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發綉

江浙地區漢民族特有的傳統工藝品種之一

最早起源於唐朝上元年間

是以頭髮絲為原料

結合繪畫與刺繡製作的藝術品

剛開始是為了表達對佛祖的虔誠

後到元明時期題材逐漸廣泛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南宋 劉松年《鬥茶圖》

發綉是運用頭髮綉制的綉品。頭髮具有特殊性能,堅韌光滑,色澤經久不褪。發綉以發代線,利用頭髮黑、白,灰、黃和棕的自然色澤,以及細、柔、光、滑的特性,用接針、切針、纏針和滾針等不同針法刺繡。

發綉白地黑線,適宜綉制摹線(白描)人物,山水和建築物等,人物一般背景較少。以質樸素凈取勝,綉品針跡細密,色彩柔和,風格獨特。其高超的技藝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藝術創造力。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唐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在古老而絢麗的中國刺繡史上,發綉有著神奇而獨特的地位。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唐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在中國,尤其是古代中國,人們珍惜頭髮如生命,云:「肌膚毛髮,受之父母,不敢損傷」。頭髮作為最高禮節的信物傳遞著人們的忠誠,堅貞和無限深情。發是生命的部分,是精神的代表,發制禮物表達的更是對受贈者的最高致意。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唐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唐代佛教鼎盛時期,虔誠東台西溪信女開始用自己的纖發,在絲絹上綉成如來佛、觀音菩薩像,朝夕頂禮膜拜,這便是發繡的源頭。

到元末明初,發綉突破了宗教題材,表現內容不再囿於人物肖像,藝術手法推陳出新,畫綉結合,催生出一件件傳世佳作。

而到晚清年間,這一藝術奇葩竟衰落近乎湮滅,人們只能從博物館的珍藏中依稀窺見她往昔的風姿。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唐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史料考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發綉是現存於英國倫敦博物館所藏的《東方塑像》,相傳為南宋皇帝趙構之妃劉安所綉;元代女畫家管仲姬綉制的「觀音像」,現藏南京博物院。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唐 閻立本《步輦圖》

早期發現的發綉還有日本正倉院所藏《彌勒佛》像,出自明代韓希孟之手;《唐宋元明名畫大觀》影印本中的《滕王閣圖》和《黃鶴樓圖》系明代夏明遠的兩件發綉;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明代嘉靖年間《倚琴佇月圖》,以及成都文殊院藏有清代道光五年陝西總督楊延春之女的《水月觀音》等,均為傳世珍品,被後人譽為「細若紋睫,侔於鬼工」的神來之作。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唐 閻立本《步輦圖》局部

「肌膚毛髮,受之父母」,可以說,成就一件發綉作品的往往是信念、信任,而遠非綉工針法這麼簡單。一旦頭髮成為某種象徵承諾,青絲為證的發綉也就具有了神秘的誘惑力。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唐 閻立本《步輦圖》局部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五代南唐 衛賢《閘口盤車圖》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五代南唐 衛賢《閘口盤車圖》局部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五代南唐 衛賢《閘口盤車圖》局部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南唐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南唐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南宋 李嵩《貨郎圖》局部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喻繼高花鳥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 喻繼高花鳥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 古寒山寺圖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明妃出塞圖》局部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明妃出塞圖》局部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彩色發綉版《明妃出塞圖》局部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發綉作品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發綉作品

已然失傳的最高級別綉品,用頭髮綉出來的藝術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陽揚 的精彩文章:

中國刺繡美艷不可方物,俄羅斯藝術家為之沉迷
杖頭木偶戲傳承人付正華:祖傳七代的藝術,擔心在我這代會失傳

TAG:晨陽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