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壽寧古村落——印潭走筆

壽寧古村落——印潭走筆

要說印潭村在壽寧歷史上可算是個名村了,至今村人李幫世的智慧傳說依然膾炙人口,明朝皇封三省統兵的李球大興土木建造的官廳也曾堂皇一時,在一定區域內用成語聞名遐邇來形容並不為過。

問山尋山訪印潭,印潭辟世樂涵函。」這次走進印潭村,目的是是採集李幫世故事,說白白了也是沖著其盛名而去。這村落不大,處在斜灘鎮西部的深山淺窪地帶上,壽寧往周寧的縣際公路穿村而過,舊存已經不多,不過從官廳遺址上,昔時的繁華喧囂依然可窺斑見豹。站在官廳遺址上環顧四望,村後山脊層疊,村前溪流縈迴,溪外峰巒登嶂,大有潤底松搖、庭後竹撼的感覺,遠眺說其是一幅呼之欲出的瀉墨山水畫並不為過。

村人介紹這裡曾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望潭」。相傳很久以前,一對年輕戀人結成連理,為了謀生,男子乘村裡貨運槽船抵賽岐港出外經商,在家的妻子終日思念著外出的丈夫,為了排遺心中的思念,每日來到潭邊碼頭駐足遠望,渴盼丈夫的歸來,年復一年,這女子化成潭邊的一塊青石。人們感動於女子的痴情,稱這潭為「望夫」潭,此潭見證了女子堅貞的愛情,流傳千古,「望潭村」由此而來,後諧為印潭村。而民間另一種說法,是印潭村在唐宋時原名隱澶,四面環山,穴似葫蘆形狀,上下坂如8字形.屬僻風之地,村中李氏傳十二代時出了個李亮公,官居荊州統管,生下五個兒丿子,長子李球公,被御封三省統兵。一日李球返回故里,登高觀故鄉貌形.東有月牙山,中有一潭,潭水清如鏡,潭底有魚若隱若現,時有鸕鶿鳥聚在潭間捕魚嬉戲,早晚日月映在水中,如印浮動之勢,遂以「印潭」命名此潭,「印潭村」也由此得名。

在壽寧有個「沒錢過渡」的方言謎面謎底猜的就是印潭村,既有方言會意,也蘊村落人文。走進印潭村,史上有兩個人物不得不提及。一是李邦四,是出自印潭的壽寧機智人物代表,傳說他有國師之オ,但從小命運乖戾,落拓不羈,壽寧周邊的閩東五縣遍傳他的趣事奇聞。而另一人則是建造官廳的義勇大夫李球,傳其人書翰尤嫻武略,在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參與圍剿佔據官台山銀礦武裝採礦的沙縣剷平王鄧茂七餘部鄭懷茂有功,後在明成化四年(1468年)又協捕泰順龜伏坑銀礦流寇周擇斌。自此受到朝廷重用而官至三省統兵。後來李球榮歸故里,大興土木在其兒子分居的上下坂各蓋官廳一座,官廳內外地面全部以卵石鋪設,呈現出形態逼真的9隻龜,72枚菊花的圖案。

「橫駕宮前一虹飄,應如靈水渡生橋。」如今古橋作古.新橋如斯,驅車前往印潭,展現眼前的第一景觀依然是一座橋,只不過石橋換虹橋,橋下紅鯉錦游,鴨鵝成群,倒也給村落增添了些許的亮麗。然而,正如古人所言:「想說地靈鍾紫綬,待留人傑個中探。借問當年何隱士?掛冠留此伴魚龍。」

實話實說,此趟印潭之行並未有太多的很深印象,更多的印潭人文世事,作為外人姑且無法捉摸,何況蜻蜓點水另有所圖,就留待他人去探究吧!

鏈接:

1.義士李球

據康熙年間印潭房《李氏族譜》載:李球,字宗樂,生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印潭人。性耽詩書,尢嫻武略。永樂年間(1403-1424年),鄭懷茂等佔據官台山,聚眾結寨寇掠,至景泰元年(1450年)猖獗尤甚。朝延討之。副憲沈訥募用鄉勇,郡邑舉李球為首,上司賞賜禮迎備至。李球數上平寇策,皆稱良,遂冒險先諸士卒,進攻宮台山,寨寇驚貴,斬首數百級,生擒六十名,獲良家被虜男婦三百七十ロ,皆發放回家完聚。三司獎勞,欽賜冠帶,授之義勇宮,發給關防印信,管轄芹溪岩後等地。因谷洋銀場民好為盜,官兵屢捕不峻,天順七年夏飢,王彭等乘機作亂,攻劫政和西里。藩臬等官領兵駐邑,召李球督戰。李球見力戰不勝,乃於暮夜伏兵於要道,獲其男婦大小三百餘口,擒獲首王彭、陳亮、葉福等十餘人獻之,賜宴建字府大中寺,賞賜甚厚,進所獲稚男三十餘人於朝,閹割得用,眾對李球感恩而不仇。成化四年(1468)春,泰順龜伏坑銀礦發生流徙從周澤斌強采劫掠,巡礦副使郎勝召李球往捕,九月中遇賊眾劫掠回程,經赤陵洋,有四千餘徒。李球兵寡,與戰不利,長子李增戰死。後藩臬奉命謹守地方,一時士卒為之喪氣。何喬新下令必除之,李球奉令出戰,次子李舔痛兄死,設計招撫,散其徒,戰屢捷。六年,賊首周澤斌又結夥吳清,采上坪銀場,沿途剽掠。何喬新、潘禎、陳勃等親詣壽寧,起調李球及諸子弟攔截格戰數次。七年,何、潘二公按邑剿捕,李球與子添,帶銳壯快手八十人沖陣奮擊,賊敗走,雨夜渡溪多流溺,殺死元惡周澤斌,斬獲首級二十九顆,生擒二十人。時與戰者,皆得犒賞。八年,葉佛惠、胡叔梅等又聚二十餘徒,由龜伏坑直抵上坪強采殺人,巡礦參議陳公勃按察福安,移檄召義勇官劉斌、劉回廣與李球等出擊之,李託疾不赴。布按二司會壽寧,公扎院洋不進,何、藩二公召以手札始往,語以成等,乃專委破賊,進至爛頭地方得勝,擒葉、胡賊首,二公歡甚,賞李球及劉斌、劉回廣等。壽寧古無縣,自李球破官台山寇始而設縣,初命里書度田糧,他都賂以賕賄,並過量減數,聚七十擔無坐,於九都遞年不勝賠納。李球出錢驀人開墾荒山,以填其額,都里頌德,碑立於棲雲寺。晚年以來乃究心書譜,上遡祖宗世系,下續派嗣傳承,詳為纂錄,授之子孫,俾其藏守,此最有關人倫之大者,李球亦有文德,非專以武功勝也。李球於明成化丙午年(1486)退居印潭,顧養天年,當年他已70歲。卒年不詳。卒後夫妻合葬東溪口獵潭。贊曰:天生豪傑,才德優崇。克修文事,克建武功。義勇敷奏,殲除群凶。都糧虛聚,賠貱憫窮。思求填額,出力墾蒙。百年頌德,都里攸同。

2.李邦世民間傳說故事存目

已採集的李都世智慧傳說故事有:《祖孫逗樂》《數蛋》《該當何罪》《買嫁妝》《公平交易》《兩頭啼》《螄螺蒂》《配藥》《有嘴莫損人》《較量》《喪吊》《後發制人》《鵝卵石》《戲弄》《叔嬸兩頭啼》《假幫忙真捉弄》《赴宴》等,謹此存目。

3.官廳

印潭村上下坂官廳,均為木構建築,已毀。其中上坂遺地尚存部分遺構。下坂面目全非,已改為菜園,僅存大門的石階及部分門道。上坂官廳分上下兩大建築群,坐西朝東,上建築群面闊16.7米、進深34.6米、佔地面積578平方米,遺址尚存:大門石階,石構門,抱鼓石,二進石階,三進石階等。下建築群,面闊約17米、進深46.6米、土地面積約792平方米,遺址堂尚存大門石階,石鋪地,二進、三進石階、天井等。

《壽寧古村落》的版權屬於壽寧縣政協,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壽寧在線 的精彩文章:

壽寧古村落——漫步在家鄉官田的山野

TAG:壽寧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