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種「小病」不重視,你就可能患癌症

5種「小病」不重視,你就可能患癌症

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許多人「談癌色變」。儘管不同的癌症、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環境,癌症的發病機理都不盡相同,但癌症不是偶然發生的。

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腫瘤內科首席專家、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負責人羅榮城教授表示,癌症確與一些常見的疾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此外,有些癌症的癥狀與常見疾病相似,容易被人忽視。當我們的身體出現一些「小病」時,應及時就醫,不要掉以輕心。

本周二,羅榮城在復大腫瘤醫院首診,給患者會診。

胃腸道息肉

胃腸息肉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主要發病部位為胃、結腸、直腸,是指從胃腸道黏膜表面突起到胃腸腔的隆起狀贅生物,可引發胃腸道出血,甚至可引發癌變。

羅榮城說,胃腸道息肉癌變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家族史、飲食習慣、經濟狀況、吸煙史,以及息肉大小、類型、部位、數目等。結腸息肉患者結腸癌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多發者可高出10倍。一經確診即應治療。

大量科學研究顯示,許多息肉就像「披著羊皮的狼」,剛開始對人體沒有什麼傷害,也幾乎沒有什麼不適,但隨著病情進展,「狼」終於露出本性,即發生了癌變,其中結直腸息肉是導致結直腸癌變的主要因素。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但它的確是致癌的一個主要因素。」息肉可根據病理類型大致可分為炎症性、腺瘤性、增生性三類。近年臨床研究報道,腺瘤性息肉是胃腸息肉中常見的息肉類型,所佔比率高達 50%-67%,具有發生癌變的可能性。

慢性潰瘍性疾病

口腔出現潰瘍,喝涼水都疼;嚴重上火,根本張不開嘴……連續熬夜沒休息好,或者遇到著急的事,很多人嘴裡會長出針眼甚至黃豆大小的潰瘍。稍一碰就疼,有的連說話都不利索。

面對口腔潰瘍這個難纏的「小病」,有的人挺幾天就過去了。但也有人久治不愈,或反覆發作,還越來越嚴重。口腔潰瘍、胃潰瘍十分常見,許多人常常不將這些「小病」當一回事。

羅榮城表示,慢性潰瘍長期存在可能發生癌變。一般的口腔潰瘍,經過適當治療,3-5天就能痊癒,但如果同一處潰瘍數周甚至一個月還不見好,就可能和口腔癌關係密切了。

胃潰瘍以反覆發作的節律性上腹痛為臨床特點,常伴有噯氣、返酸、灼熱、嘈雜等感覺,甚至還有噁心、嘔吐、嘔血、便血。若作胃鏡檢查,可以清楚看見胃部有圓形、橢圓形潰瘍灶。

現在這類病人雖然很多,但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大多數胃潰瘍不會轉為癌症。不過,羅榮城提醒,如患者出現下列情況時要格外警惕:(1)疼痛變成不定時發作或者成為持續性隱痛;(2)服用抗潰瘍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療效不佳;(3)反覆嘔血,有持續性黑便,或出現柏油樣大便,大便潛血試驗結果持續呈陽性;(4)不明原因持續消瘦。出現以上情況,都應及時到醫院做胃鏡並取活檢進行病理檢查。

病毒性肝炎

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都是導致肝癌中的重要兇手,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流行病學專家早已發現,乙型肝炎流行的地區就是肝癌得高發地區。中國約95%的肝癌病人血液中檢測到乙肝病毒感染的證據,約10%有丙肝病毒感染的證據,其中部分病人同時感染兩種肝炎病毒。

究竟有多少乙肝或丙肝患者可能轉變為肝癌?目前醫學界說法不一,因地區、種族等因素不同數據略有不同。總的說來,有10%-3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經過5-10年發展為肝硬化,肝硬化中又有5-10%約經過5-10年轉變成肝癌,部分患者肝硬化和肝癌同步發生。據不完全統計,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後,大約8-10年就可能發生肝癌。

羅榮城建議,肝炎患者應合理使用抗病毒藥物;定期體檢,及早發現癌變跡象;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戒酒、戒煙,並注意作息規律。

乳腺囊性增生

羅榮城表示,大多數的乳腺增生不會演變成癌,所以不可過於焦慮和緊張。但需要重視的是,有乳腺囊性增生的女性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是一般女性的2-4倍, 癌變率約為1%-5%。臨床也發現囊性增生高發年齡比乳腺癌早約10年。

怎麼區分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兩者都常以乳房「腫塊」形式存在的。乳腺增生的腫塊的質地較軟、多發、雙側、大小不一、與皮膚及周圍組織無粘連,仔細觀察可發現隨月經周期而變化。而乳腺癌的乳房腫塊質地較硬、多為單發,與皮膚及周圍組織發生粘連,大小軟硬與月經周期無關。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之一。在甲狀腺結節患者中,有5%-15%發展成了甲狀腺癌。甲狀腺結節的發生與年齡、性別和頸部放射線照射史等因素有關。

統計顯示,女性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是男性的3-4倍。多發性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單個甲狀腺結節,更偏向為惡性。因此,如果發現甲狀腺有腫塊,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

羅榮城說,有以上疾病不要疏忽大意,但也並不意味著一得上這些「小病」就會患癌。

特別要注意定期健康查體、戒煙、戒酒、控制體重、合理膳食、避免疲勞,並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就能較好地調節機體的神經、體液、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功能,增強抗癌抗病的免疫力。同時,要增強防癌普查(體檢)的意識,養成定期查體的好習慣,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大大提高腫瘤的早診率和治癒率。

專家簡介

羅榮城: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腫瘤內科首席專家

國內著名腫瘤內科專家、主任醫師、國家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南方醫科大學腫瘤中心主任、國家臨床重點腫瘤專科負責人。

曾擔任過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副院長、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兼任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基金會副理事長兼腫瘤光動力治療專委會名譽主任委員及腫瘤免疫治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副理事長、廣州抗癌協會監事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生物治療專委會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葯監局(CFDA)新葯評審專家、中國抗癌協會(CACA)常務理事兼腫瘤分子醫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誌》副主編等職務。

在腫瘤生物與免疫治療、化療、放療、中西醫結合治療和微創治療等方面具有較深造詣,是我國腫瘤生物治療、多學科綜合治療和循證醫學模式的積極倡導者和開拓者。培養博士後及博士100多名,碩士及訪問學者200多名。

先後承擔國家「973」基金課題(分題)、國家「863」基金課題(分題)、國家「十五」攻關課題、國家衛生部「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攻關課題、國家自然基金海外合作基金和面上項目、廣東省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廣州市轉化醫學中心建設項目和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試驗等研究課題共60餘項。獲國家級音像教材(醫藥類)一等獎(一作)1項、廣東省科技成果二等獎(一作)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一作1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一作)1項等科教成果、國家發明專利3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80餘篇(其中SCI收錄68篇),主編(主審)《腫瘤生物治療學》(第一和第二版)、《腫瘤綜合診療新進展》(第一、第二和第三冊)、《現代白血病學》、《治腫瘤有新招》、《臨床腫瘤光動力治療學》、《腫瘤生物與分子靶向治療的應用及護理》等10多部學術專著。

醫療擅長

擅長腫瘤內科綜合與生物免疫治療,尤以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為主要研究方向。

「好消息!2月新書推薦!遇見您未知的好書」

作為一位從醫半個世紀的醫生,我要告訴癌症朋友,什麼是最合適的治療?

作為一位戰勝癌魔的倖存者,我要與癌友分享怎樣才能活下來,活得開心快樂!

——徐克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癌症存活率排行榜,看完沉默了
患上不死癌症的三位明星,蔡少芬絕望的大哭,周杰倫全靠藥物維持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