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居易寫的《長恨歌》,你覺得它是一首愛情詩還是諷喻詩呢?

白居易寫的《長恨歌》,你覺得它是一首愛情詩還是諷喻詩呢?

聯繫白居易一生的經歷,身跨中、晚唐,一個由盛漸衰的時代。特別的他被貶官為江州司馬後,思想也由積極入世轉變為消極出世了。他所所信奉的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

《長恨歌》是樂府詩。所謂樂府詩到了唐代,專指一些漢樂府風格(就是漢代民歌風格)的詩歌,一般以描寫普通勞動者生活為主。《長恨歌》三字之中「長恨」二字便是整首詩文的點睛之處。白居易對於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是寄予同情的,他羨慕兩人的愛情,羨慕華清池,羨慕長安夜宴,可是卻遺憾李隆基因為太過於追求私情耽於美色,卻因而耽誤了國事。

他用「漢皇重色思傾國.....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來描寫,更埋怨他為了使楊玉環開心,而重用外戚,其中最大禍害便是那個楊國忠,最終卻換來了馬嵬坡前香魂散,自此勞燕各東西,其中他用「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來描寫。

白居易寫詩是有政治目的的,就是委婉地勸誡君王。本來是想寫這首詩向皇帝宣傳宣傳紅顏禍水論的,勸誡君王懲戒尤物。沒想到寫著寫著就跑偏了,最後,我們也只能當愛情詩來讀了。詩的最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寫出了李,楊二人生死離別,思而不能相見,愛而不能復聚的狀況,結束了全篇,在詩人看來,一對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這樣的不幸,是一場令人哀憐的悲劇,對於相戀的情人而言,遺恨千古,悲嘆莫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橙子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在古代,皇帝和百姓是怎麼取暖過冬的,看了之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像力

TAG:小橙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