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從《清宮檔案》看雍正藝術品的最高成就!

從《清宮檔案》看雍正藝術品的最高成就!

雍正朝只有短暫的13年,卻流傳下大量精美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格調高雅,工藝精湛,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其中絕大部分由養心殿造辦處承做。造辦處的《各作成做活計清檔》極為詳盡地記錄了皇帝的諭旨和管理人員奏報活計製作的全過程,雍正帝的興趣愛好、審美標準、鑒賞水平一覽無餘。

雍正皇帝畫像

▌若不如意朕不依

關於雍正的一生,有許多野史和傳聞,導致眾人心中的雍正冷酷、兇殘、沒有人情味。而現實中的「四爺」卻很有生活情趣,他是宮廷藝術品的「總設計師」,審美水平極高,眼光特別挑剔。雖日理萬機,卻從不吝嗇對工藝品品頭論足,款式、紋樣、顏色、做工一一指點,還自有一套評判標準,褒雅貶俗,務求盡善盡美,這在《清檔》的記載中比比皆是。

如一方黑白瑪瑙盒西山石硯曾得到雍正的褒獎,他點評此硯「做法文雅,甚好!」並囑咐「照此樣再做一方,略放大些。」

雍正款松花江石硯

他曾要求將一件商金銀蟠螭圓鼎後配的紫檀木座「肚子去了,往秀氣里收拾。」還要求「照怡親王進的活腿四方香幾做二件,或漆的或木的,做秀氣著。」可見秀氣也是雍正遵從的審美標準。

清雍正紫檀鑲漆麵條桌

不僅文雅秀氣,雍正也喜愛素雅。瑪瑙壺做的不夠素氣,就要奉旨「將壺上的花紋磨去,壺嘴裡膛做灣(彎)些,壺把做素的。」玉壺也被要求「將玉壺上的螭虎去了,做素的。」一件刻花的蓮艾硯,更是引發了雍正關於俗氣的一連串的吐槽「蓮艾硯做的甚不好,做素靜文雅即好,何必眼上刻花?再,書格花紋亦不好,象牙花囊甚俗,琺琅葫蘆式馬掛瓶花紋、群仙祝壽花籃春盛亦俗氣。」

雍正時期的瑪瑙器皿

雍正時期的瑪瑙器皿

雍正時期的瓷器,一改前朝的渾厚古樸,代之以輕巧俊秀、工麗嫵媚之貌。這全都得益於雍正對器物造型的一絲不苟,追根究底。以古銅瓶為樣燒造霽青、霽紅花瓶時,他要求「俟鏇樣時,底足收小些,上身腰箍不勻處鏇勻些」;郎世寧畫驢肝馬肺鈞窯缸時,他要求「比缸略放高些,兩頭收小些」。經過這樣的處理,器物的口、頸、肩、腰、足等部位的比例更加均勻,線條愈顯柔和。另外,雍正對繪畫中的人物形象也有品評:「美人頭大了,另改畫,下頦、肩膀俱要襯合著畫」,「西洋人郎世寧畫過的者爾得小狗雖好,但尾上,毛甚短,其身亦小些,再著郎世寧照樣畫一張」。一針見血地點出比例失調,目光之敏銳可見一斑。

清雍正霽蘭瓶 台北故宮藏

雍正《十二美人圖》之一

郎世寧《十駿犬圖之三 蒼猊》

雍正喜歡天然的材質、花紋,不喜繁工。雍正三年九月「太監杜壽交老鸛眼木雙梗雙葉九如意一件。傳旨:」此款式好,著海望看,留樣。」雍正年間造了許多柄如意,但金質或黃銅鍍金的只區區幾柄,其餘均為黃楊木、杏木根、沉香木、紫檀木、青玉、藍綠玻璃、象牙等。

清中期 沉香木雕八仙紋如意

清中期 黃楊木雕蓮花如意

清中期 紫檀鑲玉八卦如意

他明諭「款式好」、「留樣」的如意獨此一柄,雖然我們無法確定這柄如意是否存世,亦不能從傳世的幾千柄如意中將其分辨來一睹真面目,但存世的幾幅雍正手持如意的畫像,我們還是能看出端倪。

雍正手持如意畫像

雍正手持如意畫像

「往細處收拾」、「花紋往精細里做」是雍正給御用作坊的常用批語。雍正本人親自參與器物創作,要求嚴苛,大到瓷器、雕塑,小到鼻煙壺、香囊,都要呈給他反覆提出修改意見,不到十分滿意,便不允許製造。

據檔案記載:(雍正十二年)二月初十日傳旨,「將景山東門內廟裡供奉騎馬關夫子像著照樣造一份。其像要如意,法身高一尺六寸,先撥蠟樣呈覽,準時再造。欽此。」於三月初十日撥得蠟樣關夫子一尊,關平、周蒼從神等六尊。呈覽。奉旨:「關夫子臉像撥的不好,照圓明園佛樓供的夫子臉像撥,其從神站像款式亦不好,著南府教習陳五指式撥像。欽此。」於本月二十日改撥得關夫子從神等蠟樣一份,呈覽。奉旨:「關夫子臉像特低,仰起些來,腿甚粗,收細些,馬鬃少,多添些。廖化的盔不好,另撥好樣式盔。欽此。」於二十六日將改撥得蠟樣呈覽。奉旨:「關夫子的硬帶勒的甚緊,再撥鬆些,身背後無衣褶,做出衣褶來。從神手並上身做秀氣些。欽此。」於四月初二日將改得關夫子蠟樣呈覽。奉旨:「帥旗往後些,旗上火焰不好,著收拾;馬胸及馬腿亦不好,亦著收拾。欽此。」於四月初四日將改得蠟樣一份呈覽。奉旨:「甚好,准造。旗做銹旗。欽此。」

此段檔案形象、生動地反映出雍正的審美情趣,他觀察物象之細微超乎尋常。此塑像先後五次呈覽修改,從人物面容、站立的姿態、馬腿的粗細、馬鬃的多少到頭盔、硬帶、衣褶無不過問,親加指點。特別是「著南府教習陳五指式撥像」一句精闢之至,南府教習相當於皇室劇院的藝術指導,擅長設計戲劇中英雄人物的動作造型,其身段扮相恐怕是最好的創作模特。

另有一例,雍正四年造辦處畫了皮腰帶紙樣四張,皇帝指示:「此四張鞓帶樣皆不如意,俱交給海望。著他做二副帶子,只要好。若不如意,朕不依。」海望是雍正深為器重的內務府總管大臣,為了設計出好皮帶,雍正讓總管親自出馬,還說做不好「朕不依」,嚴苛的「總設計師」也有幽默可愛一面。

▌審美標準的落實

翻看這些硃批,可以想見,新工匠入造辦處時一定摸不著頭腦,他們都是按照歷朝歷代規矩,刻祥瑞花紋,做傳統的喜慶華麗款式,不料雍正皇帝的品位如此不同尋常。為了達到追求自己的完美主義,雍正打破常規,親自任命管理官員,欽點匠役承擔具體活計。

按照《大清會典》的定製,造辦處編屬內務府,內務府總管大臣為正二品。而雍正皇帝卻特命朝廷中的顯赫要員、一品大臣怡親王允祥擔綱,足見其對造辦處超乎尋常的重視。怡親王能文能武,審美水平較高,最重要的是他與雍正關係最為親密,對皇帝的喜好知之甚篤。怡親王不負恩寵,在此崗位上兢兢業業,又委任了能幹的海望、沈喻、趙元、唐英等人,成為得力助手。造辦處的工匠來源於各地物色的名家高手,進入宮廷過了試用期,根據手藝高低享受不同待遇。

手藝高超的匠人就享受特別優待。雍正六年,郎世寧的徒弟、畫琺琅的林朝楷身患癆病,數次請求回鄉調養。按照慣例,癆病之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怡親王卻傳諭說,他是有用之人,待病好後照舊回京當職。另一位自鳴鐘處匠人張瓊魁手藝平常,因送叔父靈柩告假回鄉,「怡親王諭:『此人手藝如何?』郎中海望回稱:『此人手藝平常。』王諭:『若手藝平常,著伊回廣不必來京。』」

這種擇優留用的做法,是落實雍正審美標準的第一步。其次,雍正對造辦處人員的能力也很了解,知人善用,提升活計質量。

在造辦處當差者不僅有各地招募的手藝人,更有宮廷中熏陶出的畫家、寫字人,有些設計甚至需要翰林院的高級官員也參與其中。雍正元年,鐫刻壽山石「雍正御筆之寶」璽印,翰林張照、技藝人騰繼祖、南匠袁景劭、刻字人張魁各呈上一張篆樣,最終皇帝選中了翰林張照的設計。

雍正御筆之寶印璽

雍正對各行業皆有所知,根據當差者的特長指派活計,欽點「花卉著吳璋畫,石頭著陳善畫」;「傳與蔣廷錫畫花卉二張,其點景石頭令伊著會畫石頭之人畫」;「畫畫蠻子內有懂得宮衣的著他畫樣」。並且打破各行各作界限,用其所長,諭令郎世寧為金胎琺琅杯畫樣、在棕竹邊漆背書格上畫山水。又明諭畫年畫和絹畫的戴恆、湯振基改畫琺琅。雖從宮廷畫師降格為陶藝工匠,但也為兩人開闢了另一個展示才藝的舞台,雍正朝後期的琺琅彩瓷,擺脫了以往在構圖上的程式化,在瓷胎上畫出了一幅幅微縮的宮廷畫,出類拔萃。

蔣廷錫《百種牡丹譜》

清雍正 琺琅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

第三是在人盡其用的基礎上建立獎勵制度,激勵工匠。

雍正八年,郎中海望持進畫飛鳴食宿雁琺琅鼻煙壺一對,奉旨:「此鼻煙壺畫得甚好!燒造得亦甚好!畫此琺琅者是何人?燒造是何人?」皇帝不但親自過問工匠的姓名,在得知系譚榮畫、鄧八格煉的琺琅料後,欣然各賞銀二十兩。畫畫人班達里沙亦為幸運兒,一幅「《松鹿永年》畫比先畫的好」,龍顏大悅,「傳與內務府總管,查官房一所賞伊居住(這所位於德勝門外的官房計有24間半),」另外,裱匠李毅也因活計稱旨,賞得八品官。

對於普通的匠役,能得到超出月薪數倍的賞銀已是喜出望外,更何況官房和官位,沒有皇帝的旨意根本無法企及。這些獎勵措施形成莫大的鞭策力,激發著工匠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四,對唐英的任用使雍正對瓷器超水準的期望得以實現。

唐英在任督陶官之前,在宮內當差30年,非常熟悉宮廷的規矩,對皇帝的喜好心領神會了如指掌,對皇帝的要求更是刻骨銘心,在雍正今天「款式」,明天「釉水」,後天「胎骨」的過問聲中,惴惴然,豈敢有絲毫怠慢。他從上任伊始,就竭力研究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對泥土、釉料、坯胎、窯火諸務皆得心應手,運用自如。他不但按照皇帝旨意,依據宮內的宋、明各窯口瓷器進行仿製,而且主動到景德鎮東20里外的湘湖查尋故宋窯址,覓得殘器瓷片,仿成米色宋釉和粉青色宋釉。又新創製了法青釉、西洋紫色器皿等。

唐英的確是個人才,雍正對瓷器的期望和要求通過唐英的製作得到完美的展示,而唐英造就的「唐窯」也成為中國陶瓷界的輝煌。

雍正淡粉釉瓶

雍正淡黃釉瓶

雍正鬥彩團花紋罐

雍正 秋葵綠釉如意耳瓶

雍正 窯變釉弦紋瓶

雍正 胭脂紫釉碗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朝前期唐英仍然管理陶務,他依舊殫精竭力的製造瓷器,卻未使乾隆滿意,甚至受到指責。乾隆六年,唐英接到皇帝硃批:「不但去年,數年以來所燒造者,遠遜雍正年間所燒者,且汝從未奏銷。旨到,可將雍正十一、二、三等年所費幾何?所得幾何?乾隆元年至五年所費幾何?所得幾何?一一查明,造冊奏聞備查,仍繕清單奏聞;乾隆八年六月,因之前元、二兩年所燒造」瓷器釉水、花紋遠遜從前,又破損過多,因分條核減,共銀二千一百六十四兩五錢五分三厘三絲五忽二微,奏令賠補」;乾隆十五年,唐英又一次面臨「錢糧不許報銷,著伊賠補」的厄運。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關鍵的原因也許在於雍正、乾隆兩朝唐英的官職不同,雍正時期唐英的官職非常明確——協理陶務,身駐御廠,專心致志,別無所慮,成就斐然;而乾隆即位伊始,唐英即奉旨以淮安關使兼領陶務,乾隆四年調往九江鈔關監管陶務,十四年又奉命移理海關。淮安關據江西二千餘里,唐英除了遙控管理別無他法,九江關距御廠三百餘里,唐英每年也只能赴廠兩次進行浮光掠影的視察指導,這就是問題之所在。

-END-

[聲明:本文由淘古趣平台自互聯網搜集並整理髮布,侵刪。同時,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古趣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釉陶,除了唐三彩你還知道哪些?
制玉十二圖了解古人制玉工藝

TAG:淘古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