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你對父母的態度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你對父母的態度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想要什麼樣的子女,就先成為那樣的子女,因為多年後,你成了父母,孩子就成了你。

01

善待爸媽有多重要?

很重要。

最近媽媽迷上了抖音,我幫她下載了個APP,她想自己學著上傳視頻,可是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於是又來問我。

當時我正好在看喜歡的綜藝節目,媽媽一會過來問我這個怎麼弄,一會又問我那個怎麼弄,我不得不停下來好幾次教她。

幾次之後,不知怎麼的,我不耐煩的情緒一下衝到了高點,抱怨的話脫口而出:「哎呀,不是教過你了嘛,先這樣,再這樣,你怎麼老是記不住,不會弄就不要玩了,本來就是年輕人玩的東西,湊什麼熱鬧。」

這話剛說完我就後悔了,果然媽媽一言不發,收起手機,轉身進了房間。

我也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關上了電視,坐在沙發上發獃嘆氣。

目睹了這一切的爸爸走過來。

女兒,你媽有時候是有點笨,話也多。畢竟上年紀了,接受能力不如你們年輕人,但是你說話要注意語氣。現在家裡只有我們幾個人,等以後你有了孩子,你是要做榜樣的,當年我和你媽都特別注意在你面前的為人處事,尤其是對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態度,你以後就知道了。

想想也是,我一直覺得爸媽都是很孝順的子女,所以可能我在這方面也繼承了他們的優點。

比如每年爸媽的生日、母親節、父親節,我都會給他們買禮物,平時周末朋友相約的話,我也會在家陪他們吃完飯再出門。

我時常會提醒自己「子欲養而親不待」,因為在我從小大到的印象里,爸媽就是這麼對自己父母的,看了這麼多年,竟然不自覺地也成了我的習慣。

02

去朋友小琳家做客,吃完飯後,我主動起身幫忙收拾碗筷。

「你別弄了,這些讓我媽收拾就行了。」

小琳對我擺擺手,示意我放下碗筷。

我當然不好意思讓阿姨一個人收拾了,繼續幫阿姨端碗,抹桌。

沒想到小琳4歲的兒子球球跑過來,硬是要把我拉走:「你快來陪我看動畫片,這種事情讓外婆做就可以了,她在我們家專門做這個的。」

聽完球球的話,我看向阿姨,她尷尬地對我笑笑:「沒事,我來弄就行了。」

然後默默走進了廚房。

客廳里,小琳吃著水果玩著手機,球球專註地看著動畫片,時不時還被電視里誇張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看起來好像是一副很溫馨的畫面,可我卻覺得有絲絲涼意從廚房裡蔓延過來。

我碰了碰小琳的胳膊,「喂,你這哪是讓你媽過來帶孩子啊,完全是自己想當甩手掌柜,什麼事也不做了啊。」

「對啊,有她在,不用我幹什麼啊,趁我媽年輕,我還可以再享幾年福。」小琳的臉上絲毫沒有虧欠之意,滿滿的都是得意。

說完還朝廚房喊:「媽,沒有水果了,你快洗點拿過來。」

從小琳家回來之後,我的心情有些低落,雖然我還沒有孩子,沒有經驗和資格來指責已為人母的小琳該如何教育孩子,但是看到她那樣理所當然地「使喚」母親,尤其還是在孩子面前,我總覺得不妥。

腦海里回想著小傢伙和我說的那句話,這應該是多年來耳濡目染形成的,對自己外婆在家裡所受「待遇」最真實的形容了吧。

此時的小琳,還覺得自己在享福,不知道多年以後,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會如此對她呢?

你對父母的傷害,恐怕你的孩子遲早也會同樣複製。

03

這句話在親子教育上同樣適用,對於孩子來說,不僅模樣和脾性會遺傳父母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也會。

當然,前者靠DNA,後者靠的就是言傳身教。

如果打個比喻的話,父母就像是孩子的鏡子,尤其是對學齡前兒童來說。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小孩子在不知所措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是看向身邊的父母。

第一次玩新奇的玩具,他會顯得格外小心,甚至有些害怕,看著眼前長相奇特的東西,孩子會把視線轉向你;

有陌生的阿姨伸出手來想抱抱他,孩子會不自覺地看看你,好像在問你可不可以接受這個人的擁抱……

每一次孩子看向你,他都是在照鏡子,鏡子里有什麼,有你的反應。

人的一生會照很多面鏡子,但父母永遠都是最重要的那面,你清晰,孩子就會清晰;你有愛,孩子就會有愛。

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出生後的頭幾年對成年人的人格形成是絕對重要的,其中,他特彆強調了父母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

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誰都是一張白紙,孩子對外界的認知都需要父母為他搭建。

當他不確定、不明白的時候,就會渴望在父母的行為和語言里找答案,找範例,慢慢,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態度,從而進行判斷和選擇。

經年累月地照下來,鏡子里有孩子的底線,也有他的未來,還有一個言傳身教的老師。

而如何與自己的父母相處,就是作為老師給孩子上的第一課。

聰明的父母,會一邊孝敬父母,一邊教孩子以後如何善待自己。

維護父母的尊嚴,就是在維護若干年後自己的尊嚴。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理應得到子女的善待和感恩,不懂感恩的人,註定得不到別人對自己的報答。

我至今還記得幾年前的這則新聞:

81歲的崔師傅是一個無家可歸的老人,但是他有4個兒子,每個兒子都在拆遷中分得了4套房。各家情況有富有貧,老人自然會幫襯一點生活艱難的兒子,兄弟之間因此產生了矛盾,最終鬧得沒有一個兒子願意贍養父親,把他接來同住,除非老人願意把工資卡交出來。

說到底都是為了錢,為了所謂的利益,81歲的老人,還能有多少年享受兒孫之福呢。

如此沒有人性的父母,可想而知又會給自己孩子灌輸什麼樣的人生之道?想想就覺得可怕。

我們和爸媽關係的映射,會慢慢形成孩子的三觀,那些為了錢財和父母鬧得不可開交的人,都是在自斷後路,以後別指望自己的孩子會孝敬他。

不會善待自己父母的人,是教不出來好孩子的。

小時候我們沒有主見,那時候和父母的關係,更多的是依賴、模仿他們的做法。

等長大獨立了,就會找一個模式參照著來和父母相處,而最有可能被孩子拿來做參照的就是自己家庭里的另一對親子關係。

04

知乎上說,對父母態度不好是一種病,得治。

其實治這病並不難,因為很多人是可以做到善待父母的,大部分人最基本的良知還是有的。

關鍵是人一旦沒有了約束,就容易隨心所欲,加上父母總是包容我們,所以子女更加不知自己過分。

當你肩上承擔著教育下一代的責任的時候,你就有了約束,你會下意識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久而久之形成善待父母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就像走路,如果選擇了一條道路,就會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培養自己孝敬父母習慣的同時,你也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這個習慣。

人最基本的兩個品質一定要有,一是責任心,二是善良。

責任心多半來自於父親的表現,善良則更多地受到母親行為的影響,而這兩個品質恰好都能通過孝敬父母體現出來,展示給孩子看。

想要什麼樣的子女,就先成為那樣的子女,因為多年後,你成了父母,孩子就成了你。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原創不易,隨心打賞

富書原創矩陣: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FranklinReadingClub),爸媽內參(shenduwenhua),富書(zhongchoudushu),出版暢銷書《絕不過低層次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聰明的女人,從不高估愛情
為什麼高財商的女人活得更有底氣

TAG: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