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士達為您講解新栽苗木處理,提高成活率

博士達為您講解新栽苗木處理,提高成活率

?栽前剪根

??在泡根之前,將病殘根,細弱根剪除。

??栽前泡根

??浸泡根部24-48小時內。實驗證明,根部吸足水分,栽植成活率達到100%。

??栽後澆水保墒

??苗木栽植後要確保澆灌3次水,即栽後立即灌水,之後10天內灌水兩次,澆完取地膜一塊將苗尖穿入覆蓋苗盤,培土。

??栽後塗干

??早春塗干是為了有效防治干腐病、腐爛病、枝幹輪紋病。病原菌侵染規律如下:夏季侵染、秋季潛伏、冬季傳播、春季顯現。

??塗干用藥:銀泰仿生靈100g+有機硅10g兌水5斤,塗干範圍在苗木底部至上80公分。

??苗木栽植十一步

??第一步:栽植密度設計

??1、喬砧(喬化苗):行距4—5米,株距2.5—4米。

??2、矮化中間砧:行距3—4米,株距2—3米,行株距一般設計為4×1.5米,或4×2也可以3×2或3.5×2.5。

??3、矮化自根砧(M9T337):行距×株距為4×1.2—2米為宜。

??第二步:授粉樹的配置

??近幾年的生產實踐告訴我們,果樹授粉越充分,果個越大,坐果率越高。許多果農過分依賴壁蜂傳粉,刻意追求晚熟品種的高產高效,將大批嘎啦等授粉樹高接換頭,或刨掉,導致許多園片坐果率明顯降低。因此一定要重視授粉樹的配置,達到合理範圍。

??第三步:整地起壟

??山地栽樹,栽前應利用挖掘機深翻整平,深翻前栽植戶應購買大量充分腐熟的禽畜有機肥,每畝2000—3000公斤,以培肥地力,增加有機質含量。整平地面後,結合深翻挖出深、寬各0.8—1米的栽植溝。無有機肥也可以在栽植溝內以草代肥。用作物秸稈或雜草,分層放入1000—1500公斤/畝,並參合碳酸氫氨或尿素等氮肥以利於有機物分解(碳酸氫銨一般每畝200斤左右,或尿素70斤左右即可)。

??平泊地栽樹,一般不需要平整地面,可直接深翻開溝,開溝深度同山地栽植。平泊地,甚至地塊較大,不耐澇的山地,應大力提倡高畦栽培(即起壟栽培)。開溝後在溝內每畝施用2000—3000肥或者以草代肥。參考山地果園在栽植溝內放草的辦法,對土壤進行改良。

??第四步:苗木浸泡

??栽植前,首先將所有苗木整株用水浸泡24~48小時,讓苗木吸足水,這樣可以顯著提高成活率。

??第五步:苗木消毒

??用50%多菌靈500倍+井岡嘧苷素500倍,配成溶液,然後取溶液100~200斤(藥液可根據苗木數量,適當增減藥液量),將苗木放在藥液內浸5~10秒鐘,然後撈出,再進行栽植,目的是殺滅苗木上的病菌和預防病菌對新栽苗木的侵染危害。

??第六步:起壟挖坑拌肥

??栽植前,先進行起壟,然後向栽苗的每個坑內添加3~4斤生物有機肥,如,12菌生物有機肥或鏈黴菌生物有機肥,然後與土攪拌。

??第七步:栽植方法

??脫毒苗木放進定植坑後,要將苗木根系全部伸展開再培土,待培土至50%左右時,將苗木向上一提,使根部伸展,踏實後,再培土,再踏實,最後在地表撒一層鬆散的土。喬化苗栽植深度栽到苗木在苗圃地的土印為好,寧淺勿深。矮化中間砧和矮化自根砧苗木,以矮化砧與品種介面高出地面10厘米為宜。

??第八步:栽後澆灌藥水

??定植後,應立即灌水。第一次灌水要用500倍50%多菌靈液澆水,每棵樹30斤水左右,消滅土傳病害,特別是重茬地,可有效殺滅白絹病,紫紋羽、白紋羽病等土傳病害,確保成活和避免重植病發生。

??第九步:覆膜保墒

??定植澆水後,應在苗木兩側,各覆蓋一塊黑地膜。覆膜後四周邊緣用土壓嚴,樹榦周圍堆個小土堆壓住穿孔處,以免膜下高溫,空氣集中此處,灼傷樹榦皮層,導致死樹。這在乾旱地區和乾旱季節,對提高栽植成活率,縮短緩苗期和加速生長都有顯著作用。

??第十步:主幹套加半兩水的塑料袋

??為了保證栽後苗木不被食芽害蟲為害和防止主幹失水及提高主幹發芽時溫度,苗木定干、刻芽後每棵樹套一個長1.2或1.5米的長條形塑料袋,塑料袋內加半兩水,水位於袋的頂端,且袋頂端盛水部分從定干苗木上端彎曲下垂,袋下口用繩紮緊。發芽前在塑料袋上端扎刺些小孔,通風散熱,發芽後要及時在塑料袋頂部剪兩個口子,加大放風散溫,防止灼傷幼芽。

??第十一步:連澆3遍水

??以上措施進行後,每隔七天澆一遍水,連澆3遍,以後視天氣情況,天旱就要及時澆水,確保苗木不失水。澆水或下雨天,要同時結合施肥。同時還要進行根外追肥。

??煙台市博士達有機果品社下設煙台市博士達農化有限公司、山東正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棲霞市朋義家庭農場、並建有"BSD"有機蘋果示範基地200餘畝、博士達脫毒苗木基地400餘畝、巨屋精品示範基地100餘畝,城子溝科技推廣園100畝,棲霞鳳彩山蘋果主題公園110餘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創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科創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