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事紀要(二)――楚攻雍丘救燕之戰

戰事紀要(二)――楚攻雍丘救燕之戰

圖片來源網路

(二)楚攻雍丘救燕之戰

公元前295年,齊、韓、魏三國共同進攻燕國燕國派太子去楚國求援。楚國任命景陽為大將率兵救燕。傍晚宿營時,景陽命令左右二司馬各自選地紮營,等全軍樹立好軍營標記以後,這時景陽大發牌氣地說:「你們]安營的地方,洪水可以淹沒軍營的標記,這裡怎麼能安營紮寨呢?」於是命令部隊轉移。第二天下了大雨,山洪暴發,原來安營的地方全部被洪水淹沒了,因此將士們都很佩服景陽。在這種情況下楚軍沒有去救援燕國,而是進攻魏國的雍丘邑,攻下雍丘後把它送給了宋國。齊、韓、魏三國知道了,都很恐懼,於是就停止進攻燕國。魏國的軍隊在西面,齊國的軍隊在東邊,楚國的軍隊想要回國,沒能成功。景陽就打開軍營的西門,白天讓車馬來往,晚上用燭火照得通明,還時常派使者到魏國軍營去。齊軍覺得很奇怪,以為燕楚兩國與魏國謀算自己,於是齊軍就立馬撤軍。齊軍撤退後,魏國就喪失了盟國,沒有同它一起進攻楚軍的盟軍了,所以在夜裡逃跑了。楚國的軍隊也班師回國了。

這次齊、韓、魏三國共攻燕,燕軍大敗,損兵十萬。楚頃襄王此次之所以派出景陽出兵數千里救遠國,是因為自前301年垂沙之敗,與三國締結和約以後,楚與三國的關係始終未得到根本改善。原因一是前298~前296年三國悍然發動攻秦,客觀上造成了秦扣留楚懷王的後果,二是前296年韓襄王死後,楚與齊魏圍繞著韓國王位繼承人的問題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結果是齊軍悍然人韓,以暴力手段驅逐了楚人支持的韓太子幾瑟。雖然楚頃襄王派出景陽救燕,但迫於地理限制,這次軍事行動的象徵意義顯然大於實際意義。因此借故水災「於是遂不救燕而攻魏雍丘」。大家都知道圍魏救趙」的故事。而「攻雍救燕」講的卻是以景陽為大將的楚軍一箭雙鵰的故事,它既毀滅了齊、韓、魏共攻燕的計劃,又顛覆了齊、魏聯軍伐楚圖謀,由此可見楚攻雍丘「取之以與宋」具有十分重要的軍事意義。(城關鎮鎮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誠意滿滿很用心!《全面戰爭:三國》來襲!
劉禪:我沒有「樂不思蜀」,只是「暗度陳倉」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