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間有終點,但你永恆

時間有終點,但你永恆

今天,在愛因斯坦誕辰139周年的日子裡,76歲的史蒂芬·霍金走到了他的時間的盡頭。

哲學有三個終極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將向哪裡去?其中的「我們」既可以指狹義的人類,也可以廣義地指整個世界,乃至整個宇宙。霍金一生的最大貢獻就是致力於幫助我們回答了其中的這些問題,通過對宇宙起源、黑洞和宇宙邊界的探索拓展著我們全人類的認知

1964年,霍金和彭羅斯一起證明了奇性定律,指出宇宙大爆炸前的「奇點」(時空高度畸變,擁有極小曲率半徑的點)是時間開始的地方,也是整個世界開始的地方,而黑洞的內部也擁有一個「奇點」,是時間消失的地方,雖然這不是整個宇宙的終點,但卻是宇宙中許多世界的終點。正是通過奇性定律的引入,霍金和彭羅斯成功地統一了普朗克的量子力學(微觀的「粒子」世界)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宏觀的「場」的世界)。

1974年,霍金在牛津大學第二次量子引力會議上發表論文《黑洞爆炸嗎?》(Black hole explosions?)。在論文中,霍金指出在黑洞的事件視界(eventhorizon,一種時空的界限,視界中發生的任何事件都無法對視界外的觀察者產生影響)之外的鄰近區域會出現許多「虛粒子對」,每一對都是由一個正能量粒子和一個負能量粒子組成,因此總能量為零,在出現後的短暫片刻便會相互湮滅。但是一旦湮滅前負能量粒子穿過事件視界,則它可以在黑洞內部生存下來,而跟它配對的正能量粒子也可以逃逸至無窮遠,因此能量會被輻射出去,這被稱為「霍金輻射」;而進入黑洞的負能量粒子便會消耗黑洞的能量,直到最終能量被耗盡,從此黑洞便消失「蒸發」了。這是當時理論物理學的一個重大突破,被稱讚為「物理學史上最美麗的論文之一」。

1981年,在梵蒂岡的一次會議上,霍金提出「或許宇宙沒有邊界,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之後,他與物理學家吉姆·哈特一起發表了宇宙無邊界模型:在普朗克紀元(Planck epoch,宇宙大爆炸0點至10?43秒的時刻)之前,時空沒有邊界,在大爆炸之前,時間並不存在,因此宇宙的起源是沒有意義的。霍金解釋說可以用地球上的南極進行類比:南極以南沒有任何東西,南極沒有南方,所以在大爆炸之前什麼都沒有。(這讓我想起了《周易·繫辭上傳》里的一句話「是故,易有太極」。)

史蒂芬·霍金,作為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不僅用自己的才智和思考將人類的視野推向了150億年前宇宙的起源,也推向了宇宙的深處——那些我們無法直接看到卻能感知到的黑洞。與此同時,他倍受疾病困擾卻矢志不渝地執著於科學的精神同樣鼓舞著我們:

「記住,仰望星空,不要低頭自顧腳下。保持好奇之心,無論生活看似多麼艱難,總有你能成功勝任的事情。

一息若存,希望不滅。」

歡迎關注大師小講!轉載請聯繫:rj85820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師小講 的精彩文章:

TAG:大師小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