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蒙古人曾經兩次渡海攻打日本,為何從來沒有渡海打過南洋

蒙古人曾經兩次渡海攻打日本,為何從來沒有渡海打過南洋

正如題目所說,蒙古人沒有進攻南洋,絕不是因為沒有戰船的原因。在攻打日本的時候,蒙古人曾一次性投入四千四百多艘戰船。可見其海戰的硬實力是不弱的。

在打敗南宋,統一中國之前,蒙古人已經在南亞發動過戰事。

蒙古人曾經兩次渡海攻打日本,為何從來沒有渡海打過南洋

(成吉思汗西征)

第一次是成吉思汗發動西征,消滅花剌子模後。當時,花剌子模的王儲札蘭丁逃到了印度。成吉思汗為了斬草除根,準備攻列印度。他一邊派先遣部隊進入印度探路,一邊做著進攻印度的準備。但是,先遣部隊在印度受到了強力阻擊,同時,他的軍隊因為不耐酷熱,發生了嚴重的瘟疫。這樣成吉思汗不得不撤軍回去。

第二次是在蒙哥大汗上台以後。為了滅亡南宋,蒙哥大汗採用「斡腹之謀」,首先派忽必烈帶著兀良合台等大將前往攻打大理。在拿下大理以後,忽必烈派兀良合台前往進攻安南(越南),想拿下安南以後,打通從安南通過廣西到湖南的道路。

兀良合台的蒙古軍打安南最後打勝了。儘管安南出動了大象戰隊,但依然不是鐵血蒙古軍的對手。最後安南舉國投降。

安南投降後,兀良合台讓安南派出從征軍,配合蒙古人進攻南宋。不過,臨戰的那一天,安南並沒有如約把從征軍帶來,兀良合台不得不自己帶著隊伍前往。

蒙古人曾經兩次渡海攻打日本,為何從來沒有渡海打過南洋

(攻打安南)

但是兀良合台在路中不僅僅是遇上了人員不足的麻煩,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穿越那些高山密林的時候,遇到了嚴重的天災,主要是由濕熱的瘴氣引發的瘟疫等各種疾病。結果,蒙古軍不得不退回來,重新回到大理。

兀良合台在這條路上前後走了三次,直到最後一次才終於走通,進入南宋境內。

這兩次經歷,無疑是一件非常不愉快的經歷。而這兩次不愉快的經歷,讓蒙古人認識到,他們若是在南亞或者在南洋開戰,是比較困難的。

分析其原因,首先就是因為生活在北方漠北地區的蒙古人,不適應南方的氣候條件。我們觀察蒙古人的戰事,發現他們總是選擇往西往北打,而且往西往北的戰爭,勝率會高許多,由此可見,氣候對蒙古人戰爭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要南征,蒙古人一般都會選擇在秋天出發,第二年春天回來。到了第二年春天,即便戰事並未結束,他們也會選擇到氣候宜人的草原上乘涼休整。

第二個原因,當然也是南洋在農業社會裡,甚至在蒙古人的游牧經濟里,實在沒有什麼價值。除了能夠獲得一些珍珠之類的奢侈品外,其餘又不能種莊稼,又不能放牧牛羊。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南洋只是一些不毛之地。宋朝要把一個大臣進行最嚴重的貶謫,就會貶到海南島,由此可見,南洋在蒙古人的眼裡,更是又荒蕪又沒有價值的。

蒙古人曾經兩次渡海攻打日本,為何從來沒有渡海打過南洋

(藩屬國的王)

第三個原因,還在於中國從古至今對待南洋的態度,最多把越南泰國菲律賓這些國家當作藩屬國,進行安撫,從來沒有發動過戰爭征服他們。這種文化傳統,當蒙古人建立元朝以後,也是繼承了下來的。

南洋引起重視,是在明清以後,貿易的全面發展,同時兩廣福建等沿海的人,大量深入南洋,在那些地方生活並發家置業,南洋才真正發展起來。同時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發展,南洋作為海洋經濟,才顯示出了它的重要地位。

(參考資料:《元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邦能戰勝強大的項羽贏得天下,為什麼卻打不過匈奴冒頓
韓信從未帶兵打過仗,蕭何也不懂打仗,為何蕭何斷定韓信能當統帥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