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歲雙胞胎兒子睡夢中丟一個,夫妻堅持尋子,32年後一家人抱頭痛哭

3歲雙胞胎兒子睡夢中丟一個,夫妻堅持尋子,32年後一家人抱頭痛哭

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文 王春勝/圖

32年前,鄭州新密市一對夫婦摟著一對3歲雙胞胎兒子睡覺,半夜醒來時,發現其中的一個兒子不見了。此後多年間,夫婦輾轉河南省內多地尋找一直無果,直到今年新密警方的一次偶然摸排線索中,丟了32年的兒子竟奇蹟般地找到了。

夫婦摟著雙胞胎兒子睡覺,半夜醒來發現少了一個孩子

1986年農曆4月初4晚上。

河南省新密市岳村鎮王家溝村一個農家小院里,李強(化名)、趙梅(化名)夫婦摟著雙胞胎兒子睡覺。半夜醒來時,三兒子竟不見了。

李乙春(化名)小名叫李三,是李家第三個兒子,他與二哥李甲春(化名)是雙胞胎,生於1983年農曆3月28日。雙胞胎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李乙春惹人喜歡,姐姐李蘭(化名)最喜歡帶著他玩。可是,他卻莫名其妙地丟了。

與三兒子同時失蹤的還有被他們家雇來打磚坯子的王剛(化名),王剛25歲左右,自稱開封縣陳留人。

天已大亮,李強夫婦決定出村尋找,走到村口時,一位小賣店老闆告訴他們:昨天晚上,見過一個年輕人抱著小孩過去,小孩有兩三歲,哭得很厲害,老闆給了孩子一塊糖才把孩子哄住。

兩口子一路走一路打聽,一直找到滎陽市,也沒有打聽到半點消息。他們又回到家裡,安頓好另外幾個孩子後,出門尋子。

從周口找回一名年齡相仿的孩子,卻不是親生兒子

李強、趙梅夫婦先去開封陳留,希望能夠找到王剛,可到當地後沒能找到人。後來,他們就到臨近的中牟找,接著又到許昌、周口、平頂山等地尋找。晚上,他們就睡在人家的麥秸垛里;沒了吃的,就央求好心人施捨點飯食。

李家只要聽說哪裡有兒子的線索,立即就去尋找,卻都無果。

2000年,兩人從太康縣找到一個孩子,十分像自己的兒子,就帶了回來。當時正趕上農曆三月十五古會,李家特意請人唱了一台大戲,慶賀兒子歸來。但是,小半年後的一天,太康縣公安局某派出所帶來消息:經過進一步驗證,孩子不是李家丟失的兒子。

仔細回想,確實有很多疑點,孩子雖然年齡與李家丟失的兒子相似,生活習性卻大不相同:愛吃魚和米飯,說話也聽不懂,新密人則以麵食為主。後來孩子知道後一心想走,李家也不便再留他。儘管如此,那男孩臨走時,李家特意為其買了新衣服,送了一些路費。

29年後,夫妻向警方報警尋子

轉眼間,到了2013年。孩子們漸漸長大成人,看著父母為尋找兒子日漸憔悴,就勸母親放棄,母親卻說,「我閉眼之前,一定要找到兒子。」

這一年,鄰村的好心人殷先生說,聽說白寨鎮高廟村有個年輕孩叫李三,年齡上有點像他家丟失的孩子。趙梅聞聽,幾番打聽後,到李三在鄭州市二七區馬寨鎮的手機店認親,卻發現李三的屬相不符。

2015年9月的一天,李家人看到了一檔講述被拐賣孩子回家的尋親節目。於是,李家女兒李蘭直接把電話打進了電視台,說了自己弟弟的情況後,對方告訴她:需要到當地公安派出所報案,還要採集親生父母的血樣,上報到公安機關做鑒定。

當年9月28日,李強夫婦和女兒李蘭一起到新密市公安局刑偵大隊第二責任區中隊報了案,還採集了血樣。這一天,距李乙春失蹤已經過去了29年。

新密警方偶然摸排線索中找到孩子

此後的四年間,刑偵二中隊的隊長換了三茬,都沒忘了李家尋子的事。

2018年3月1日,現任中隊長張航和幾位偵查員前往滎陽市公安局高山派出所聯繫一起案件線索,偶然發現該轄區有個叫付鵬(化名)的男子與李家雙胞胎長得非常相像,年齡也相仿,且該男子確系抱養來的。

聯想到李家丟失兒子的事,民警通過當地派出所,做通付先生工作,採集了血樣,逐級報送到上級公安機關進行鑒定比對。

3月4日,張航接到鄭州市公安局通知:付先生與新密的李強有親緣關係。付先生就是李家30多年前丟失的兒子。

付先生得到消息,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他生活的家庭里,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他是老四。如今,母親已經過世,父親去年因患腦溢血落下了後遺症,一時清楚,一時糊塗。

目前,付鵬在新鄭市華南城開了一家小型廣告店鋪剛剛起步,他有兩個兒子,大的7歲,小的3歲半。

知道消息後,李強一家更是激動不已,接到電話當天下午就到刑偵二中隊詢問情況。張航告訴他們,在3月10日上午雙方見面。

當天上午10點多,付先生(即李乙春)和妻子王女士來到了二中隊辦公室,失散了32年的一家人抱成一團,失聲痛哭。已經滿頭白髮的李強抱著李乙春,撫摸著他的頭,哽咽著說,「這就是俺的雙胞胎兒子啊,他的頭把平,他哥的頭把長……」

(河南商報見習編輯 呂瑞天 編輯 徐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商報 的精彩文章:

今天,要做這件事!為生意開市,圖個吉利!
老奶奶這把椅子已陪嫁3代人,約有100年歷史,堪比現在10萬元陪嫁禮

TAG: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