養雞過程種這些細節問題99%的人搞不明白

養殖利潤與否在於:

1、種(垂直傳播疾病、體質和母源抗體高低)

2、料(全面的營養保證雞的健康生長)

3、環境(天然屏障,水質及隔離帶、飼養壞境)

4、管理(人唯一能決定能控制的)

5、防疫(高抗體滴度保證烈性疾病的發生,防疫也是質量的保障)

6、市場(我們決定不了的因素)

怎樣給雛雞「開水」和「開食」?

1.雞雛端入雞舍後:第一步先把雞雛按比例分配到各排雞網上,查清雞雛數量後,將雞雛倒到雞網上,將雞盒撤出雞舍。第二步待雞散開將事先準備好的小飲水器灌入2%的葡萄糖水(5%解毒,10%高滲)飲用,防止因運輸等應激因素加重雞雛的脫水而引起的死亡。

2.開水最好飲用到5~7日齡,但因條件不同,最少飲用3日齡,開水轉變成涼水時會出現一天時間的水便或稀便(正常反應),過渡水時必須困水或預溫兩天。

3.保證飲水器數量,一般50隻雞用一個與雞齡相適應的飲水器。

4.對不能飲水的雛雞要進行人工誘飲。

5.飲水多少與採食量和舍溫有關。

飲水注意事項:

1.飲水時水溫要求在25-28℃ 不能低於1 8℃ 或高於30℃ ,高於30℃ 會使腸絨毛膜變短影響藥物吸收和容易引起腸炎和腸毒綜合症發生!

2.不可用燒開的水摻入涼水給予飲用,這樣會導致雞雛腹瀉,排帶有氣泡的黃色飼料便

3.水的溫度(1周齡後)

水溫 飲水量

低於 5 ℃ 水溫太冷,飲水量減少

18-21 ℃ 理想

高於 30 ℃ 太高, 雞喝水較少

高於44 ℃ 雞拒絕喝水

開食:

A、開食可在開水後3-4小時開食,最適宜。開食的時間不宜過早,因為過早胃腸黏膜還很脆弱,易引起消化不良早發腸炎過料後期採食慢。另外,還影響卵黃吸收,開食也不宜過晚,過晚會使雛雞體內殘留的卵黃消耗過多,使之虛弱而影響發育。

B、在最初一天,將小米或碎玉米蒸煮半分熟撒在雛雞飼料上,可減少雛雞糊肛,防止痛風,用量為每隻雞3克左右。

C、注意:一定要堅持開水後再開食。

D檢查:從前到後隨意摸50隻雞,嗉囊多少都有食.

一、溫度的管理

1.育雛時,溫度關係著肉仔雞的自體抵抗力和成活率.雛雞出殼後體溫是39-41℃.前兩周自身調節體溫機能非常差,對外界溫度變化十分敏感.(主翼羽的差別)

2.溫度過高或過低對雛雞飲水、採食及生長都會有影響,容易導致脫水,羽毛生長不良,患慢性呼吸道病的發生.

3.正確的溫度:一定要均衡

1-3天 3 3-3 5℃

4-7天 30-32℃

4.七天以後可由30度每三天降低1度直到6周後維持18—21℃ 。

5.溫度高低可同濕度掛鉤,濕度夠70%舍溫可降低2-3度;

6.入雛後,育雛溫度第一周溫度超過37℃並持續3小時以上,可引起了雛雞終生性呼吸系統損傷;

高溫育雛與低溫育雛的優缺點:

1、高溫育雛(36—37度)

優點:是雞前期長的快成活率高,缺點是雞後期抗病能力差(不提倡)

弊端:高溫對卵黃的吸收造成很大的影響,卵黃吸收不良。

原因:溫度過高導致卵黃分解過快,但不能完全吸收,大量的蛋白質對腎臟造成負擔過重,出現腎腫、死雞現象。

2、低溫育雛 (31—33度)

優點:是雞後期抗病能力強成活率低,缺點是體重偏小料肉比偏高。(不提倡)

弊端:卵黃不能很好地吸收。(大肚子雞)

原因:低溫導致蛋白不能正常分解

後期死亡雞隻卵黃吸收不良,弱雛多。

育雛溫度解決方案 :

育雛溫度管理不是標準化雞舍,盯溫度很難,稍有溫差很正常,但要盡量控制溫差以3度內為宜.

正確的方案是:

1.無論春、夏、秋、冬,肉雞在育雛期對環境條件的需求都是一樣的。

舒適的育雛環境=4+1

育雛期間必須考慮的四種溫度

空氣溫度:31-33℃

網面溫度:28-30℃

飲水溫度:25-28℃

體感溫度:風速小於0.15米/秒,不能直接吹到雛雞的身上

四種育雛溫度的重要性排序

飲水溫度>網面溫度>空氣溫度>體感溫度

相對濕度:60-70%

2、雛雞舍的預溫

夏季至少提前24小時預溫

春、秋季至少提前48小時預溫

冬季至少提前72小時預溫(牆體溫度達不到)

3、入雛後溫度管理:

A.看雞施溫(看雞調爐子)

B.準備精確的溫濕度計

C.看雞調爐子,主要是看雞群是否聚堆,結合溫度測量

D.溫度合適時,賊風、外界噪音、光照不均勻也會引起聚堆.

中後期溫度控制:

1.良好的溫度控制、適當的通風和必要的消毒是減少疾病發生最經濟有效的措施,溫度是基礎,以防雞感冒.

2.切忌雞舍溫度不能靠減少通風或不通風來解決.

3.在寒冷季節,嚴防賊風直接吹雞,被風向進風增氧,避免過堂風

4.標本兼治(三分治,七分養)與用藥配合,好比人感冒先穿衣保暖再吃藥

5.世界上沒有近路,不走彎路,就是近路.對養雞來講,管理好才是技巧,才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6.細節決定成敗﹗

二、濕度

肉雞對濕度的要求:

1.第一周:65-70%為宜,其中入舍第1-2天應保持在70%,第二---八周以50---65%為宜.

前期育雛濕度應偏大,如果太乾燥,尤其頭三天,濕度小,毛干,雞咳和甩鼻,很難治療.(腺胃炎、呼吸道粘膜龜裂)

2.濕度的標準以我們的面部感覺到潮熱而不是熱烤的感覺.

3.參考乾濕度表.

4.冬季中後期濕度過大,可能是由於通風不好和雞糞清理不及時引起,溫度稍低就成了又冷又潮.易發生球蟲和腹水等疾病。

控制濕度的措施:

1.預濕 和預溫同樣重要,預溫時同時地面用水澆透,用水比例是每平方米吃透1-2斤水,入雛後墊網鋪底繼續澆水直到墊網撤掉,為雛雞營造一個濕暖的育雛環境.

2.還可爐子上坐水盆、過道洒水及用濕簾散濕。

3.入雛後,按濕度計加調整,以空中噴溫水(40-50℃)補充或通風調節

4.但4周以後,如果通風不好,清糞不及時,舍內濕度最高可達到80%以上.要採取加熱通風和及時清理雞糞;並加強引水器管理,防止洒水.

三、密度

1-2周,30-50隻/㎡;3-4周,15—20隻/㎡;

5-6周,12-17隻/㎡;6周以後,7-11隻/㎡。

密度大的危害:

1、雞群吃不到料,發育不整齊;

2、呼吸道疾病多;

3、大腸桿菌細菌性發病率高;

4、易發啄癖。

擴群原則:

適時擴群:

1.冬季每周擴一次,每次擴群占原育雛面積的一半,28天擴完。

2.夏季每次擴群占原育雛面積一樣大。

3.還應考慮足夠的料位和水位保證雞群的正常生長。

四、通風

通風不良後果:

1、氨氣過重,可以使纖毛固定,失去功能,機體防禦屏障降低呼吸道疾病多發;

2、灰塵大:粘住纖毛,無法擺動,造成呼吸道感染。

3、濕度大,球蟲易發;

4、猝死症增多。

氨氣濃度大可用食醋熏形成氯酸銨或酸性消毒水消毒;

冬季通風注意事項:

.保溫措施 加棉窗帘、管式通風或防寒棚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散失,節省煤火耗氧,減少通風壓力

舍外扣防寒棚時,注意棚拱度稍大些,以便調整窗戶通風。

.冬季利用中午適當加大通風量

.掌握對流通風要領.迎風微開,背風稍大;天窗與側窗結合,不能單打天窗.

.防止冷風直接吹到雞身上.

.通風方式:管式、拱棚、迎口袋、二層塑料半吊

五、光照控制:

第一、連續光照法:即白天用自然光照,夜間開燈照明。

優點:是此法雞群採食均勻,雞群整齊度好,夜間開燈可防鼠害,不怕驚。

缺點:耗電多,肉仔雞易發生猝死,停電驚群。

第二、間歇式光照法:每天光照21-22小時,黑暗2-3小時特別是在晚上十二點左右效果最好(大腦分泌出黑腦素促進雞生長)。

特點:為了使雛雞適應黑暗環境,以防止出現照明故障時造成雞驚群。此法既可防止意外,又不影響生長。

光照亮度:

7天內 60W 7-25天 40W 25-出欄 25W-15W

燈離鋪面1米高 燈間距3米 同時依條件按鋪安燈調節瓦數

通風包括,擋板加管式通風、1.5米管式通風、拱棚式通風、迎口袋通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禽社 的精彩文章:

生態放養土雞如何運營策劃?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諱-完整版,現在知道還不晚!

TAG:愛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