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姚雪垠小說—農民革命戰爭的歷史畫卷

姚雪垠小說—農民革命戰爭的歷史畫卷

姚雪垠在逆境中開始創作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小說以明末義軍領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禎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鮮明的歷史人物,揭示了明末農民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和封建社會階級鬥爭以及民族鬥爭的複雜局面。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文筆新穎,堪稱農民革命戰爭的歷史畫卷。這部巨著從1957年動筆起,歷時30餘年,約230萬字,分為5卷。從20世紀60年代出版第一卷時,就影響較大。曾獲日本文部省、外務省頒發的文化獎。第2卷於1982年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李自成》書除有中,日文版本外,尚有英、法文等譯本,在國際上影響日增。[1]

1935年起,姚雪垠陸續在北平《晨報》、天津《大公報》發表短篇小說。1939年,他寫的長篇小說《春暖花開的時候》開始在胡繩主編的重慶《讀書月報》上連載。1943年初至重慶,他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5年初至四川三台任東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夏季返成都創作了取材於自身經歷的長篇小說《長夜》。抗戰勝利後到上海,任私立大夏大學副教務長、代理文學院長。其間出版有報告文學集《四月交響曲》,短篇小說集《M站》、《差半車麥秸》,中篇小說《牛全德和紅蘿蔔》、《重逢》,長篇小說《戎馬戀》、《新苗》、《春暖花開的時候》、《長夜》,論文集《小說是怎樣寫成的》,傳記文學《記盧鎔軒》等。他研究明代歷史,發表了《明初的錦衣衛》、《崇禎皇帝傳》等學術論著。1957年創作代表作5卷本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1963年出版了第1卷,譯成日文後獲日本文部省、外務省頒發的文化獎;1976年出版的第2卷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李自成》是「長河式」的小說,從崇禎11年寫起,全面地反映明末李自成起義由困厄轉到興盛,復由勝利走向失敗

這一歷史悲劇的發展過程。第 1卷出版於1963年,第2卷出版於1976年,第3卷出版於1981年,最後兩卷也已有若干單元(如《崇禎之死》、《李自成之死》)陸續發表。已出版的前3卷共8冊,以230萬字的篇幅,著重展示了李自成從困境中奮鬥,達到鼎盛,卻又在鼎盛期內潛伏著深刻的危機,埋下後來失敗的種子。

作品不僅著力描繪了農民軍和明王朝之間這場生死大搏鬥,而且寫出了當時十分激烈地進行著的民族戰爭,還寫出了明朝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幾支義軍之間的矛盾,李自成部隊內在的矛盾,寫出了明末社會上各個階級、階層的相互關係以及他們在農民大起義過程中出現的種種變化。人物從帝王、后妃、百官到義軍將領、戰士、各類市民、窮苦百姓,乃至清方首領與文臣武將,地域從西北高原、中州重鎮、北京城內到僻遠山村、關外城池,場面從戰地廝殺、牢獄交鋒、密室定計、邊寨平叛到宮廷宴飲、相府風光、京城燈市、軍中婚禮,筆墨無不觸及。

作者力圖對一個時代的生活作出總體式的反映。就所寫社會內容的複雜寬廣、生活色彩的豐富多樣而言,《李自成》達到了當代作品很少企及的地步。 作為一部規模宏大的悲劇性史詩,《李自成》創造了崇禎、李自成、張獻忠、郝搖旗、李信、袁時中、慧梅、洪承疇、楊嗣昌等一系列性格或遭遇都相當複雜的典型形象──其中有許多是悲劇性的人物形象。不但主人公李自成扮演著大悲劇的主要角色,連他手下的一些人物,如李信、宋獻策、田見秀等,其經歷也都有很深的悲劇意味。整部《李自成》,就是由大大小小許多歷史悲劇組成的。它們相互交織,構成明末社會壯闊複雜的背景,使整個作品洋溢著悲壯或悲涼的歷史氣氛,具有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思想藝術力量。

姚雪垠長於寫悲劇,《李自成》是他創作上進入成熟時期後寫作的,在悲劇藝術的運用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和表現內容的廣闊、矛盾線索的紛繁相適應,《李自成》採用了保證主線、兼寫各方、多線條複式發展、蛛網式縱橫交錯、具體歸結為若干單元的結構方法。這種結構既宏大複雜,又舒捲自如,吸取了《戰爭與和平》等外國長篇小說的創作經驗而有新的創造。同時,《李自成》又注意吸收中國古典小說在結構上有張有弛、講究節奏、筆墨多變的長處:時而金戈鐵馬,愁雲慘霧,緊張得透不過氣來;時而小橋流水,風和日麗,令人心曠神怡。《李自成》還很重視藝術結構上的完整、對稱:整部小說從清兵入關開始,又以清兵入關結束;各卷的開頭與結尾,也都互為照應。這些都是長篇小說美學上的重要探索與創新。《李自成》的出現,繼《子夜》之後又一次大大提高了長篇小說結構藝術的水平。

《李自成》是姚雪垠史學準備、生活積累、理論素養、藝術經驗各方面集大成的產物,是幾十年創造性勞動的結晶。正因為這樣,《李自成》第1卷在60年代前期出版後深得好評;第2卷曾於1983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第1卷譯成日文後,榮獲日本文部省、外務省頒發的文化獎。英、法文譯本或節譯本也正在譯印中。

《李自成》一書是在近30年中陸續創作成的,其間難免有文思不屬之處,若干筆墨還有失之拖沓或現代化等缺點。作者已表示待全書完成後,將統一再做修改,最後定稿。

這部小說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首先,它成功地刻畫了李自成、崇禎帝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李自成思想性格上的變化,崇楨皇帝維護風雨飄搖之中的政權時的宵衣旰食,都是具有深度和廣度之筆。其次,小說在明末清初的社會生活場景上頗費筆墨與心思,從宮廷到戰場,從都城到鄉野,都不乏生動描寫之處;從政壇角逐到沙場交鋒,從典章禮儀到人情風俗,描摹大多翔實逼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李自成是個假英雄
最強農民起義軍首領,征戰四方被戴綠帽子,生死至今成迷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