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次印巴戰爭戰火不休,南亞地區是如何進入和平時期的?

三次印巴戰爭戰火不休,南亞地區是如何進入和平時期的?

作者:張浩,畢業於鄭州大學,知名軍事作者,季我努學社會員。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亞太日報評論員。研究方向為海軍作戰理論、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空中武器裝備等領域。文章散見於《兵器》、《艦載武器》等著名報刊雜誌及各大網站。代表性圖書為《預警機、電子戰機》(未來出版社),在軍迷群體中廣受好評。

(張浩)

印度是一個印度洋北岸的區域性大國,對整個印度洋地區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印度過去也一直以建設「印度的印度洋」為口號,大力推進海洋開發和海軍戰略,然而由於和近鄰巴基斯坦之間,有著難以調和的歷史矛盾,以及充滿了爭議的陸地邊界問題,導致印度時刻不敢怠慢對陸地的關注。

二戰後,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小小的南亞板塊上,在雙方相繼擁有核武器之前,竟然大打出手3次,小規模衝突更是從未間斷。由於難以解決的宗教爭端、領土爭端和克什米爾問題,兩國關係的發展舉步維艱,一直是充滿了敵對情緒的主要對手。甚至,巴基斯坦還為之吞下了國家分裂的苦果,更是和印度結下了不解矛盾。

(印度士兵在被擊毀的巴基斯坦坦克上慶祝)

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衝突之時,印度進行了其國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總動員,集結了100多萬士兵組成的大軍,陳軍印巴衝突一線,並且為之投入了20多億美元(70年代幣值)的資金,用以對抗其陸地鄰國。1年之後,印巴簽署了《西姆拉協議》,戰爭結束。此次衝突,導致了印度800名士兵喪生,國家經濟建設被拖慢。這一階段中,印度的國家戰略不得不向陸地傾斜,避免擴張的海洋政策,同時也避免和超級大國產生摩擦,因此,這時的印度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海上戰略。彼時,廣闊的印度洋上,是美蘇超級大國和英法傳統列強交鋒的舞台,蘇聯巨大的軍事影響力已經進入了印度洋地區,作為南亞板塊上的地區大國,印度被各路列強所警惕,他們並不敢,也不能實施真正的綜合性海洋戰略。

在付出了三次印巴衝突代價之後,印度所獲取的戰略利益寥寥無幾,而在印巴相繼擁核之後,印巴在陸地上的大規模衝突可能性大大減小,南亞地區取得了歷史上最長的基本和平時期,不過由於雙方互相之間的歷史恩怨,印度的國家戰略依然是以陸地為主的。

(巴基斯坦沙欣-2彈道導彈)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施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他是孫中山最重要的助手,所有起義都親上戰場
1937年初日軍在華北瘋狂掠奪,為何卻熱情招待訪日的張自忠?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