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是永恆的價值

愛是永恆的價值

當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蜇」剛剛過去,即刻迎來了金華第三期孫新蘭意象對話。而這三天兩晚的課堂,猶如「驚蜇」般當下,感受著上天用春雷驚醒著蟄居不動的萬生萬物,敲擊驚醒,「三生萬物」的無限生髮……

這一次的課堂旅程,又豈是課堂如此?這是一場對心靈舒醒的呼喚,這是一場對靈魂的滌除玄染!

連接與切割

很久以前,有人曾經問我:「你想過一個怎麼樣的人生?」我記得自己的回答是:一個沒有痛苦的人生。但現實生活中,「沒有痛苦的人生」並沒有如期而至。

生活中,彷彿永遠在做選擇和決定。這些所謂的選擇和決定,其實又是將自己從一個痛苦中陷入另一個痛苦,因為每個決擇都無法完成想要的「雙全」。

感恩公心老師在本次的課堂開篇,從夥伴們的分享中,敏感到夥伴們的心和渴望,以「連接與切割」進入主題。公心老師在講連接,在講切割的時候,我感覺到過去我的那個回答「一個沒有痛苦的人生」,也是一個被切割的偽答案。所以,我決定要重新來看人生,重新來看痛苦。

痛苦是什麼?痛苦是在生命里那些無法抵達的地方,是生命里無法統合為一體的糾結。我們感覺到痛苦,但卻往往停駐在痛苦的表象,即那些纏浮於表面的事件與人。

痛苦是與世界,與他人,與自己切割、撕裂——感恩廖志祥先生開顯的生命智慧,引領我們在一切里,始終要看到漂浮表象背後的渴望,讓顯象面的底下,隱藏面的渴望浮出本真的實相。

永遠要看到別人的渴望和自己的渴望,來傾聽,來體會,來聽懂用五花八門的表現方式呈現出來的渴望。絕非簡單粗暴地「切除,扔掉,不要了」那一些讓你十有八九的不如意……

鬼神兩不相傷的敬畏

《道德經》中有一句「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我們慣性地會認為,利於自己的就是好的,應該留下;不利於自己的,便是惡的,應該排除。所以,一旦觸覺到痛苦時,我們會逃,會躲,會視而不見,會切斷連接。但是,人為什麼依然會難過,會痛苦?!

常常,我們也會覺得幸福和痛苦是一次逆戰。幸福是滋養的,痛苦是傷人的。所以,我們願意傾其一生追逐,只想要的一個幸福,而又一味隔離和杜絕那個痛苦,然而,我們無感於這個過程的本身,其實又創造出另一個痛苦。我們可能沒有想過,痛苦和幸福是可以和平相處,又甚至說,痛苦可能是另一個幸福的開啟。

敬畏痛苦,以「愛著」的生命狀態,讓痛苦在愛中消融、化合,轉為滋養的恩典。痛苦本意不是來傷人的,真正傷人的是「看錯」和「錯看」的痛苦。

「我感恩最徹骨的冰河

它讓我覺醒

我是多麼自欺欺人地一再閃躲又閃躲」

——孫新蘭老師《愛是永恆的價值》

認回命運,為命運做決定

這次意象對話課堂場域中,夥伴們的意象有一個共性:不承認意象中呈現的象所攜帶巨大的生命能量。比如一夥伴的意象:明明是一條布滿鑽石的龍,卻要硬生生變成路邊那朵小花。「龍」與「小花」之間的能量懸殊落差,就是糾結,也是痛苦來源。

命運,廖志祥先生說,命運是人與所處的當下時空交織出來的。

「四擇其三,虛其一」(《道德經》)。過去命運中虛掉的一角,缺失的部分,「虛其一」只為了要成全你活出屬於你完美中的極美!

認回命運,與命運和解,並為命運做一個決定:愛是永恆的價值!

「親愛的

如果此生註定我們將在

冬夜裡獨行

黎明不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幻境

就請握緊我的手

讓我的愛一路為你暖身照明

在每一個疾風凄厲的剎那

請你安歇在我凝眸的潭底

在魂與眼的交會處 一起消融

靜待恩義

永恆的星斗必然升起

那是你此生無愧

此愛無悔的神聖印記」

——孫新蘭老師《愛是永恆的價值》

【什麼是孫新蘭意象對話療法?】

孫新蘭意象對話療法,是孫新蘭博士創始的一種全新的本土心理學療法,它以植根於古崑崙文明《廖志祥道德經》基礎上的《靈魂心理學》為底蘊,在對來訪者愛和信任的場域中,以意象為媒介來呈現心理內容,通過心理諮詢師引導與意象對話的方式互動,以啟動來訪者意象背後原型中攜帶的完美因子與生之趨力,給來訪者更光明的出路和答案,化問題於無形,讓來訪者藉由「問題」的契機,讓生命更飽滿更成長更整合,活入「沒有問題、性靈綻放」的心靈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喬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雨喬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