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喂,不能因為我萌就欺負我啊!我才不是嚙齒類呢!

喂,不能因為我萌就欺負我啊!我才不是嚙齒類呢!

在最近上映的動畫電影《比得兔》里,古靈精怪的主角比得兔除了受不了菜園被人類侵佔之外,更受不了被三番兩次地叫成「嚙齒類」。

電影《比得兔》片段

同樣,在《銀河護衛隊》里,火箭浣熊面對總把自己叫成「嚙齒類」的隊友們,也是非常無奈了。

《銀河護衛隊》中最討厭被叫成老鼠的浣熊rocket

可是它們明明都有又白又硬的大門牙啊!那比得兔、火箭浣熊到底和嚙齒類有什麼關係呢?

比得兔:沾親帶故,但畢竟是遠房啊!

由於大大的門齒和外表形態,兔子及其近親常常被當成嚙齒類的一種,但事實上,兔子在分類上是兔形類(Lagomorpha)而非嚙齒類(rodents)。現生的兔形類主要包含兩個支系,一個是由兔子和野兔構成的兔類(兔科),另一個是特徵為耳朵短和腿也短的鼠兔類(鼠兔科)。

一隻北美鼠兔,可以看到耳朵短短的。它與我們常見的兔子同屬於兔形類。圖片來源:John Cancalosi|ardea.com

兔形類和嚙齒類一樣,都有大型且沒有齒根的門齒,這類門齒會終生生長,因此必須透過不斷的磨耗來維持牙齒生長的平衡,因此它們都需要不斷的咬東西來磨牙。但即便如此,二者的門齒還是有區別的:兔形類的上頜有有兩對門齒,其中較小的一對在大門齒的後方;而嚙齒類則只有一對。此外,用臼齒咀嚼時,兔形目是橫向咀嚼;而嚙齒類是向前運動的方式。但由於趨同演化的關係,兩者的頭骨還是有非常顯著的相似性。

除了牙齒及咀嚼的不同,兔形類和嚙齒類的食性也不大相同,大多的嚙齒動物屬於雜食動物,有什麼吃什麼的吃貨形式,但兔形類大多是只吃植物和水果。

雖然兔形類和嚙齒類共同組成嚙齒超目(Glires),但其實兩者分家已經有年頭了,甚至是千萬年的級別。根據化石紀錄,目前最早的兔子出現在印度,年代為5580萬~5200萬年前的早始新世。

古兔化石。圖片來源:fossilmuseum.net

由於新種的形成到數量足以形成化石需要時間的積累,因此兔子和老鼠分家必須追溯到更久遠之前,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兔子和老鼠的分家的時間甚至能追溯到白堊紀和古近紀的交界,也就是差不多在恐龍大滅絕的時間點前後。

反觀我們人類與黑猩猩分家也就500~700萬年的歷史,但至今大多數人就已經不大喜歡被叫成「猩猩」。這也難怪比得兔被喊是「嚙齒動物」時有多麼生氣了——畢竟兩者分家的歷史比人類和猩猩長了將近十倍呢!

以後不要再叫我「嚙齒類」了哦!

圖片來源:《比得兔》劇照

火箭浣熊:我和嚙齒類八竿子打不著!

在漫威宇宙的銀河護衛隊中,毒舌又可愛的火箭浣熊(Rocky Raccoon)在有很多外號,其中一個特別讓它火大的叫做「老鼠」。

老鼠是嚙齒動物,前面提到兔形類和嚙齒類一起構成嚙齒超目,雖然兩者幾千萬年前就分家了,但好歹親緣關係還是近一點的。火箭浣熊與嚙齒類的關係可就非常的遠了。

浣熊的大頭照,還是很萌的~圖片來源:joshhillman.com

浣熊是食肉目動物,食肉目動物牙齒的特徵是有裂齒。所謂的裂齒是由臼齒特化而成,表面尖細而鋒利,上、下裂齒一咬合就如同剪刀一般上下鋒利的刀刃相互剪切,能幫助食肉動物在捕食獵物時更輕鬆撕扯下獵物的皮肉,更利於進食。

食肉目若再往下細分則是狗形類的熊超科,也就洽如其名是跟「熊」關係比較近。而在熊超科之中,又以鼬科和浣熊的親緣關係最為接近。除此之外,熊超科的成員還包含熊類,以及水生的海豹、海獅、海象等鰭腳類。

萬萬沒想到,你個麵糰子也是熊超科的!

圖片來源:Gfycat

既然上面說的兔子、浣熊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嚙齒類動物,那究竟嚙齒類動物包含哪些呢?

到底誰才是嚙齒類?

嚙齒類是分布很廣的一種動物,現生哺乳動物中40%以上的種類都是嚙齒類。這類動物大多維持小型的身軀,對環境有極高的適應能力。

誰在cue我?圖片來源:Giphy

嚙齒類的牙齒和兔形類一樣是終生生長的,再加上它們頜部肌肉與骨骼的特化,這類生物非常適合啃咬,也因此能更高效的拓寬自己的食譜,在過去的6000萬年的日子裡,從樹林堅韌的植物纖維一路啃食到堅硬的堅果,做一個不挑食的吃貨一直是它們的求生之道。

我們啥都愛吃!圖片來源:Imgur

究竟嚙齒類動物該怎麼分類,一直以來都有許多觀點。一些比較新的分析認為它們主要有3個支系,簡單說來就是松鼠家族、老鼠家族和豪豬家族。

松鼠家族主要包括松鼠類和睡鼠類,它們出現的很早,在早始新世就現身並在中新世之後開始壯大,迪斯尼的卡通明星「奇奇與蒂蒂」就是這個家族的成員。

有大大或者長長的尾巴,那就是我們松鼠啦!

圖片來源:NPR

老鼠家族的成員也是在早始新世出現,是目前大家熟知且最大的支系,包含小鼠、老鼠、倉鼠和沙鼠等等。以明星人物來說的話米老鼠和哈姆太郎就是嚙齒動物了。除了這些長相本身就接近老鼠的類群外,擁有高級水壩建築資格的河狸也是這個家族的一份子。

我們河狸可是水壩建築師!

圖片來源:NaturePhoto-CZ.com

豪豬家族則主要由梳齒鼠類和豪豬類構成。這一組的成員可能起源於非洲,在中中新世氣候最宜人的時候,沿途蹦蹦跳跳、吃吃喝喝來到南美洲。前面提到嚙齒動物大多是小體型,但在這個家族中就有許多例外。比如原產於南美洲的水豚,其體型比起老鼠、松鼠來說都極為碩大,是現生最大的嚙齒動物,體重還可重達50公斤。當然了,如果把已滅絕的種類也算進來的話,這個體型根本不值一提。

一隻水豚。圖片來源:Egg|Wikipedia

在晚中新世到上新世地層中發現的南美碩鼠(Telicomys)標本體型就有個犀牛那麼大,但這還不是最大的。在2003年報導了一個來自南美洲的委內瑞拉完整的巨鼠(Phoberomys)標本,足足有3米長,高1.3米。而不落人後的,在2008年烏拉圭晚上新世到早更新世的地層里發現的標本雖然只有頭骨,但該個體光頭骨就超過1米,可能是目前發現最大的嚙齒類動物了。

這類大型的嚙齒類動物體型龐大且四肢短粗,無法快速運動又鑽不進小洞里避難,所以這種可說是生物除了賣萌外沒有別的防禦技能點,再加上晚中新世時氣候變冷,最終導致它們踏上絕滅一途。(編輯:婉珺,阿珂的劍)

滑動查看參考文獻:

Benton, M. J. (1997). Vertebrate Palaeontology. Vertebrate palaeontology /. Chapman & Hall.

D. Huchon et al., Mol. Biol. Evol. 19, 1053 (2002).

Asher, R. J., Meng, J., Wible, J. R., Mckenna, M. C., Rougier, G. W., & Dashzeveg, D., et al. (2005). Stem lagomorpha and the antiquity of glires. Science, 307(5712), 1091-4.

Delisle, I., & Strobeck, C. (2005). A phylogeny of the caniformia (order carnivora) based on 12 complete protein-coding mitochondrial genes.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 Evolution, 37(1), 192-201.

Rinderknecht, A., & Blanco, R. E. (2008). The largest fossil rodent.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75(1637), 923.

Sánchezvillagra, M. R., Aguilera, O., & Horovitz, I. (2003). The anatomy of the world"s largest extinct rodent. Science, 301(5640), 1708-10.

Fabre, P. H., Hautier, L., Dimitrov, D., & Douzery, E. J. P. (2012). A glimpse on the pattern of rodent diversification: a phylogenetic approach.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12(1), 88.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來自果殼網,由《恐龍》雜誌供稿

歡迎關注《恐龍》雜誌微信公眾號

從論文到科普,只有一步

親親你!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整個辦公室都沒能逃脫的魔咒,竟然是…………
霍金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TAG:果殼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