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那些由 AI 遞來的藥物

那些由 AI 遞來的藥物

主持,製作 丨徐濤

剪輯丨徐濤,秘叢叢

(文章和音頻內容不同)

其實在矽谷,幾年前就有不少關於 AI 的會議,來講 AI 在各個行業的應用發展。在今年我再參加這些會議的時候,我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將 AI 使用在生物醫療領域的公司越來越多,看這個方向的投資人也越來越多。

這次的音頻,講的不過是這個趨勢中的一小部分:如何將 AI 應用到藥物發現中的。

可能會有人說,AI 被應用到各個領域是一個趨勢,所以被應用到藥物發現中難倒不是應該的嗎?

但我覺得這個方向的獨特在於,人類近現代藥物發現的方法論和流程,都正在被顛覆。

在這期音頻中你能聽到

傳統的藥物發現是什麼樣的方法論和流程

我們現在藥物發現的途徑是這樣的,我們在實驗室中有各種假設,我們得一個個去看這些假設;假設被驗證後,目標藥物通常需要 3 到 5 年時間,以及 5000 萬到 1 億美元來進行開發;之後你又要花 8 個億來進行臨床試驗。

所以整個過程,從開始決定研發某種藥物,到篩選,再到昂貴的臨床,這平均要花費 26 億美元,以及10到15年。你想想,這個世界上多少國家有著26億美元的GDP?

—— Niven Narain,醫療公司Berg Health 的CEO

現在為什麼開始發生變化

我覺得很讓人興奮的一點是,在生物醫療領域,摩爾定律也在發生。例如基因監序的價格在大幅度下降。事實上,最有趣的一點在於,它的下降得不是和摩爾定律一樣快,而是,下降得更厲害。

所以,第一次人類基因測序是在1997年,花費了 30 億美元。但現在不過是幾百美元。我預期這個價格會降到30美元。

—— Vijia Pande,斯坦福教授,A16Z 投資合伙人

未來藥物發現會發生哪些變化

我們不是要用我們的假設來指導數據,而是要在掌握用戶各種數據的情況下用數據來引導我們生成假設。—— Niven Narain,醫療公司Berg Health 的CEO

你真的可以把這種方法稱為是暴力破解的方法。我想在現階段生物學的知識下,如果你想要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那這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Blake Borgeson,生物醫學公司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 創始人


提及人物和機構

Niven Narain,醫療公司Berg Health 的CEO

Vijia Pande,斯坦福教授,A16Z 投資合伙人

Blake Borgeson,生物醫學公司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 創始人

王振義,學業學專家,瑞金醫院終生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發現了反式視黃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效果

23andMe,矽谷DNA測序公司


相關內容

【36】矽谷的資本,為什麼會對長壽抗衰老感興趣

眾病之王:癌症傳

Enjoy!

溫馨提示:《矽谷早知道》第二季免費專欄已在36氪開氪及36氪音頻頻道同步上線。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無印良品全球首家酒店開業了,裡面除了無印其他什麼都沒有
2018 年會是「反科技思潮」開始行動的元年嗎?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