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陝西省文物局局長:陝西歷史上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考古,是這個人領導的

陝西省文物局局長:陝西歷史上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考古,是這個人領導的

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期間徐旭生與瑞典斯文?赫定合影

無論在中國新文化史範疇,還是在中國考古史視野,徐旭生先生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遺憾的是,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徐旭生先生非但未被大眾所知曉,即便在他篳路藍縷竭力開創的中國考古學領域也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以至於最具權威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著名金石學家、考古學家」序列,也未出現徐旭生其人的詞條。然而歷史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當時的功德,更多的在於沉澱多年之後仍可熠熠生輝的那些人那些事。徐旭生當屬其列。

徐旭生(1888—1976),名炳昶,以字行,又字虛生,號遯庵,曾用名老傻、四河人,河南省唐河縣人。中國現代著名的史學家、政治活動家。徐旭生潛心研究古代史學。他幼讀私塾,聰慧好學,中國古典文化功底深厚。18歲步入新式學堂,就讀北京河南公立豫京學堂。25歲遠奔西歐,留學法國,在巴黎大學攻讀西洋哲學。1919年徐旭生學成歸國後,先後任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26年任北京大學教務長。1929年任國立北平大學第二師範學院院長。1931年任國立北平師範大學校長。1932年任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編輯,後改任研究員。1936年任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所長。

1933年,徐先生45歲。在知識分子最好的年華,炳昶先生接受北平研究院委託來陝西籌設分院。這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個轉折。在此之前,學貫中西的徐炳昶先生已經取得了人生的累累碩果,承擔著一連串重要的學術與社會職務。這些職務對一個學者來說可能有些沉重,而對徐炳昶先生而言,卻是人生最富意義的闡釋。中國自古不缺乏卓爾不群的學者,缺乏的往往是既有社會責任感又有協調力的遠見卓識的戰略家。他們不但自身學問淵博,深具學術戰略眼光,還不懼辛苦煩勞,在紛紜世間開闢出一方凈土,做出一番事業。幸賴有此一批人,才能在苦難深重的近代開創出中國科學的啟蒙。徐炳昶先生即是其中的卓越者。

這一轉折,對已經功成名就的徐炳昶先生來說,實在是一份苦差事。放棄大學的教職,放棄北京優渥的生活環境,甚而放棄來自家鄉河南大學校長的聘書,放棄自己從1913年上巴黎大學起就從事的哲學研究,到當時堪稱荒蠻之地的陝西,重新開創一個新的學科和事業,徐炳昶先生的勇氣、膽氣、鬥志,除了感佩,無有他語可以表達了。

1934年徐炳昶致考古會各委員信函原件

此後的四年,他把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光貢獻給了陝西,貢獻給了寶雞鬥雞台,在陝西考古史乃至中國考古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歲月飄忽,徐炳昶先生的豐功偉績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幸得羅宏才教授耗費二十餘年心血挖掘整理徐旭生先生相關資料,先生的成就才拂去蒙塵。羅宏才先生先是出版了《陝西考古會史》,給社會展示了徐先生的相關考古業績。現在呈現給大家的則是精心連綴梳理的《徐旭生陝西考古日記》(以下簡稱《日記》)。《日記》如實記錄徐旭生先生在陝西這段工作經歷。正如羅宏才教授所言:「日記更用很大篇幅來絮絮記述陝西名勝風貌、古迹狀態、調查情趣、發掘經過、學術追求、省院爭鋒、政壇見聞、人事糾葛、財政拮据、工作艱難、險象環生,以及民生現象、鄉俗俚語、社會弊病、地方教育、宗教活動、人文地理、民間藝術等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層面。瑰寶鄉音,事物景象,無不逼真細膩,……齎人以極大的心靈感受與視覺震撼。……一部看似狹小的日記體量,已遠遠超過一般敘事日記與專題日記所產生的功用與影響,儼然一部活生生的20世紀30年代陝西文物調查發掘記錄及關中社會文化史篇,它在準確關照特定時段日記記載主體訴求的前提下,更集中地反映了特定時代歷史語言學術範式規制下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文化精神面貌與學術旨趣,給人以特殊的啟迪與鼓舞。」

徐炳昶先生在陝西這塊周秦故土,辛勞奔走,多方協調,終至得以成立陝西考古會;又飽受艱辛,在陝西大地展開大規模文物調查;並獨立支撐,領導了陝西歷史上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考古——寶雞鬥雞台考古發掘。鬥雞台遺址的成功發掘更被考古界譽為「中國考古學初步發展時期最重要的發掘項目之一」。

鬥雞台戴家溝東發掘前攝影

徐炳昶先生基於考古調查和發掘基礎上對陝西考古的許多遠見卓識,直至今日,仍對我們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尤其在黨中央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絲綢之路再次成為焦點和熱點的背景下,徐旭生先生的工作更顯現出巨大的現實意義。我相信,《日記》的出版必將引起學術界及有關各界的積極關注。我們有理由期待這部著作的出版,能對陝西文物考古工作帶來重要的營養與支持。《日記》雖是徐旭生先生學術遺產的部分成果,但對重新評價先生的學術地位和工作價值,尤其是對認識先生對陝西考古的重要貢獻,意義重大。

陝西考古日記手稿1935年

作為文物大省,陝西考古的歷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中國考古學的發展縮影。幾年前我積極推動以學術發展為主題的陝西考古博物館建設,今天適逢位於唐香積寺旁的博物館250畝建設用地落磚圈地,尤感出版徐先生這本陝西考古日記的特殊意義。

衷心感謝此書的整理者羅宏才教授。羅先生畢業於西北大學考古專業,是我的學兄。他從畢業進入陝西省文管會就關注前輩的考古往事,彙集散失資料,梳理史實汲取學養,開拓了考古史和藝術考古新領域。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努力,不僅出版了諸多學術成果,也獲得了藝術史博士學位,成為有重要影響的大學教授。他是陝西考古的有心人和有功人。感謝慷慨提供日記原件的徐旭生先生哲嗣徐桂倫先生,使得我們有條件復原廓清陝西考古的年輪,也使我們能更準確地記住徐旭生先生對中國考古的貢獻。感謝鼎力支持此書出版的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的領導,特別是責編侯海英女士對陝西考古的熱心和學養,使得徐先生的業績與價值重現天日。

是為序。

趙榮 陝西省文物局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賈平凹:《遺園》是難得的,無論在寫什麼和怎麼寫的問題上都做得很好
和谷遊記:樓蘭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