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深度解密:用史實論述二戰中希特勒犯的這個最致命的錯誤

歷史深度解密:用史實論述二戰中希特勒犯的這個最致命的錯誤

德國處在歐洲中部,地理位置對其極為不利,極易陷入東西兩線作戰,因此歷來德國有眾多戰略家對此做了深入研究,精心製作了『施里芬計劃』,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謀劃,更多只是體現在戰術上,所以一戰時這一計劃最終失敗了,所以真正的戰略計劃應該是要完全避免兩線作戰!這一點二戰開始時德國幾乎做到了,當時的態勢是英法對德綏靖政策給了希特勒極大的發展空間,英法對德低姿態的綏靖政策其實就要禍水東引,因為英法與德國和蘇聯都有不可調和的予盾,英法與德國主要是歷史和地緣政治上的矛盾,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上並無衝突,但一個強大擴張的德國對英法是最緊迫最大最現實的威脅,英法與蘇聯在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上是天然的敵人,但蘇聯離得遠,中間還隔有一個強大的德國,所以蘇聯的對英法的威脅相對德國來說並不顯得更緊迫、更大、更近、更現實。

而德國與蘇聯的矛盾既有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予盾,也有地緣政治上的矛盾,但地緣政治上的威脅因為中間隔著波蘭等東歐國家相對英法較弱,兩國歷史上恩怨也不大。所以對於德國來說英法是最大的威脅,蘇聯次之,為避免兩線作戰德國應團結蘇聯穩定東線,一心對付西線的英法,而英法在戰略上應避免同時與德國和蘇聯兩大國為敵,最好是禍水東引讓德國和蘇聯打起來。而蘇聯呢,很清楚自己與英法的矛盾和即將面臨德國的威脅,也很防備英法禍水東引的企圖。因此蘇聯不想與英法走近怕刺激到德國引火燒身,中英法的圈套。

正是在這種各懷鬼胎的情形下,德國與蘇聯簽定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率先打破歐洲力量平衡,這就意味著德國穩定了東線,可以一心對付西線的英法了,這是英法外交上的重大失敗,接下來德國夥同蘇聯入侵了英法的軍事同盟國波蘭,並瓜分了波蘭,這下英法就尷尬了,它們並不想就此對德戰爭,但礙於條約義務,它們必須要對入侵同盟國侵略者宣戰,但要對入侵波蘭的德國和蘇聯同時宣戰,他們不敢也沒這個能力,於是它們只對德宣戰,對蘇聯卻視而不見,對德宣戰也只是裝腔作勢,並未發動攻勢,即所謂『奇怪的戰爭』,『靜態戰爭』,『西線無戰事』,這樣德國迅速回師西線擊敗了英法。接下來希特勒在沒有徹底解決英國及西線前實施了『巴巴邏薩計劃』對蘇戰爭,主動挑起兩線戰爭,這是他最大戰略失敗之處。試想他如果穩定歐洲十年,他的力量將更強大,說不定原子彈也造出來了,那時誰能是德國對手!?

不論成敗,元首確實是二十世紀一大人物,在他領導下的納粹德國曾經橫掃歐洲,迫使法國投降,差點打垮英國和社會主義蘇聯。在盟軍開闢西線戰場、登陸西西里島從南部進攻後,以一國之力對抗美英蘇法四大世界軍事集團,即使失敗不可避免,也給同盟國造成巨大損失。

本人認為希特勒在二戰中最為致命的錯誤並不是沒有擊敗英國就去進攻蘇聯,而是沒有堅定地持續打擊英國空軍直至徹底奪取制空權,從而保證海獅計劃順利實施。依據史料,現在看來元首完全有可能在控制英吉利海峽領空的爭奪戰中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可惜歷史沒有假設和後悔。

大不列顛空戰德空軍實力遠超皇家空軍。英國人在法蘭西戰役和敦刻爾克撤退後損失慘重,重裝備全部玩完,皇家空軍損失了上千架飛機,435名富有經驗的飛行員犧牲。1940年7月16日,德最高統帥部發出進攻英國的16號指令,德國空軍集結近3000架殲擊機、水平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對倫敦及其它重要城市狂轟濫炸。同一時間皇家空軍能夠迎戰的戰鬥機不超過1500架,並且產能也不如德國,雖然皇家空軍飛行員素質優異,機載火力也強於德國戰鬥機,每次空戰德機損失都要大於英機,但實際上皇家空軍撐不了多久。

關鍵時刻德空軍對轟炸目標研判不明,妄圖以炸毀倫敦來摧毀英國人的意志而不是儘可能地轟炸英國空軍基地和飛機製造廠等重要軍事目標,從而讓皇家空軍有了補充力量的機會。德國又沒能把不列顛空戰堅持到底,英國人終於在拼消耗中得到喘息,最終贏得不列顛空戰的勝利。假如德國搶先重點打擊英國空軍的有生力量,假如德國把轉向東線的戰略資源繼續用於攻擊英國,相信日不落帝國終會失去制空權,無法阻止德軍登陸英國本土。

此文由本人{歷史深度解密}原創,抄襲必究!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歷史深度解秘」,想和我討論歷史相關知識或者問有關歷史問題的朋友們,歡迎評論,謝謝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為儘早結束二戰,羅斯福竟拿外蒙古交換,求斯大林出兵
二戰期間,子彈能輕鬆擊穿鋼盔,為什麼任然要戴?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