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可怕,秘魯地面現50條巨縫,難道世界末日要來了?

好可怕,秘魯地面現50條巨縫,難道世界末日要來了?

近日,秘魯的魯托地面出現50多條巨大裂縫,迫使附近60戶居民緊急疏散。這不由得讓人想起災難電影中,地表撕開巨大口子并吞噬一切的末日景像。巨型地縫是自然現象還是巨大災難來臨的先兆?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付碧宏。

不是末日先兆,只是災害「後遺症」

網路上流傳的圖片清晰顯示,秘魯魯托的山間土地上裂開一道道大口子,其裂縫之大足以「吞下」一個人。

秘魯魯托地面的巨縫

有人猜測,這或許與前一陣的秘魯地震有關。當地時間2月11日秘魯西南部附近海域發生5.4級地震,震源深度144公里。

但魯托並不在發生地震的秘魯西南部,而是位於秘魯東南部的庫斯科大區。此外,「50條巨縫」出現的時間與秘魯地震相隔近一個月,因此,二者是否存在相關性仍舊存疑。

還有人猜測,這與3月初當地發生的一場泥石流有關。這場泥石流直接導致當地37戶居民房屋倒塌,隨後不久,魯托地面就開始出現超過50條巨大裂縫。

眾說紛紜,真相到底如何呢?

在看過秘魯「50條巨縫」的地形地貌相關圖片後,付碧宏研究員初步判斷該地表裂縫屬於張裂縫,是地面變形災害之一,他推測,這可能與秘魯地震或泥石流都有關。「張裂縫一般在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之後出現,是一種地面失穩現象。」付碧宏說,以滑坡為例,當山坡岩體或土體順斜坡下滑後,山坡一面就會形成好似「斷崖」的臨空面,在重力作用下,「斷崖」邊緣的岩石或泥土會繼續往外掉落和垮塌,而尚未垮塌的坡體被稱為滑坡後緣部位,由於地質失穩,滑坡後緣部位最易產生張裂縫。

滑坡示意圖

強震也容易產生地面裂縫,付碧宏解釋道,一個地區發生大地震後,在其地震變形帶會產生不同規模的張裂縫。同時,張裂縫也有可能發育於地震之後的構造應力調整階段,它們既可能沿地震斷裂帶周邊分布,還可能出現在距離斷裂帶幾公里或十幾公里的地方。

付碧宏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除了自然原因,張裂縫的形成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地下礦產開發,比如地下的採煤活動,一旦地下煤層被挖空,煤礦發生整體塌陷就會出現各種規模的地表張裂縫。

巨縫並不鮮見,也許會「自動癒合」

很多地方都發生過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地震,卻鮮有傳出地表出現巨大裂縫。難道秘魯出現的地表裂縫不過是個例而已?

「這種大的裂縫並不鮮見,我國就有很多。2001年昆崙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我們去現場調查,就發現有許多山區出現各種規模的張裂縫和直徑達20米左右的天坑。」付碧宏說,碳酸鹽岩發育的喀斯特地貌地區,地下岩層本來可能已經被溶蝕成地下空洞或地下暗河,地震後也會誘發其上部岩層進一步垮塌,造成地表出現大的張裂縫或大的天坑。此外,土壤層又厚又鬆散的山地,比如,土質疏鬆的黃土地區在受到一定的地質構造活動衝擊後,也容易垮塌形成張裂縫。從全球來看,許多地裂縫的出現並沒有明顯的分布規律,大多數都是地震或地質災害後伴生的次生災害現象。

2001年昆崙山地震產生的巨大張裂縫

秘魯的50條巨縫讓有些人擔心這可能是「世界末日」來臨的先兆。「幾十萬年前甚至幾百萬年前就有這種地表裂縫現象,這其實非常正常。」付碧宏的一席話打消了這種即將蔓延的恐懼情緒,「一般張裂縫不會擴大,即便擴大也沒關係,因為也許下一場雨,裂縫周圍的物質慢慢地又充填進去了。」

記者看到網上的圖片中,秘魯當地許多居民在裂縫周圍走來走去,這會不會有什麼危險呢?付碧宏說:「一般這樣的裂縫不會突然繼續裂開,不過張裂縫周邊房屋容易塌陷,如果有人居住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盡量搬遷。此外,也可以採取人工措施,建立攔截臨空面的護坡體,防止進一步垮塌,另外還可以對裂縫發育區進行填埋推平。」

編輯:陳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之謎 的精彩文章:

TAG:科技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