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巧遇上海年畫

巧遇上海年畫

真沒想到上海還曾出產過年畫!其實我從來沒考慮過上海是否有過自己的年畫這個問題,只是昨天下午去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參觀,碰巧看到了年畫展,才知道原來上海也曾有過自己的年畫。

據回來後查到的資料介紹,上海小校場年畫(也稱舊校場年畫)的黃金期雖然 只有短短的三十年,之後就被月份牌所取代,但它卻有著深厚的根脈,這就是作為中國傳統木版年畫四大產地之一的蘇州桃花塢年畫。1860年前後,清軍和太平軍在蘇州爆發大規模戰事,蘇州桃花塢年畫業主和民間藝人為避戰亂來滬,為清末上海年畫的蓬勃發展打下雄厚的人才和物質基礎。當時上海年畫的生產銷售多集中在老城區小校場(今天的豫園舊校場路)一帶,經營年畫的店鋪工場有幾十家之多,俗稱年畫街。小校場年畫(也稱舊校場年畫)是中國所有年畫中誕生最晚,但消亡最早的。

我記憶中的年畫都是楊柳青年畫中那種喜慶的胖娃娃的樣子的。這次看到的上海小校場年畫還真是讓我驚奇,感覺很特別,色彩不是很明亮,看上去有點像國畫,又有點像版畫。內容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慶賀吉祥的,有表現小說故事內容的,有呈現京劇、彈詞、評話場景的,有反映民俗和實事風情的,有... ...等等。所以,拍了幾張畫及其解說詞,整理出來,既可好好欣賞一番,也可以了解一些民間的傳統習俗和清末民初時期人們的娛樂活動。

「蠶花茂盛,五穀豐登」,創作於1900年。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和生產絲綢的國家,江南歷來為蠶桑產地,對蠶繭極為保護,而鼠害乃養蠶者的天敵。因此,每到四月,蠶農張貼蠶貓年畫,寄希望於貓能克鼠,以保蠶業興旺,五穀豐登。此外,該畫中還有貓戲蝴蝶之景,由於「貓」「蝶」諧音「耄耋」,又有「耄耋富貴」之意,滿構圖,呈喜慶。

"五子日升」,創作於1902年。「四喜娃」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此幅年畫由此為基礎,創造性地繪上五個胖娃娃,各拿玩具,層層疊起,寓意節節升高。

「光緒卅二年滿床笏月份圖」,創作於1906年。「滿床笏」的典故,說得是唐朝明將汾陽王郭子儀六十大壽時,七子八婿皆來祝壽。由於他們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壽時把笏板放滿床頭。此典故喻意家門福祿昌盛、富貴壽考。此月份圖除了標明夏曆節氣外,還註明了禮拜期,中西合璧,適應了上海國際化的需要。這也是小校場年畫的一個主要特色。

「三國志英雄譜」,創作於清末。選取了書中主要人物共32人,塑造成舞台形象,分成兩頁描摹形貌,栩栩如生,工精色麗。這是其中的一幅。

仕女像(清末)畫中題詩為「半轉秋波反掌三,深情無限盡包含,相思不怕重門鎖,身出如澄虎穴探」。人物形象秀美,執扇回眸,裙裾飄搖。為閨門畫。

「蒼梧鎖怨」,創作於1900年。典出上古傳說。娥皇、女英乃上古傳說中堯帝之二女,同時嫁給舜帝為妃,通稱二妃。嫁後不久,舜帝南巡,死於蒼梧之野,二妃亦殞於湘水,遂為湘水之神,因此又稱娥皇為湘君、女英為湘夫人。此畫藉此典故描摹閨怨之情。

琴簫緣(清末)。出於《倭袍傳》,彈詞傳統書目。故事講述明朝襄陽首富刁南樓和友人毛龍、唐雲卿三人同到揚州遊玩,一去數月之久。妻子刁劉氏心中寂寞,在後園操琴,豈料隔牆王文吹簫相和,刁劉氏春心萌動、相思成疾。因王文是女科郎中,故由老總管請來問診,誰知王劉二人竟勾搭成奸。這幅年畫描繪的是問診之景。

「活擒史文恭刀劈欒廷玉」 (清末)。取材於《水滸傳》,評話傳統書目。盧俊義活擒史文恭、關勝刀劈欒廷玉都是其中的精彩故事。這幅年畫將兩個情節中經典場景互為糅合,較好地反映了民間年畫的主觀臆想性,突出表現了激烈的交戰場景。

「秀女刺繡」 (清末)。此圖表現了閨門女子繡花修身養性之景。婦女小孩與貓相互對視,增加了畫面的活力,為閨門畫。

「西國車利尼大馬戲空中懸繩大戰」 (清末)。1843年上海開埠後曾有多家外國馬戲團來滬表演,其中影響最大的當為美國的車利尼馬戲團。除傳統的馴馬和馬術表演外,還有驚險的高空節目,曾令上海「萬人空巷」。車利尼首次來滬表演是在1879年夏,因廣受歡迎,營業甚佳,以後曾多次來上海表演。

「上海通商慶賀總統萬歲」 (民國初)。1912年,持續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落下帷幕,中華民國選舉產生了臨時大總統,上海各界共賀臨時大總統誕生,一片熱鬧歡慶的景象。

「更上一層樓」 (清末)。上海的茶館開始於清朝同治初年。1843年開埠後,商賈往來日益頻繁,也帶動茶樓生意日漸興隆,著名茶館鱗次櫛比。更上一層樓亦是當時一著名茶樓,此畫表現了其賓客滿座之景。

「清朝活財神大開聚美廳」 (清末)。胡雪岩是晚清著名商人,以錢莊起家,後協助左宗棠開辦企業,將經營範圍搞至絲、茶出口及外國機器、軍火進口等,聚斂錢財。1872年,其下阜康錢莊支店達20多處,遍及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餘兩,田地萬畝,有」活財神「之稱。這幅畫表現的便是」活財神「胡雪岩端坐廳堂,旁有江南各地、乃至東西洋美女為其吹拉彈唱助興。

「湖絲廠放工搶親圖」 (民國初)。中國自古便是絲綢大國,絲綢產量和出口量皆居世界前列,其中尤以產自湖州的湖絲最為知名。因此,民國時期設在上海的許多絲綢廠都從湖州購買原料,女工也從當地直接找來。這幅年畫表現的是英商湖絲廠放工後搶親之景。

「鬧新房」 (1900年)。鬧新房是中國傳統習俗。畫面表現了兒童的歡快場面,有的藏匿於馬桶之內,有的翻尋花生棗子等吉物,有的在新人床上打滾,大人們圍著轉,三天無大小,所有這些都是表現中國傳宗接代的觀念,祝願新人早生貴子。

特別喜歡最後這張「鬧新房」,人物都特別生動,尤其是小孩子的頑皮、淘氣、軋鬧猛,刻畫得活靈活現。感覺比現在的鬧洞房有趣很多。也可以對當時的生活用品和人們的服飾有所了解。

參觀結束時,發現了小校場年畫的製作工藝介紹,感覺真是挺複雜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逛的貓在旅途 的精彩文章:

約旦沙漠中的瓦地倫
在上歷博了解古代上海

TAG:閑逛的貓在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