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阿彌陀經9:往生極樂世界需要什麼樣的盤纏、路費、資糧?

佛說阿彌陀經9:往生極樂世界需要什麼樣的盤纏、路費、資糧?

1、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這一句是至關重要的一句,也說出了往生西方極樂的標準,和下一句,怎麼去具體的行做,成為了往生西方極樂的重要指導內容。

舍利弗,如果眾生聞(聽聞)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此的莊嚴美好,應該發下大願,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為什麼呢?

能夠和如是(前面說過的阿羅漢、菩薩、佛等等西方極樂眾生)諸上善人(具足一切善行的人)聚會在一起,這是不能因為善根、福德和因緣缺少而往生極樂的。

2、信、願、行

這句里提出了一個願字, 我們早些在講極樂的自然環境的時候已經說過了,如果你是聰明的人,你看到那麼美好的環境、那麼優良的學習條件、那麼精銳的師資隊伍,你一定會希望往生西方極樂的,但是在這句里,把這願望深化為願(3資糧之一)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一句話,「愛不重不生娑婆,願不切不升極樂」 。

我們投生在這娑婆世界,是因為我們有貪愛。

愛什麼呢?不一而足。

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沒有願望這一定是不行的,正如我們在路上走,如果我們不發出打車的願望,計程車是不會拉你的,那麼當你有了這個願望的時候,你就會做出打車的行為,你伸出手來,出租來了,這個就成功了。

那麼當你有打車的願望,這是願;然後你伸手示意要打車,這是行;車來了 ,這是因緣和合。

3、眾生聞已、歡喜信受、信受奉行。

眾生聞者,這個聞可以稍微的講一下。

這聞和聽雖然表面意思是一樣的都是聽,但是聞的意思更深一些,就是能聽受,才能叫做聞。

如果聽了而不能信受,這不叫聞,只能叫做聽到罷了,在這聞字里,又一次釋放了巨大的蓮花,就是聞字背後的能受 。

在諸多佛經的末後的時候,會有一句,眾生聞已、歡喜信受、作禮而去或是信受奉行。

這都是在說,聽完了,我們要把佛經的內容、佛陀的教誨,投入到對我們自己生活的指導上來,投入到對我們生命的改造上來,而不是聽完就聽完了。

4、關鍵在於:自己去行動、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所以很多時候 ,讀佛經這個功德的獲得是很奇妙的。

不是你讀佛經你有多大功德,你做這個事情你沒有功德可言。

但是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一分一毫、信受了一句一偈、真實的去做了,你的生命就會因為這一個改變的行為而產生改變。

你改變了你自己的生命進程。

你讓你自己成就自己的路程縮短了幾億劫

你少為宇宙造多少惡

你在修持的時候你會幫助多少人

你真實的改變提升自己,這樣做才有功德可言。

5、為什麼地獄門前僧道多?

而如果只是讀完就讀完,轉過頭依然是3毒熾盛,前面的所有行為都是沒有意義、的沒有功德可言。

所以我們理解了這個部分就會知道,為什麼地獄門前僧道多了,你想真的修持自己,那就拿出誠摯的心來,做出真誠的行為來。

而不是我以學佛做噱頭,我拿佛法當談資,更不是我把佛學當學問去研究,這樣做沒有功德可言。

因為沒有真實的利益到你自己,所以當你在做能真實利益自己的事情的時候, 你的成就自己的生命進程在縮短,你所做的事情是有功德的。

反過來如果我們做的事情表面上是有利益自己的,但是卻是在讓自己在迷失的路上走的更遠、丟的更深,這樣的利益是刀頭的蜜糖,你舔到甜的時候你的舌頭也已經掉了。

6、往生極樂凈土的3盤纏路費是什麼呢?

往生極樂凈土的3資糧,就是盤纏路費,是什麼呢?

信為第一、願為第2、行為第3。

世尊在本經的前面講了那麼多極樂的事情,我們要不要去信呢?

這凈土法門是和其他法門不同的法門。

其他法門在努力的放下,放下執著、放下相、放下念頭,但是凈土法門卻是讓你執著持(拿)這佛(相)號(念頭)

不需要你去破相、破執著、乃至去一心清凈一念不起,這不需要的。

但是修其他法門,比如禪,你要是念頭不斷,你的心就沒有辦法開悟,死坐也是枯禪沒有生髮可言 。

7、聞即信受

所以這凈土法門實在是難信,在中國也有很多的古大德們,在宣講阿彌陀經 ,在宣講凈土法門,但是他自己不去做,自己不去發願求往生,認為這是低劣卑下的人才合適去修持的,這念頭一起真是他自己才是沒有善根福德。

正如宣公在講到善跟的時候,其中說到善根有11條。

但是第一條是什麼呢?什麼是最大的善根呢?就是聽聞就信受。

這個信才是最大的善根,信受就去行,這個堅定的行就是最大的福德,這樣的人會上品上生。

8、按照佛經,去做了,就會得到,自己滿願

那麼我們在觀經(觀無量壽經)中可以看到9品往生的具體情況,什麼標準是什麼品級,需要做什麼能達到什麼品級。

就是這樣的,佛經其實都是一樣的,你都會在佛經里看到,這信願行,你發願得到財富,那麼世尊叫你什麼什麼經咒, 你信受了、去做了、得到財富。

比如你想得到美貌 ,正如蓮花色女的故事一樣, 他想得到和蓮花色一樣的美麗外表,那麼他供養3寶,真實的去做了就得到了。

比如說地藏經里的婆羅門女救母的事情,比如目連救母的盂蘭盆經,不都是信願行演化出來的嗎?

當你有一個願望的時候,你在佛法里知道要怎麼去做,你真實的去做了你就會得到,於是婆羅門女的母親和地獄的眾生在當天升天享福去了。

這不就是佛經要告訴我們的本質內容嗎?

那麼今天你看到阿彌陀經了,你要不要去信受呢?要不要去真的去做呢?這完全是看個人的因緣福德善根。

9、念佛可以消重罪

福德的事情再多說一點,在觀經里提到下品上生的眾生,他作惡多端,但是遇到善知識(因緣),叫他念佛,他以稱念彼佛的原因,瞬間消他50億劫的罪業。這個聽聞而後行就是在信的基礎上, 如果你不信你能去做嗎?

那麼下品中生的眾生都死了,馬上就進地獄了, 地獄的大火都燒起來了,遇到善知識,告訴他佛法乃至12部經的經提名字也會幫他消無量罪業,如果這個時候告訴他可以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一念就可以消80億劫的生死重罪,你的福德就算多, 你能用80億劫嗎?

10、善男子、善女人

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 會一處 ,這個上善人就是說,往生的基本要求了。

在觀經里提到什麼叫善,比如我們常常看到佛經里提到的,善男子 善女人。

什麼是善,善要做到凈業3福,這才能稱為善,所以佛經起點雖然很低誰都可以看, 但是你是善人,你能配稱呼為善男子 善女人這才好。

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凈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凈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

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這是觀無量壽經中的原文,那麼3福第一中,提到慈心不殺,然後又說到修持十善業,那麼這矛盾不?

11、如何區分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我們對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都能理解,但是這是為人最基本的事情。

比如我們怎麼區分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呢?

就是因為觀世音菩薩頭頂有一尊佛,而大勢至菩薩頭頂有一個凈瓶。

觀音菩薩的頭頂的佛像是阿彌陀佛,是觀音菩薩的老師。

而大勢至菩薩頭頂的凈瓶里是他父母的舍利,所以我們來看,阿彌陀佛的2位肋侍,觀音是尊師重道的代表,大勢至是孝順父母的代表。

12、戒律,是給了你安全下的自由

佛教中的戒律不是為了限制你的自由的,而是在給你安全前提下的大自由,你的安全是首要的。

所以戒律就是你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你能真實的去受持,那麼你的保障會讓你享受很大的利樂。

修10善業,這十善就是,不去造做十惡 (身3口4意3)其中身3里有 殺 盜 淫3惡。

那麼這個殺和慈心不殺的殺有什麼區別呢?

那麼慈心不殺和十善中的不去殺,從本質來說是沒有區別的。

但是不去殺只是形式。

而慈心,慈悲心才是內核,你有了慈悲心你會去平衡周遭的事情,會不忍傷害眾生,所以十善的本質也是斷惡行善,而慈悲心是要長養的。

所以當你的慈悲心能建立起來了,那麼你的十善才會是從內而外的去奉行, 而不是由外而內的強制執行。

13、受持3皈依

3福的第2是受持3皈依,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正如今天說到,受8關齋戒的同修,如果做到不犯威儀,行為沒有缺漏,以這一點迴向極樂發願往生,就是中品中生,品級不低。

14、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第3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在地藏經里有這樣的一段說的是,如果有人不能讀誦大乘經典,這人業障是很重的,我見過這樣的人, 他雖然信佛而且也說的頭頭是道,但是他卻讀不了地藏經這樣的大經,一讀的時候,舌頭就像是打結一樣,而且會看跑行,根本沒有辦法去讀的 。

還有一個女大學生,這個人也是很漂亮的一個女生,但是就簡體的心經那260個字,他也讀不下來,他打開心經, 般若。。。吱吱唔唔的連經提都讀不完就合上了,出了一身的汗。

這真是業障深重,正如有的同修問我要讀什麼佛經可以不,我一般都會說,可以的,只是提醒一下要怎麼去讀,或是先做完什麼再去讀而已。

大家要知道能讀誦大乘佛經這是需要很大善根福德因緣的,正如早的時候我沒有讀到觀經, 我很希望讀觀經,後來沒出2天,我就請到觀經了,這真是太有趣的事情了。

所以我們能接觸到佛經要好好的去讀,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不要只停留在講經講解和戲論上,這是不好的,學佛不是說佛說了多少你都要去學, 而是要在這佛法的大海里選擇你需要的那些, 做好他們就夠了。

15、最大最好的供養就是發救度一切眾生的菩提心。

發菩提心,早些說過了,最大最好的供養就是發救度一切眾生的菩提心。

正如世尊在過去生中捨棄色身1000次,都是為了去救度眾生。

在金光明經中記錄了,世尊某一生做太子時,捨身喂老虎的事情,這就是為了救度一切眾生而放下我,放下小我的心量。

你把愛散發到多廣,你收到愛的回饋就有多少,你隱隱不說也不去表達,你得到的回饋也就少之又少了。

這就是因果,你種了多大面積的地,就有多大面積的地會長出果實來,但是你不去種,那就得不到。

於是我們不發救度一切眾生的心來,我們在遇到危難的時候,也就不要希望有人會救度我們,這就是這個因果道理。

16、勸進行者,金剛伴侶

而勸進行者,這個就簡單的說一下,我們會遇到新學同修,千萬不要輕慢新學。

正如6祖說過,最下下等人有最上上等智慧,新學和老學都是學生,這個本質不要亂了。

那麼同學間相互的幫助這樣才對嗎,如果有人退了初心,我們知道了要去安慰、要去鼓勵、要去幫助他重新找到信心, 這才是合格的好同學,這才是真實的金剛不退法伴侶。

你去做別人的金剛伴侶,那麼你的金剛伴侶就更多,你去安慰別人、那麼你得到健康的回饋就更多。

一切都在因果中,業力迴旋,善力也一樣迴旋,於是你發散出去的善心善念, 你的普世的大愛也一樣會收穫更多的回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佛說阿彌陀經9:往生極樂世界需要什麼樣的盤纏、路費、資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性本佛 的精彩文章:

佛說十善業道經略談(四十六)阿修羅道的情況
福報!福報!福報!修行之人一定要注意積累福報

TAG:人性本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