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物館的建築空間,是不該被忽略的重要展品

博物館的建築空間,是不該被忽略的重要展品

享受博物館之美,繞不開對於博物館建築空間的欣賞

我喜歡拍攝博物館。博物館其實很難拍,這是一座與歷史和藝術相關聯的建築。建築本身已經給我們設計了一個硬體基礎,包括它的朝向,它與周邊的關係,以及陰晴雨雪和朝陽暮色等等。它的結構,它的材料,它的光影關係,已經很難改變。捕捉它的神采,要下功夫了解這座建築,以發現者的眼光去發現其中的神妙之處,尋找博物館建築的特殊性。

當建築已經存在於空間時,它一定會和周邊環境產生關聯。比如要拍好天津美術館就很難,它的側面有圖書館,有博物館,這些建築都會影響到你對這座建築的判斷。在很多城市博物館中都有這樣的特點。我有一張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照片,自己非常喜歡,但這張照片本身和這家博物館沒有多少關係,有關係的就是我利用了這家博物館的玻璃幕牆,用玻璃幕牆映射了周邊的建築,所反映的還是紐約曼哈頓的高樓。當然也有像日本九州博物館這樣的,這家博物館是全世界在建築上比較獨特的博物館,它的體量非常大,每一根承重柱子下都有彈簧。這是因為九州博物館建在地震多髮帶上。我拍過一幅照片,是九州博物館側面的幕牆映射了旁邊起伏的山巒,它正好連接到畫面右邊一點點現實中的山巒景象,一氣呵成。實際上博物館跟周圍的關係有很多奇妙的東西,有時候透過窗口,有時候透過玻璃幕牆,有時候透過某個角落,都能夠發現這座博物館不同於其他的內容。

走進博物館,我們總是能看到所展示的文物或藝術品,自然而然會關注展品與建築的關係。有些博物館展示的文物是裸展的,沒有展櫃。它們往往可能放在窗檯,放在某一個角落,或者某一個角落有特別的光源。比如說,在大英博物館,就有一批石刻放在窗口。我曾經為了給它們拍攝一張照片,在展廳門口等了很長的時間,一直等室外的陽光照到石頭上時,那特別的感覺,奇妙無窮。要把握那個瞬間很難。因為我對這裡的空間以及光線的情況完全不了解,可能等了很久,光線到不了想要的感覺。最重要的是,這樣一個空間中有觀眾來回走動,等光線合適的時候,前邊站了一堆人,就把光線破壞掉了。在博物館特殊的空間中,文物的精美與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給予這個空間以特別的意義,這也是吸引公眾進入這個空間的重要內容。

博物館中的一些細節同樣是我們欣賞一座博物館的重要內容。比如像巴黎的盧浮宮,前面有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金字塔,這個金字塔的結構很複雜,我們可以透過金字塔拍金字塔的外面,可以利用金字塔的玻璃牆面反射彩色的雲彩,也可以透過盧浮宮人流比較少的地方的窗口,看到特別的內容。非常巧合的一次,外邊下大暴雨,暴雨過後,傍晚的彩霞成了盧浮宮的背景,這是很難碰到的,是透過博物館的細節來發現的。包括博物館的窗和門,博物館的燈,博物館的樓梯和扶手,博物館的頂棚,都有著各美其美的豐富內容。特別要給大家提示的是,尤其在老建築中,往往四面都是建築,中間是露天的一個天井,包括大英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世界上很多博物館都把這個露天的天井加了一個頂棚,增加了博物館使用的公共空間。這些頂棚不同一般,往往由一些著名設計師設計,是老建築推陳出新的一項重要舉措,給觀眾帶來一個視覺面貌的嶄新亮點,甚至可以說是博物館的眼睛,是博物館建築師們精心營造的特別空間。

因為建築師的努力,在世界各國的博物館中都存在著不同於一般建築的光影關係。光對於建築來說很重要,對於博物館建築來說更為重要。因為光進入到博物館之中,徹底改變了博物館的物理空間,而物理空間改變了之後就會呈現出多樣化的視覺形態。在多樣化的視覺形態中,我們看到隨著太陽的光線變化,博物館的光影關係也會隨之不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不同的光影關係。在這樣的光影關係中與建築結構發生的關聯,改變了建築結構中原有的空間關係,給人們一種新的視覺享受。因此,我們去捕捉這種光影關係,是我們今天去欣賞博物館建築非常美妙的內容。我認為欣賞博物館的建築空間,就是欣賞博物館展品之外的另一方面重要內容。這也正是我們今天得以享受到博物館之美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以建築作為載體,博物館連接著公眾的情感

博物館建築千奇百怪,各有不同,沒有定律。它們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由舊建築改造而成的,像盧浮宮、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都是由歷史上的老建築改造而成的,包括只有一百多年建築歷史的巴黎奧賽博物館,由1900年巴黎世博會場館之一的巴黎火車站改造而成。改造舊建築是博物館建設中的重要方面,因為在具有一定歷史的城市,往往會遺留下一些特別的舊建築,這些舊建築作為人類文化遺產,作為城市的記憶,得到社會的尊重,也得到公民的尊重。充分利用它,就是古為今用,在很多城市都能找到這樣的案例。包括像美國舊金山的亞洲博物館,是由過去的國會圖書館改造而成的。像位於北京前門的鐵道博物館,就由過去的前門火車站改造而成。

新建也是近年來博物館普遍所採用的一種方式。1959年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相繼落成,它們都是新建的博物館。平地起新館,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如法國的凱布朗利博物館、瑞典的沉船博物館、日本的美秀博物館、墨西哥的人類學博物館,包括法國盧浮宮分館等等。在中國,除了一些小型的博物館是利用原址舊建築改造而成的博物館之外,絕大多數的國家級和省級的美術館、博物館都是新起的建築,如首都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山西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

當然,在這兩種類型的建築之外,還有新老結合的第三種類型。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並不是一個完全的舊建築,它有著不斷的擴建,只是因為它的體量巨大,人們置身其中很難發現它的新舊結合。在全世界的博物館中,新舊結合的博物館不在少數,比如荷蘭阿姆斯特丹美術館,就是新舊結合的典範,其他還有美國芝加哥美術館、波士頓美術館等。新舊結合都是因為舊建築的空間不能滿足當下而通過新的建築來滿足需求,而這種新舊結合在建築上的難度要高於舊的改造和新建,因為彼此的協調是一個難題,尤其是在新舊之間的連接上,如何天衣無縫而顯現出特別的魅力,是頗費思量的。

有可能影響博物館建築空間與審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德國柏林博物館島上的幾座博物館為例。柏林在二戰時遭到戰爭的摧毀,很多老建築成了廢墟,有的只留存框架和斷垣殘壁,但是,德國人用獨有智慧和創造的精神,在廢墟之上建造了非常好的博物館。所謂柏林新美術館,並不是指剛剛建造的美術館,而是因為他旁邊有座更老的美術館。柏林的新美術館在戰爭時期受到嚴重的摧殘。德國人卻找到了建築的全部原始圖紙,在原有圖紙的基礎上建造了與原先一模一樣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的高妙在哪呢? 這座修復過的博物館以新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沒有按原圖紙推倒重建,而是在廢墟之上非常尊重歷史的每一個方面,包括戰爭的記憶。我們今天去這座博物館,可以看見窗台上依舊保留了原來建築上的子彈彈孔。我們還可以看到這座建築中保留了僅存的壁畫的遺迹,這座博物館摧毀之前展廳之間的指示路牌。也就是說,當修復這座博物館的時候,建築師們把它僅存的與過去相關的內容,全部作為歷史的記憶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欣賞這座博物館建築時,能夠感受到它不同於其他博物館的特別之處。柏林有很多歷史超過100年的博物館,包括這個新美術館。建築師們如何尊重已有的文化遺產,尊重已有的建築,特別是尊重這一城市中每一位市民的歷史記憶,給了我們很多啟發。

博物館建築的歷史擔當,其中就包括建築師們對於這座城市的尊重,對於這座城市中人們集體記憶的尊重。博物館往往通過建築這一載體,連接社會中的每一位公眾以及他們的情感,從而成為城市的客廳,公眾的文化依賴。博物館建築的這樣一種特性,使得幾代人在不同的時間內都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都可能說出與這一建築之間的故事。

(作者為知名藝術評論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晚明瓷畫「雙頭蛇」有何寓意
蘇富比紐約西洋古典油畫晚拍將於今天開拍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