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二種「石用主義」之吳文粒的境

十二種「石用主義」之吳文粒的境

深圳,被譽為「設計之都」,是設計者們的造夢搖籃。這裡孕育了全國最高端的設計人才,融匯了設計大家們的設計思想,吳文粒的設計公司就坐落於此。

看設計師的第一印象,從他的辦公室、會客廳等場所最有體會,這裡最能施展他們對環境的想像力和表達他們的待客之道。

▲吳文粒辦公室一隅

與椅子齊平的中式大方茶桌設計,配上幾張簡約的木色座椅和沙發,每個座位上都搭配著舒適的軟墊,在環境中再置入一些引人入境的軟裝擺件,讓整個空間顯得格外的舒適。在這樣現代中式的環境里,讓人很容易放開而談。這裡是設計師吳文粒公司的一隅,也是對「情境主義」的初次觸碰。

吳文粒

深圳市盤石室內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 設計總監

美國加州市政府「傑出設計師」

NTERIOR DESIGN CHINA「2013-2014 中國室內設計年度封面人物」

深圳十傑設計師

高級建築室內設計師

廣東省家居企業聯合會設計委員會執行會長

IBID 國際品牌與設計交流中心執行主席

深圳市室內設計師協會副秘書長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陳設高級研修班」授課教師

PIKIN 品伊國際創意美學院副院長

中國·湛江設計力量發起人之一

約訪當天早上,吳文粒先生剛好參與一場重大活動,空閑之餘,他抽空從活動現場趕回。於是,我們坐在他的茶桌前,煮茶閑談。作為一名設計大家,他的時尚衣品和大方談吐給人印象深刻,而清晰的邏輯思維和敏銳的商業眼光更是讓人意想不到。我們試圖從他身上了解室內設計師這個既熟悉又神秘的群體,交流後確實深感不枉此行。他不僅對設計師這個群體需求層次了解清晰,對材料商和設計者之間的依託關係和互動也有著自己的一套見解。

吳文粒的設計觀

▲吳文粒辦公室一隅

用作品沉澱,以品牌迸發

九八年,室內設計科班畢業後,他便來到深圳,這一待就是20年。如今的他身份頗多:設計大咖、公司的負責人、導師、各類設計團體的發起者等。在20年的時間裡,他不斷突破自我,完善設計理念,對不同的地域環境進行探索,了解其中的生活方式及體驗場景。這些習慣讓他對不同空間的把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此過程中,跨界對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幫助。他說:「跨界對設計師非常重要,因為設計師靠圖紙是做不好設計,他還需要非常多的外部資源,包括石材源頭的供應,包括各方面資源的積攢。供應鏈對於設計師、應用方來說也是一個莫大的幫助,我們可以用好的材料、好的技術去達成我們心中理想的設計,將它們用更完美的形式表現出來。」

▲吳文粒辦公室一隅

在對生活方式的探索和對跨界的深入實踐中,他從一名設計師變成了「社會人士」,頻繁奔波於各種巡講和活動中,對於這種身份的轉變,除了恪守設計師身份外,他覺得再正常不過。

這是一個設計師必將經歷的階段問題和自我的錘鍊過程。他說一個會成為設計名家的設計師,必然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作品和設計觀,否則難登大雅之堂,而當積澱到一定程度時,頻繁奔波於各種活動現場便成了順水推舟的事情。在此過程中,品牌便充當了一個特殊的角色——它是建立認知的核心產物。

而如今,吳文粒把他總結出來的這套邏輯,應用在了設計師成長的「生態鏈」上,也應用在了設計師與材料商的互動、合作上。

立體思維,做設計師領域的「造夢者」

石材行業一直在研究如何「營銷設計師」,而作為設計師出身的吳文粒彷彿更能看透設計師這個群體的本質。在他看來,設計師和任何群體一樣,分為三六九等,這代表的不是級別的差別,而是設計師所處階段的使命問題。把握不同階級的渴望與需求,才能針對性的做出有效的互動,而不是採用千篇一律的營銷方式。

年輕的設計師需要技術功底、設計眼界和作品,中階的設計師需要通過突破自我實現高階之路,高等的設計師要擔起行業的先導責任他能清晰地洞察到每個階段設計師的實際需求和心理渴望,定製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而如何從三到六再到九,需要一個立體思維的打造過程。

▲2017首屆「造夢者」流動創意文化節第二站

為了讓更多年輕設計師能走上正確的成長之路,讓設計師成長鏈更健康、系統,他參與發起「湛江力量」、「造夢者」、「設計王炸」等多個IP 和巡演活動。這些幫助他和成員們組成了龐大的設計師網路,以此建立和材料商的對接與互動。

如「造夢者」想必石材人並不陌生,在第十八屆水頭石博會,他聯同劉衛軍、黃光全、陳文才、陳興國、孫少川等設計名家,上演了「造夢者」第二站的夢想巡演,讓石材人印象深刻。

藝術與商業,情境主義是制衡之橋

「設計的藝術性與商業性,哪個更重要?」成為設計師們一直以來繞不開的話題。藝術有的時候需要犧牲價值作為代價。欣賞能力的高低,導致它的價值判斷會產生一些實際的偏差,藝術的不可見性往往會讓業主難以理解,而商業卻在這其中佔領了絕對的優勢。追求美還是追求好?

在吳文粒看來,好的東西自然就美,但要實現藝術和空間的融合,卻要更多人文、文化等因素與設計進行融合,賦予空間更多的靈性,讓空間與人產生交流和互動,這是他總結出的「情境主義」的設計觀。

▲吳文粒設計案例

深圳牧雲溪谷悅溪郡05棟別墅樣板房

「情境主義」主張營造不同場域的環境氛圍和情感體驗。「人作為社會個體,每時每刻都通過行為構建自己的生活態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構建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無意識的。如果藝術家能將無意識的被動構建變為有意識的主動創作,就變成了以闡述生活方式為目的的藝術創作。」這是吳文粒「情境美學」的理念核心。

吳文粒把室內設計的發展總結為四個階段,裝修時代、設計風格時代、軟裝時代與定製時代。定製時代更強調設計與藝術、文化的融合,與環境、美學的結合。「過去,大部分人從視覺上面去評判一個東西的好壞,現在注重其在感官和體驗上產生的影響,開始更關注設計本質的內涵」。在他看來,不管所處哪個時代,設計應該服務於生活方式,服務於人對場景的氛圍需求,這樣設計才能回歸它的本質。

對石材的看法

▲吳文粒設計案例

深圳財富城

從材料到產品,跨界定製

「石材,過去大家不當它是一種產品,而是當成一種材料,認為只是應用它就可以了。當把它作為一種產品的時候,你會考慮如何實現它在定製、研發、其他應用等方面的產品化,這時設計師就要了解多一點」。在吳文粒看來,設計師和石材商之間的鏈條出現了斷層,信息對接也就出現了問題,從而造成很多設計師對石材的了解缺失。

對於石材,他格外推崇,認為這是大自然的稀缺資產,用一塊少一塊,相比其他材料,設計師應該更加重視它的價值。「純天然的東西,我們要更多地去思考怎麼讓它更有價值。我們只是隨意貼上去,沒有達到它應有的價值的最大化,包括我為什麼說我們要通過藝術,通過設計手段,讓石材去發揮它自身價值的最大化。」為此,吳文粒花了一年的時間,從礦山、廠家、展覽、研發,一路看了一遍,也因此和一大批石材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吳文粒設計案例

深圳牧雲溪谷悅溪郡32棟別墅樣板房

當我們問及石材標準化命題,吳文粒立即駁回:「石材為什麼要標準化?」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石材是天然的東西,有獨特的巧奪天工之處,不像科技材料或者人工材料,因為是專屬的天然紋路,在裝飾材料領域獨樹一幟。當其他材料在模仿石材的天然紋路時,石材不應放低自己的姿態去研究標準化,而應以定製化去順承它的高貴。」

為了不讓石材顯得單一 ,吳文粒認為需要通過跨界組合的方式擴大石材的應用面。「它可以是單一的石材和石材的結合,也可以是石材和木的結合 ,石材和銅的結合等,通過材料之間的碰撞,創造一些新的產品」。

設計師和石材是魚和水的關係

「我是這麼定義材料和設計師的:其實我們設計師和材料就是魚和水的問題,魚和水的關係,是相互依託的。如果沒有好的材料,設計師便沒法去實現自己,或者無法更準確地發揮設計師的想像,使之落地。」

這些年來,從選材到應用,甚至回過頭去研究應用過的材料本質,他始終堅持與團隊一起,「因為每個材料都有它獨特的屬性,那麼當更了解它的特性屬性、工藝做法以後,我們才能更好地去應用它,這就是為什麼說設計師和材料是相互依託的關係。包括材料也一樣,它能得到一個很好的應用,也能推動它在技術應用上的一些創新,挖掘它本身的屬性、功能以及更深層次的內在品質。」

吳文粒認為大部分石材商只是在自己專業版塊上研發材料的應用,但沒有和空間設計師一起研發,這樣的做法對石材本身的潛力挖掘是缺乏的。只有更多人參與研發的過程,才能發現新的應用方法、新的技術,做更多的跨界融合,最終推動行業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性格決定命運,心態決定人生
太懂事的女人,多半沒有好下場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