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被譽:豐功同大禹,偉業冠中華,併名列清官排行榜第一名

此人被譽:豐功同大禹,偉業冠中華,併名列清官排行榜第一名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誕生了許許多多的清官,人們耳熟能詳的有包拯、海瑞、于成龍等人,但是在中國歷代清官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的卻是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孫叔敖。

之所以有「清官第一」的稱號,倒不是孫叔敖的功績突出或是影響力超群,而是因為他生活在遙遠的春秋時代,為後世清官樹立了榜樣,是他開創了「為官清廉」的先河,因而被司馬遷的《史記》「循吏列傳」中奉為榜首。

孫叔敖官拜楚國宰相,權傾一時,但他從不恃權擅政,更不倚仗權力謀取私利,而是輕車簡從,吃穿簡樸,妻兒不衣帛,連馬都不食粟。

孫叔敖為相十二年,勤於政務,楚莊王多次要賞賜他封地,可是都被他拒絕。孫叔敖還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楚莊王十六年(前598),楚王派孫叔敖負責修築沂城(河南正陽一帶)城池,由於孫叔敖善於用人,謀劃得當,保障充足,僅用三十天就建成了堅固的城池。

這項工程不僅奠定了楚國北進的基礎,也增強了與晉國爭霸的實力。第二年,楚晉大戰於邲,這場戰爭即是楚莊王建立霸權的關鍵之戰,也是充分顯示孫叔敖軍事才能之戰。

孫叔敖靈活用兵,輔佐楚莊王指揮了這場戰鬥,戰鬥一開始,孫叔敖就鼓動楚軍勇猛衝擊,一鼓作氣,迅速逼近晉軍,晉軍見楚軍來勢兇猛,極難招架,便調頭倉皇潰散,逃至黃河以北,瞬間中原霸主便換成了楚國。

如此地位顯赫的孫叔敖,在個人生活上卻極盡簡樸,他為官多年,家中卻無半點積蓄,臨終時,連棺槨都置辦不起。司馬遷在《史記》中將孫叔敖列為「循吏」之首,確實是實至名歸、當之無愧的。

孫叔敖一生清廉簡樸,不僅自己潔身自好,而且不為家人謀取官位。他臨終時囑咐兒子回老家好好種田,有困難可以去找優孟。《呂氏春秋·異寶》記載,孫叔敖臨終前呈給楚莊王一份奏章,以表達他的心愿:

靠著大王的信任,我這樣一個普通的鄉下人官至楚國令尹,雖然盡責努力,也無以報答大王的知遇之恩。現在我要走了,我雖有一子,但他並無治國之才。我懇請大王不要留他做官,令其回鄉務農,這就是對他最好的照顧了。另外,晉國雖然被我們打敗了,但它仍是大國,絕對不能小看他,還有連年征戰,我們楚國的百姓生活艱難,大王你要息兵安民,發展生產,儘快讓百姓能過上太平的日子。

孫叔敖去世後,由於家境貧寒,他的兒子無以為繼,只能回家種田,孫叔敖的好朋友,中國戲劇始祖、楚國當時的戲劇表演藝術家優孟知道後,就假扮成孫叔敖在楚莊王面前載歌載舞。楚莊王領悟後大受感動,將寢丘四百戶封給了孫叔敖的兒子。

孫叔敖為官清正,造福民生,為後人所敬仰。文物專家、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先生曾對孫叔敖作出一個評價:「楚相千秋業,芍陂富萬家。豐功同大禹,偉業冠中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一品大員,死後家徒四壁,皇帝登門失聲痛哭,親賜謚號文正
大清最後一位公主,慈禧也讓她三分,因口碑好受到民國政府的尊敬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