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琴,古代文人形影不離的精神伴侶

古琴,古代文人形影不離的精神伴侶

鳳求凰

 古楚琴韻 二

李家祥 

00:00/00:00

永嘉琴人談古琴

《莊子·漁父》中記載:「孔子游乎淄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有古琴修養的人不會把古琴當做一種表演工具,而是會隨時隨地通過古琴曲的演繹深入探尋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們最耳熟能詳的是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後來鍾子期病故,伯牙擗琴絕弦終不復彈。有時候演奏古琴就是自己和自己對話;而有的時候,旁人聽出了你想表達的意思和內心感情,這就是知音。彈好琴不易,做到技法純熟不易,覓到知音更不易。

古琴與詩酒茶一般,是古代文人式生活里的微小情趣的表達手段。司馬相如一首小曲《鳳求凰》,撩撥得卓文君深夜私奔。撫琴的人都很有氣質。有時候不需要去刻意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只要站在那裡,或是坐在琴旁,你的氣場都與別人不同。這種氣質不是刻意的,而是不經意流露出來的。

阮籍喪母時,嵇康帶著酒和一把琴去安慰自己的好朋友。到這個時代,古琴已經從其他樂器中分離出來,成為了文人形影不離的精神伴侶。並且由於它的風雅和逸趣,逐漸成為了文人士大夫們生活品質的象徵。古琴的音樂屬性漸漸成為了這件樂器的附屬物,而它的中心則成了一種獨特的思想體系,一種恰好包容中國舊式文人中庸傾向特徵的思想體系,我們稱之為古琴文化。

復雅古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永嘉琴人 的精彩文章:

悠揚飄蕩的古琴聲渴望得到聽者的回應

TAG:永嘉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