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我的上海婆婆:點滴的回憶

我的上海婆婆:點滴的回憶

開心jenni,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動力工程專業,高級工程師。現定居上海。業餘喜愛文學,古典詩詞,現為大中華聯盟詩社會員。有多篇詩詞作品發表于格律詩社網路平台及詩詞之友刊物。崇尚做個文字的閑者,隨手拾捐,清風翻頁,寫我所想,寫我所意,寫我所感,不迎合,不張揚,給自己庸常的生活帶來一絲亮色。

那年的元旦,我與先生由相識,相知,相戀,經過四年多的交往終於走到了一起。他響應國家號召,畢業工作不久,作為技術骨幹踏入支援三線建設的隊伍到了陝西,他的家在上海,家中父母和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三個兄弟,還有眾多的親戚。這是個大家族。

當我首次踏入夫家,有點忐忑,拘謹和好奇,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呢?

他的家居住在上海石庫門榮康里一幢上下蝸居著好幾戶人家的小樓里。窄窄陡陡的樓梯,一家挨著一家。走過,路過都可以看見鄰居家中的擺設,房間雖小,一家家倒也收拾的有條有理,乾淨整潔。鄰居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朝夕相處倒也其樂融融。大上海寸土寸金,人們習慣了螺絲殼裡做道場的窘狀,這也許就是上海石庫門的一大特色吧。

我眼中的婆婆,端莊大方,賢淑溫良,話音委婉,是個感情細膩的人。據先生說他的媽媽生於比較殷實的人家,自小聰穎靈慧,讀書又好,但由於外祖父重男輕女,認為女孩子能認識幾個字就可以了,強制中途終止了母親學業,母親不甘力掙過,無奈嚴父孤意獨行,婆婆只得尊父命輟學在家幫外祖母照顧弟妹,料理家務。這是他母親人生中最大的憾事。後來在與婆婆接觸中,她也談起這段往事,眼裡露出深深的遺憾,所以她總是鼓勵她的子女們要好好讀書,珍惜學習的機會,為她爭氣。

我們成家後沒有與婆婆同住,那時我們在陝西,每年有一次回上海探親的機會。我們回去,那是婆婆和全家最開心的日子,婆婆總是準備了好菜好飯犒勞遠方回來的我們。這是一個和睦溫馨的大家庭。兄弟姐妹們團結友愛,互助互讓,公公幽默風趣,幹練利索,操著一口濃重的寧波鄉音。解放前,他曾在一家英國汽車公司任財務總管,解放後,在一家五金交電公司任職,工作很忙,所以家裡一日三餐和所有家務基本都是婆婆操持,我記得,每天早晨天剛蒙蒙亮,婆婆就起床買好菜,生煤爐做早餐,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婆婆的廚藝是很棒的,在滬探親的日子裡,每天享受著婆婆烹制的美味佳肴,其中最拿手的菜,水筍燒肉,干煎或紅燒帶魚,四鮮烤麩,鯽魚塞肉等,讓人垂涎欲滴,記憶猶新,吃了還想吃。那也是媽媽的味道。

1985年,公公由於得了肺ca不幸撒手人寰,婆婆受到很大的打擊。悲痛不已,相濡以沫幾十年最親密的人離去是何等的殘酷,我感同身受。婆娑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公公個子不高也不魁偉,但在婆婆心裡,他就是個大丈夫,從嫁到這個家開始,她便把他當做自己的天,是家裡擎天柱。在公公離世後,婆婆有很長一段時間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鬱鬱寡歡,沉默不語,有時,家人試圖講一些社會新聞,傳聞及一些輕鬆的話題來分散她的哀思,但也引不起她的興趣,聽完後,最多淡淡一笑,又沉默了。也許,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為了安撫婆婆受傷的心,86年把婆婆接到了陝西與我們同住了一段時間。婆婆來了,那是我和先生最開心的日子,「家有一老,勝如一寶」,每天與婆婆朝夕相處,有空帶她外面走走散散心,從沒離開過上海的婆婆對陝西還是很好奇的,物價也比上海便宜很多,有時周末婆婆身體好些時,帶她看看陝西的名勝古迹,跟她講一些本地的風土人情。陪她一起去菜場買菜,向她學習烹飪手藝。慢慢地婆婆心情好了很多。話也多了起來,跟周圍鄰居也認識了不少,有興趣時婆婆還跟我講講她的如煙往事,婆婆說:1958年大躍進的那個年代,社會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她就走出了家門,進了一家街道辦的託兒所工作,她很喜歡孩子,每天看到這麼多天真可愛的孩子,她滿心歡喜,她認為,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照顧好他們,使孩子的家長安心,就是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最大支持,她教孩子們唱兒歌,講故事,教他們做體操,孩子們和孩子家長都喜歡她,信任她,尊重她,稱她為林老師。說到這,婆婆臉上洋溢著滿足的微笑。

六十年代初,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使農業生產受到重創,國內的生產物質和生活供應嚴重不足,居民的生活必需品都憑票供應,婆婆說,那時家裡男孩子多,胃口大,對食物需求自然大,定量的糧食和副食品肯定不足,她就動腦筋,儘可能把副食品蔬菜補充主食,把南瓜,山芋,蘿蔔,白菜,豆渣之類做成主食,如南瓜山芋麵疙瘩,豆渣餅等,即填飽肚子,又不失美味,使孩子們都愛吃。為了讓孩子們穿的體面一點,她把壓箱底的布料拿出來,裁裁剪剪做成小孩子的新衣服,又得體又好看。婆婆把她的智慧和賢能全用在了治家理財中,她為這個大家庭真是操碎了心……

我傾聽著一位歷經歲月洗禮的長輩在訴說,往事一幕幕,交織著內心最深的記憶。我看到了在歲月中跋涉著曾經年輕的臉,她隱忍,寬容,大度,善良,她的坎坷也是中國千千萬萬那個年代女人們共同的苦難,她的堅韌,淡定是骨子裡的東西,也是無數個偉大母親共同的標誌。

八十年代末期,我們離開陝西,調往江蘇工作,離上海近了,我們會經常回上海看望老人,這期間,婆婆也會偶爾來江蘇我家小住,但她的健康每況愈下,首先是雙腿行走不便,感到上下樓吃力僵硬,特別是開了左眼白內障手術後,經常頭暈目眩,去醫院檢查,除了血脂高以外醫生也沒說什麼大病,兩腿的不便使她減少了許多外出,整天呆在家裡。生活也缺少了樂趣,白天大家都各自上班,婆婆一人是十分孤單和寂寞的,只有到晚上,她才高興一些。婆婆在孤寂中苦熬,一定有許多苦衷,但她卻沒有任何怨言,日復一日承受著歲月的煎熬。

1997年12月21日晚,婆婆梳洗完準備睡覺時,突然摔倒在地,家人叫救護車送到長征醫院搶救,經腦CT檢查確診小腦出血,雖經儘力搶救,但回天無術,於次日清晨與世長辭。僅僅九個小時,婆婆和我們竟陰陽相隔,我們真的難以接受這殘酷的一幕。

婆婆離開我們二十多年了。她一生養育了眾多的兒女們,她以博大的胸懷竭盡母親的天職,為家庭和兒女們付出了她最美好的年華。她的一生,有歡樂,更有辛勞和艱難,她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只有平凡人的瑣事,但在她的平凡中,我們看到了中華女性的全部美德。她愛她的孩子們,也被她的孩子們深愛著,這也許就是她人生的全部意義。願天堂的婆婆,沒有塵世的喧囂,沒有世態炎涼,沒有生計的窘迫,沒有病魔的纏擾,永遠安寧。

我們不會忘記您,我的上海阿婆!

作者後記:

歷經四個月,完成了《點滴的回憶~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的婆婆》三部作品。

《點滴的回憶》記述了我的父親,母親,婆婆在過去幾十年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瑣事和生平經歷。非常直白地寫下了他們作為平凡人的平凡事。其中,有歡樂和痛苦,有笑聲和眼淚,是最真實最樸素的平民市井生活的寫照。作者從一個女兒,媳婦的視角回憶自己至親的人在家庭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的種種表現,從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角度,最真實的寫下了自己的一些記憶和片段,以紀念逝去的親人。

追思往事,表明自己的感受和心得,無非是告訴先人們,作為兒女的我們一直沒有忘記他們,感恩他們,並以他們為豪。

寫完這三部作品,我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我完成了一個夙願,用我的禿筆記錄了他們的生命軌跡,雖然有些零亂,但不失真實。讓他們的後輩子孫不忘自己的先人們,能記住自己的本源——根在何方。

最後,感謝朋友們的閱讀,轉發並在文章底部點贊留言支持鼓勵,再一次謝謝你們,你們的支持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

編輯:詩羊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羊羊 的精彩文章:

我們都是開始懷念少年心事的八零人——《少年心事夢中人》自序
堅持瑜伽四式,有效消除久坐「大象腿」、「棒球臀」

TAG:詩羊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