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一職場︱「貪玩」的博士

第一職場︱「貪玩」的博士

理工男、留美博士、機器人工程師、吉尼斯世界紀錄創造者、擁有多項項國家專利發明……這些標籤,很容易聯想到內斂又刻苦鑽研的宅男型人設,可是重慶80後小伙王源源卻給自己的定位為:貪玩、「假吧意思」的文青、懶人。他最喜歡別人叫他「貪玩的博士」。他說做任何事都要有興趣,愛好,不要把自己弄得太累,要當成「玩」。

2008年,王源源開發了一款馬賽克的軟體。一天,一家嬰兒用品公司的老總找到他,說公司使用了他研發的軟體,現在有一項衝擊世界吉尼斯紀錄的項目,希望王源源能幫忙完成。可是時間太緊,在十多天里要完成這麼個大工程,難度很大。不過,王源源覺得這也是展示自己オ華的機會,於是從來不喜歡給自己框定工作時間的他接下了這個項目。他花了幾百個工作小時,最終用來自全國各地收集到的10萬多張單獨嬰兒沉睡的照片,通過技術處理,手工拼接成為一幅長33米、寬20米、總面積達660平方米的馬賽克圖片。圖片展示了9個睡姿甜美的中國寶寶形象和4個巨大的「金色睡眠」字樣,呼籲大家共同關心嬰兒的睡眠和健康,建立正確的育嬰觀念。最終獲得了「世界最大的馬賽克圖片」和「參與人數最多的馬賽克圖片」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從小就喜歡玩具機器人,長大後立志製造真正的機器人,王源源玩得很投入。2012年,王源源在重慶南川創辦了一家工廠,生產自自己研發的機器人,並且生產機器人製作的產品。他自主研發了一款繪畫機器人,作品現在批量銷往歐美,外國人很喜歡。他說:「這個很簡單的,我大概花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弄出來了,挺好玩的。」提到研發,人們往往會想到熬更守夜把自己關在研究室閉關,滿臉胡茬頭髮凌亂廢寢忘食,灑滿辛酸淚。然而從王源源嘴裡說出來,好像那都不是事,就像在玩似的。

王源源研發的繪畫機器人叫「蕾蕾」,它的外觀與想像中的機器人不一樣。長方體的外形,由塑鋼材料構架而成,高度大約1.3米。「蕾蕾」的長方體身體中央裝有畫紙,構架底部放有調色盤,兩台連接運轉的設備安在長方體中間,猶如手臂,控制著畫筆,蘇取顏料後就會在畫紙上開始作畫。「蕾蕾」有七種畫筆可以切換,輸入程序後,它會對圖像進行掃描,通過壓力感測器測量出繪畫的力度,再通過定位感測器測距繪畫,描繪出來的畫作比畫圖機還要精確。「蕾蕾」不僅會莫奈、梵高等五種西洋畫畫法,還會行書、草書等中國書法。

在繪畫機器人的基礎上,王源源又研發了一款沙畫機器人。之後,把研發的豌豆尖機器人、煎餅機器人運用到日常生活,自己喜歡吃新鮮蔬菜,可是又嫌創土種地、播種、澆水很麻煩,所以他又研發一個會種豌豆尖的機器人幫他種。在王源源看來,人工智慧時代,機器人可以方便生活,並帶來趣味,他還會繼續把更多機器人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平時,他很少用到「研發、研究」這樣的詞,總把這樣高深的工作稱為「玩」。王源源在研發中不斷「玩」出新樂趣,從而加大了自己不斷挑戰人生新高度的興趣。

歡迎關註:

作者簡介:梁水源,筆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隨源等。曾經:當過農民種過地,擺過地攤受過氣;上過大山養過雞,下過大海捕過魚;上過戰場殺過敵,解甲歸田靠教育。文字散見於《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知識窗》《意林》《格言》《遼寧青年》《高考季》《花開不敗》》《思維與智慧》《特別關注》《環球人物》《求學》《當代青年》《百家講壇》《文史博覽》《智富時代》《青州文學》《廈門工人》《職業》《至愛》《少年月刊》《博愛》《啟迪與智慧》《文苑春秋》《善者》《閱讀》《農民日報》《中國審計報》《中國石油報》《廈門日報》《東南早報》《中國老年報》《老年康樂報》《家庭百科報》……公開發表數10萬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引水思源 的精彩文章:

海外來風︱只有一個人的學校
前車之鑒︱消失的珊瑚島

TAG:引水思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