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角度把玩魏碑

三角度把玩魏碑

一、碑文解讀

臨習書法,我一直認為「讀」比「寫」重要。惟有細心品讀,才能「盡精微、致廣大」。當我們選好碑帖後,不妨先下一番功夫,藉助發達的網路搜索功能,查查它的年代,查查它的「前世今生」,查查它的釋文。目的只有一個,讀懂它!學會對古代碑帖的解讀,才能進入與古人對話的語境,將自己置身於那個時代,了解古人為什麼這麼寫,在審美認知上才能與古人產生共鳴。

二、縱橫解讀

所謂「縱向」解讀,就是沿著書體演變的脈絡,在漢碑、魏碑、唐碑中找到演變的痕迹,找到其異同點。例如唐碑,它雖是刀刻,但其線條形態卻是書寫式的,是以二王用筆為準繩的。當代學者認為,古代碑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獨立於書跡之外的獨立的石刻形態,魏碑即是典範;另一種是依附於書跡的石刻形態,唐碑即是。

所謂「橫向」解讀,就是在同一時代的碑刻中,找出不同地域的書風。例如,魏碑除了我們熟悉的「洛陽體」外,同一時期,在陝西關中一帶也盛行刻造像碑,但刀法粗率,結字詭異,當代學人謂之「長安體」。對魏碑有了這樣全方位的認知,我們在學習時就不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

三、筆法解讀

每種書體都有自己的筆法,魏碑亦然。如果我們將過去習慣的唐碑筆法來寫魏碑,或者用二王手札式的方式來臨寫魏碑,是難以寫出其「斜畫緊結,點畫方峻」的風采。對於魏碑筆法,歷代書家都在不斷探索。例如,姚元之、包世臣等人對唐碑之前碑刻筆畫的刻法進行觀察,再以毛筆來模擬,提出了「始艮終乾」筆法。

眼下,陳振濂先生提出「魏碑藝術化運動」,也在對魏碑筆法進行探究。他說「只要不是盲目主觀地用寫帖的方法去寫北魏,只要在臨摹時尊重魏碑(而不是還未弄明白即想先改造它),那麼拓片中的每一剝蝕之跡、刻鑿之跡,都會逼著你在行筆時,不斷調整自己的動作,以適應它,表現它」。不論「魏碑藝術化運動」能走多遠,但是他的一些理論,對我們更好地破解魏碑筆法是大有幫助的。

「透過刀鋒看筆鋒」,光看是不行的,我們還必須多些實踐多些嘗試。唯此,才能真正寫出魏碑的「中實」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關於一條鱷魚的故事
這一年的日記摘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