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翡翠有美,在其名、在其色、在其質……

翡翠有美,在其名、在其色、在其質……

六百年前,雲南騰衝一帶居民的祖輩,趕著馬幫,翻山越嶺,從遙遠的霧露河邊,將一塊塊石之精靈馱到騰衝。

當人們仿效鋸木頭一樣用鋼絲鐵鋸,加水加砂,將一塊塊石頭解開之時,奇蹟出現了,這些外表包著厚厚的砂殼,殼上散著點狀、帶狀綠色松花的石頭,切開竟然顯出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顏色和溫潤如脂的感覺。一石一色者眾,一石三色、五色者也每每見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寶貝呢?

明代(1639年)已卯五月十一日,大旅行家徐霞客在騰衝旅行時,記錄了這樣一段話:「雨不止……蹠泥往潘生家,不遇,以書促其為余買貨物,也不答,潘生一桂雖青領而走緬甸,家多緬貨。時倪按君命承差來覓碧玉,潘苦之,故屢屢避客。」又「十四至十八日……潘生送翠生石二塊。」至此,緬甸馱來之石有了一個翠生石的名稱。翠生石如何演變成翡翠呢?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文字記載。1976年,我在騰衝收集有關翡翠的資料,一位姓馬的老者曾講過一個故事:清代潘家後代中有一位先生試圖給翠生石取一個好名字,苦苦找不到合適的。有一天,潘先生帶了一塊產自緬甸達木坎的剝了外皮殼的石頭到黑魚河乘船遊玩,人在船上,眼裡看著手上這塊有紅、黃、綠、黑多色的石頭,心裡琢磨叫什麼名字呢?正當潘先生坐在船上迷迷糊糊,似睡非睡之時,忽然划船人大聲叫道「翡翠!翡翠!」。潘先生急忙睜開眼,朝船老大手指的方向看去。卻見一隻美麗的綠翡翠從江面上飛過,停在水邊柳樹枝上。那紅紅的嘴,綠色閃光的羽毛,靈動而艷麗。潘先生將手中的石頭與翡翠鳥一對比,倒有許多相似之處,於是就把這種從遙遠的霧露河運來的石頭取名叫「翡翠」。現今看來是再貼切不過的了。潘先生舉起手中的石頭大聲呼喚道「翡翠!翡翠!」,潘先生是騰衝有名望的玉商,經他這樣一提議、一推廣,從此,翠生石的名字便被「翡翠」這個名字替代了。

馬師之說雖有自編和杜撰之嫌,但聽起來也有合理之處,姑且作一故事來聽吧!翡翠到了騰衝,大賈小商,工匠小販日夜不停地為這種石頭傾注了心血,人們也從中深深地體味到翡翠的美。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翡翠這樣美的物件,人們總會去探索、去發現、去揭示。

筆者從事翡翠研究有近50年,經過不斷琢磨,總結出翡翠有十之美,將寫出以饗讀者。

- 翡翠之美 -

撰文/肖永福

老昆明玩家常說:吃來吃去,還是飯好;玩來玩去,還是翡翠好玩,一語道破了昆明人對翡翠的眷戀和喜歡。

翡翠本來產於遙遠的霧露河邊,雲南人九死一生,克服重重困難,躲過煙瘴(指惡性瘧疾)和猛獸毒蛇之害,把這綠色的、紅色的、紫色的精靈帶來,每一塊石頭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塊石頭都是一首無言的歌。難怪在雲南人的心目中,總是把翡翠當成寶貝來看待、來收藏、來作為傳家寶世代相傳。細細想來,仔細看來,翡翠的確有許多非筆墨能形容的、撥動心弦的美。於是乎,筆者將平生所想到、所見過的翡翠的美總結一下,竟有十大類之多,便寫出來,以饗讀者。

-01-

翡翠之美 |名稱之美

翡翠從羽,原本為水邊專以捕魚為食,全身有著翠綠、淺蘭綠、褐色羽毛,嘴長而色紅、極為美麗的鳥。雲南人將有著這樣有多種色彩的石頭命名為「翡翠」,無疑是對這種產於霧露河的天賜精靈的加愛和呵護,你還能找得出第二種用美麗的鳥命名的石頭嗎?

-02-

翡翠之美 |質地之美

翡翠中有一部分石料產於板塊碰撞帶中心部位,受到合適的壓力和溫度影響,其物質組分呈隱晶質和顯微隱晶質結構。加工後的材料細潤而呈半透明至透明,製作成的物件鮮亮水潤,尤其有極少數經打磨拋光後,其表面在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反射出一種神秘的華光,給人以強烈的感染,真想將其放到嘴邊親吻一下,以感受其天生麗質。

王朝陽《魚》

-03-

翡翠之美 |透明之美

質地優良的翡翠,允許光線穿透的能力強,給人以空靈高雅的美感。而似透非透的翡翠,雲南老人將其形容成荔枝肉,試想那剝去外殼的荔枝園潤而晶瑩。祖輩將透明度說成水,正好說明「水」是石頭的命脈,有水則活,則有生氣,才會滋潤萬千生靈,石而有水,不是才會有靈胎有活的血脈而成其精靈嗎?

-04-

翡翠之美 |色彩之美

光是人眼對世界的第一感覺,光的作用,外加翡翠的色素離子,把一塊塊石頭打扮得五彩繽紛。紅的翡、黃的翡,水綠的翠、豆綠的翠,更有那紅春紫羅蘭、茄春紫羅蘭,每種色彩自然而然得有淺有深,單一種色彩就已經夠人心醉,更有那兩種、三種、多種色彩在同一物件上出現,你可想像它們如同天際彩虹,又如人間大花園,何等地震撼啊!

-05-

翡翠之美 |雕琢之美

大師們嘔心瀝血,把一塊塊冰冷的石頭賦予反映中華五千年文化對天、地、人、神、鬼、山川、河流、人間具象的解讀,將它們活靈活現地表現在石頭上,讓石頭活了起來,每條線、每一塊平面、每一件具體事物都用最簡練的手法表現出來,這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玉文化中的石上藝術,代代相傳,永不停息。

陳偉傑《空山有靈》

-06-

翡翠之美 |鑲嵌之美

每一塊精美的翡翠都是鑲嵌大師心目中的女王。他們要選擇眾多的小鑽石或者其它寶石,經過精心設計,巧妙配搭,當作陪伴鑲在主件的各個方位,使主石顯得雍容華貴、精美大方。鑲嵌大師是翡翠的化妝師和美容師,經過合理配搭的以翡翠為主石的鑲嵌首飾,是翡翠的第二次加工,有時竟有脫胎換骨的功效,這是人工與自然非常和諧的配合之美。

盧葵《金剛杵-衛紫草》

-07-

翡翠之美 |稀缺之美

翡翠本屬稀奇罕見玉石,而那些集質地優、透度好、色彩艷三位一體的翡翠更是鳳毛麟角、稀缺之物。因此,這些稀缺之珍寶往往也就收藏在帝王將相的家中,一生也可能只有極少數人能一睹芳容。稀缺,或者稀少到幾百年才出一塊的像孔雀毛翠、琦羅玉、段家玉等,雖然不是稀少到見不著,但見到的都認為它們確實美。

-08-

翡翠之美 |佩戴之美

中國人常將自己比德於玉,謙謙君子、窈窕淑女將合適的玉物件佩戴在身,無形地增加了一種風度之美,形體與美玉相配之美。雲南古時有句話叫「金打扮、銀打扮、不戴玉器不好看」,說明昔日的雲南婦女,只要有條件者必在手上、耳上戴上可心的翡翠手鐲、玉耳片,顯得婀娜多姿、悅人悅己,珠寶玉石因此而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

-09-

翡翠之美 |收藏之美

收藏活動除了個人特殊喜歡外,也是對往昔歲月中因與親情、愛情、友情等相關而留下的物件。通過它,人們可以感知歷史、感知自己一生中的某些值得回憶、值得留念的日子和事件。一件老外婆送的小玉墜,拿在手上,瞬間會回憶起外婆慈祥的笑臉。當你隨著歲月而老去,留給兒孫的也只不過是美好的回憶。收藏是保存歷史、保存記憶、延續親情。

-10-

翡翠之美 |傳世之美

珠寶因收藏而得以傳世,因而人們珍惜它、愛護它、珍藏它。因此,儘管歷經了千年的滄海桑田,經過多少次的傳承、轉讓而最終保存下來。每一個物件就可能是一部家庭歷史、社會史、地方史的某一個連接鏈,有了它,歷史才更完整。當我們掌上托起一件經收藏數十年、數百年、或許數千年的老物件時,它的材質美、它的歷史美、它的內容中的凄婉、滄桑美一一湧上心頭!

肖永福

2017年11月18日

專欄作者 |肖永福

1963年畢業於昆明工學院地質系,大學畢業後即分配到雲南省地礦局從事地質檔案管理工作,高級工程師、GAC珠寶鑒定師。

曾任:

雲南省地質博物館第一任館長

中國地質學會科普委員會委員

中國寶玉石協會理事

雲南省珠寶協會第一、第二屆秘書長、副會長

雲南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

雲南省石產業促進會科技顧問

雲南省觀賞石協會顧問

雲南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秘書長

雲南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

雲南省珠寶玉石文化創意協會總顧問

中國民生銀行昆明分行珠寶評估專家委員會主任

昆明理工大學寶石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客座教授

雲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客座教授

蕭永福玉文化傳習館館長

《翡翠大辭典》編委會主任

發表珠寶方面文章360餘篇,《雲南珠寶》大師講座主講,出版翡翠方面著作四部:《翡翠鑒賞與投資》《翡翠精品鑒賞》《賭石秘訣》《彩色寶石》。2016年12月18日與雲南翡翠界專家共同編輯《翡翠大辭典》正式出版。

2012、2013、2014年榮獲「雲南省珠寶石產業作出突出貢獻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翡翠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翡翠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