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匡胤微服私訪,臣下擔驚受怕,趙普一語點醒太祖儘快釋兵權!

趙匡胤微服私訪,臣下擔驚受怕,趙普一語點醒太祖儘快釋兵權!

春哥說大宋

春哥說大宋

宋太祖趙匡胤平定李重進之亂,順道去揚州,唐主李景,原名璟,改名為景,就是那位吟誦「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後主李煜他爹,也就是唐中主,從李煜的爺爺算起一共就三代,前中後,這當然是後世的稱謂,當時來說總希望千秋萬代永世流傳的。

唐中主李璟遣使犒師,並遣使朝見,表示臣服,宋太祖慰勞有加,場面上的話,趙匡胤越來越能說,現在是天子,氣魄就不一樣了,人到了什麼位置,說話的氣勢就不一樣。

隔了一天,有唐臣杜著、薛良二人,投奔軍前,獻平南策。太祖怒道:「唐主李璟事朕甚謹,你乃欲賣主求榮,良心何在!」唐中主對我非常禮貌,怎麼會有你們這樣的敗類。隨即下令左右道:「快與我拿下!」全是權術。衛士將兩人縛住,由太祖當面定刑,命將杜著斬首,薛良戍邊。其實他兩人本來得罪南唐,乘宋太祖在揚州就逃來面見,意欲脫罪圖功,不料弄巧反拙,一殺一戍,徒落得身名兩喪,悔已無及,這也所謂自作孽不可活。

且說揚州已平,太祖回到汴京,論功行賞,不消細說。

惟翟守珣得補官殿直,未幾即為供奉官,有時且命守珣等,隨駕微行。

守珣進諫道:「陛下幸得天下,人心未安,今乘輿輕出,倘有不測,為之奈何?」太祖笑道:「帝王創業,自有天命,不能強求,亦不能強拒。從前周世宗在日,見有方面大耳的將士,時常殺死,朕終日侍側,未嘗遭害,可見得天命所歸,斷不至被人暗算呢。」趙匡胤這話說的也是慷慨激昂。

一日,趙匡胤微服私訪至趙普第,趙普慌忙出迎,導入廳中,拜謁已畢,亦勸太祖要珍重,言下之意,不要到處瞎跑。宋太祖笑著說道:「如有人應得天命,任他所為,朕亦不去禁止呢。」

趙普答道:「陛下原是聖明,但必謂普天之下,人人悅服,無一與陛下為難,臣卻不敢斷言。就是典兵諸將帥,亦豈個個可恃?萬一乘間竊發,禍起蕭牆,那時措手不及,後悔難追。所以為陛下計,總請自重為是!」太祖道:「似石守信、王審琦等,俱朕故人,想必不致生變,卿亦太覺多慮。」

趙普道:「臣亦未嘗疑他不忠,但熟觀諸人,皆非統馭才,恐不能制服部下,倘或軍伍中脅令生變,他亦不得不唯眾是從了。」

趙普是個實在人,說話很實在,這一點也是趙匡胤信任他的原因,他點明了其中的利害關係:你是信任手下的將官,這沒錯,但如果再下層的軍官萬一惹事,你就危險了,趙普心想你說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事情才過去幾天啊,不是個現成的例子么,這話當然不會說。太祖不禁點首,尋復語普道:「朕未嘗耽情花酒,何必出外微行,正因國家初定,人心是否歸向,尚未可料,所以私行察訪,未敢少怠哩。」原來為此。趙普道:「但教權歸天子,他人不敢覬覦,自然太平無事了。」太祖大家互相有交流一番,太祖也就回宮了。

一日復一日,又是建隆二年,內外各將帥,依然如故,並沒有變動消息。

趙普私下著急,但又不便時常進言,怕消息傳出觸怒武夫,沒奈何隱忍過去。到了閏三月間,方調任慕容延釗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撤銷殿前都點檢一職,不復除授。拔去一釘。嗣是過了兩三月,又毫無動靜,直至夏秋交界,太祖召趙普入便殿,開閣乘涼,從容座談。

旁無別人,太祖喟然道:「自從唐季至今,數十年來,八姓十二君,篡竊相繼,變亂不休,朕欲息兵安民,定一個長久計策,卿以為如何而可?」普起對道:「陛下提及此言,正是人民的幸福。依臣愚見,五季變亂,統由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若將他兵權撤銷,稍示裁製,何患天下不安?臣去歲也曾啟奏過了。」太祖道:「卿勿復言,朕自有處置。」普乃退出。趙普這番話為後來的杯酒釋兵權打下了基礎,宋太祖是個聰明人,他一定也看出了趙普說的問題,只是坐的位置不一樣,不能太著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波蘭將士戰馬長矛撲向坦克群,德軍恍若面對中世紀騎士,他們怎麼做?
數十萬部隊列陣千里,兵臨斯大林格勒,此人臨危受命為蘇聯督軍,決斷前線提振士氣!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