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彩色攝影之父,用色彩回懟布列松的偏見!

他是彩色攝影之父,用色彩回懟布列松的偏見!

威廉·埃格爾斯頓《無題》,1973年

在諸如instagram等圖片分享網站中,我們毫不吝嗇地給那些色彩斑斕的攝影作品點贊,沒有人會否認彩色攝影中的藝術性。而在「彩色攝影之父」威廉·埃格爾斯頓被攝影界認可之前,這其實是不可想像的。

彩色攝影全是胡扯?

在攝影圈,一直流傳著「水平不夠,黑白來湊」的所謂方法論。其實,這種看法並非空穴來風,那些耳熟能詳的攝影大師們大多以黑白攝影橫掃天下。早期的彩色攝影通常只是被用於商業用途,壓根無法登上藝術的大雅之堂。

1976年,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Photographs by William Eggleston」個展現場。

1976年,彩色攝影終於發起了反擊。37歲的攝影藝術家威廉·埃格爾斯頓(William Eggleston)得到了MoMA攝影部主任John Szarkowski的賞識,歷史性地首次在博物館舉辦了彩色攝影展。然而,像所有的新興事物一樣,這場展覽迎來的卻是非議。

年輕的威廉·埃格爾斯頓

評論家野蠻地將他的作品視為是「駭客藝術」,評價其平庸、無聊又粗俗,《紐約時報》甚至將這場開創性的展覽評為「年度最令人討厭的展覽」。就連讓埃格爾斯頓投身於攝影藝術的偶像——法國著名攝影師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都對他說:「知道嗎?威廉,彩色攝影全是胡扯。」

但是這些負面評價與偏見絲毫沒有影響到埃格爾斯頓,他淡定地喝了點小酒,睡了一覺才遲遲去參加開幕儀式。這位未來被稱為「彩色攝影之父」的大師,對自己的選擇有著絕對的自信,當然歷史也會證明他的選擇。

行走在孟菲斯的陽光中

少年時期的埃格爾斯頓也曾視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為「攝影聖經」,為黑白攝影大師的作品所傾倒,甚至自己也嘗試模仿與學習,但是彩色攝影才是他真正的歸宿。

與其說埃格爾斯頓選擇了彩色攝影,不如說彩色攝影選擇了他。他出生於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很小就隨父母搬到了臨近的密西西比州。從小沐浴在美國南部的陽光下,讓他擁有了對光影和色彩超乎尋常的敏感。

1965年的一個傍晚,埃格爾斯頓站在孟菲斯的一家超市外面。年輕的員工正忙著整理購物車,溫暖的陽光撒在他金色的頭髮上。埃格爾斯頓舉起相機悄悄靠近,按下了決定性的快門。

初次的彩色攝影嘗試讓埃格爾斯頓嘗到了成功的滋味,也決定了他之後的攝影實踐。他確立了一種獨特的繪畫風格攝影,用色彩表現美國南部的生活。那些生活中的普通瞬間,在他的照片中熠熠生輝。

埃格爾斯頓之所以能在同時代的彩色攝影師中脫穎而出,在於他的作品並不是對色彩本身的探討,而是感興趣於「有色彩的世界本身」。他用彩色攝影記錄了美國一個時代的顏色,那些照片所保留下來的昔日光彩,與當時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為了讓色彩更加靈動,埃格爾斯頓還使用了現在幾乎被遺忘的染印法沖洗照片。這種沖洗方法將青綠色、品紅色與黃色染料印於明膠塗層相紙上,顯現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飽和度,色調豐富有深度。

「角度和構圖就在那裡」

除了顏色,埃格爾斯頓還將本土主題與其對形式、構圖與生俱來的深刻理解融入作品中。他的作品看似普通、隨意,彷彿當今手機攝影觸手可得的隨拍,卻難能可貴地捕捉到了一種現場感。

當人們開始系統地研究埃格爾斯頓的構圖,殊不知攝影師本人只是將這些技巧視為天性的一部分。「角度和構圖就在那裡,每一個細微的點都會與其它的細節相應和。所有這些畫面都是精心安排的,它們在我眼中就像畫作一般。」

尤其在菲林珍貴的膠片時代,埃格爾斯頓早就練就了不用調校試驗就能捕捉到最完美畫面的本領。圖像的布排並非出現在鏡頭前,而是自然地浮現在藝術家的腦海中。

生活的肖像

在藝術史上,傳統的永恆主題是神話、宏大歷史場面與身份顯赫的名流。就算是將眼光投向平凡物的靜物畫,也會顯示出一副端莊的姿態。

而埃格爾斯頓的作品從來不順從這種傳統、刻板的審美。天花板、燈泡、食物、汽車、廣告牌,這些隨處可見的事物變成了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在膠片時代,當大多數人都小心翼翼按下快門時,他並不覺得這種「隨意亂拍」是對菲林的浪費。

眾所周知,一個宏大的選題更容易達到成功,但埃格爾斯頓卻另闢蹊徑。他並不想拍攝深奧的人物或非凡的時刻,那些看似毫無章法的「隨手亂拍」,才是他一心想在世俗中找到的美麗。拍攝所有人都認同的美景並不難,難得的是,在他的鏡頭下,那些甚至有些醜陋的雜物也能散發出別樣的美感。

在生活中都容易被人們忽略的事物,被埃格爾斯頓帶進了美術館,他用雜物的累積繪製出了一幅幅生活的肖像,這些定格也見證了消費文化在美國的生根發芽。埃格爾斯頓用對萬物一視同仁的態度,實現了真正的平等,達成了「攝影的民主」。

突破色彩也突破年齡

在如今的讀圖時代,彩色攝影可以毫無疑問地成為藝術。埃格爾斯頓也功成名就,入選了國際攝影名人堂,36幅作品的拍賣價值高達590萬美元。

埃格爾斯頓代表作之一《Untitled,1970》在佳士得拍賣會拍得578,500美元的高價

埃格爾斯頓作品《Untitled,1973》拍得了422,500美元

但埃格爾斯頓依舊保持著老頑童般的生活狀態,不斷給生活創造新花樣。他曾經愛穿薩維爾街的定製西裝,近期又將Stella McCartney的時裝視為最愛的「女朋友」。

埃格爾斯頓近照

就算是酒醉完全無法拍照,也難以改變埃格爾斯頓的嗜酒。他的家人甚至要在公寓外用醒目的塑料牌警告來客:「本公寓的住戶日前因酒精引起的併發症而住院,現正遵照醫囑按日定量飲酒。如果你將多餘酒水帶入本公寓,就是在置他於非常危險的境地。你在本公寓的每次出入均會留下記錄。若無視本告示,我們將對你提出起訴。」

埃格爾斯頓近照

埃格爾斯頓不光在生活上無拘無束,對於作品也十分洒脫。他樂意將自己的照片給喜歡的人使用,他最著名的紅色天花板照片被用作Big Star樂隊的第二張專輯封面,此後還陸續把照片給Alex Chilton、Primal Scream等樂隊設計專輯封面。

Big Star第二張專輯用埃格爾斯頓最著名的紅色天花板作為封面

埃格爾斯頓首張專輯《Musik》

但這還不能讓埃格爾斯頓過癮。2017年10月,這位老頑童又一次讓大家震驚——他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專輯《Musik》,記錄了他的13首即興演奏。

埃格爾斯頓近照

如今,已經79歲的埃格爾斯頓生活得並不像一個老年人,除了攝影,音樂是他另一位「晚年摯友」。他每天至少彈兩到三次鋼琴,高興時還飲幾盅小酒。也許就算沒有成為「彩色攝影之父」,埃格爾斯頓也不會成為一個平凡人,那種骨子裡的創造力像聖火一般永不熄滅。

▲▲正在展出▲▲▲

展覽:美國攝影師William Eggleston作品展

時間:2018.2.14-5.28 10:00-17:30(周末延長至21:00)

地址: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編輯、文/蘆皙]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芭莎藝術 的精彩文章:

這位電影大師的每一幀,都美得不像話!
他是蘇東坡的好友,被譽為宋畫第一人。他讓人物畫沒了顏色,卻驚艷至今!

TAG:芭莎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