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戰艦還有裝甲防護嗎?其實想擊沉一艘戰艦沒那麼容易

現代戰艦還有裝甲防護嗎?其實想擊沉一艘戰艦沒那麼容易

作者:潛水熊、虹攝庫爾斯克

在人們印象中,大艦巨炮厚甲的年代已經過去,現代大中型戰艦早已沒有當年超級戰列艦們厚重的裝甲,而是主要依靠防禦武器來免收導彈、炸彈等武器的傷害。

那麼現代戰艦真的都是薄皮船嗎?還要不要裝裝甲呢?

圖片:055大驅採用了多種抗破壞設計,可以抵禦多種打擊。

現代水面艦船的隱身、防空反導、反魚雷等主動防禦技術在近二十年有了長足進步。比如隱身技術可以減少被發現的概率;防空反導能力可以在敵人導彈擊中自己前將其攔截;反魚水雷防禦系統可以誘騙甚至直射殺傷對軍艦艦體威脅最大的魚雷、水雷。

但是無論如何,現代艦船尤其是水面戰鬥艦船都不可避免地會有被武器彈藥命中的可能性。

圖片:美軍瀕海戰鬥艦抗衝擊試驗,近距離爆炸彈片也會對戰艦造成傷害。

隨著現代反艦武器彈藥技術的快速進步,反艦導彈的殺傷威力越來越大,對水面戰鬥艦船的破壞效果也越來越大,一旦被其命中,就有可能對水面戰鬥艦船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很多人認為戰列艦裝甲帶能夠抵禦1噸重的戰列艦主炮發射的穿甲彈的命中,抗擊打能力超強。但是,殊不知戰列艦並不完全依靠主裝甲帶防護,很多其他薄弱部位很可能成為「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真的裝甲帶無敵就不會有那麼多戰列艦被擊沉海底。

圖片:現代海戰場遠比大和號當年遇到的情況更具風險。

從目前來看,反艦導彈和潛射魚雷是對水面戰鬥艦船威脅較大的反艦武器彈藥,主要依靠其攜帶的戰鬥部對水面戰鬥艦船造成較為嚴重的毀傷。

其戰鬥部主要分為:聚能爆破型(外爆式)、半穿甲爆破型(內爆式)和半穿甲「多P裝葯型」(內爆式),聚能爆破型主要是依靠其產生的高速射流(尖端速度達到10000米/秒)侵徹艦體外板,破壞艦體結構;半穿甲型主要是依靠彈體或者破片的動能,穿透艦體的外板,在艦體內部爆炸或者造成破片殺傷。而比如蘇聯時代的SS-N-19等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能夠攜帶1噸重的彈頭,威力遠比戰列艦主要厲害得多。

GIF

圖片:空射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威力巨大,可以擊穿戰列艦傳統的裝甲。

所以說,現代水面艦船尤其是水面戰鬥艦船已經不能單純依靠傳統的均質軋制鋼裝甲板來進行艦船防護,抵禦這些現代化反艦武器彈藥的打擊。

圖片:據美國人分析,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按照戰列巡洋艦的級別安裝有150毫米主裝甲帶。

圖片:蘇聯大型巡洋艦防護結構。

大家多現代軍艦抗打擊能力弱的印象其實來自於英阿馬島海戰中不堪一擊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當年為了降低成本,降低重量,採用鋁鎂合金上層建築,這是作死的設計。其實除了英國人的戰艦外,美國戰艦也在後來的戰爭中受到過導彈、水雷打擊,但基本上都是受傷卻沒有沉沒,表現出了很好的抗沉性。

圖片:上世紀70年代設計的西歐軍艦多採用鋁鎂合金作為上層建築材料,很容易著火。

現代戰艦,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加強自身防護:

一是良好的防護結構設計,主要是指採用艦船結構設計手段對水面艦船的要害和關鍵部位進行防護;二是採用先進的裝甲結構材料(複合裝甲)對水面艦船的要害和關鍵部位進行防護,主要針對破片攻擊以及穿甲爆轟帶來的「二次殺傷」。

圖片:採用複合裝甲防護的航母抗打擊能力增強不少。

圖片: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裝甲防護。

此外,現代水面艦船還廣泛採用了衝擊波抑制與卸荷技術和單兵防護裝具技術,能夠進一步提高被反艦武器彈藥命中的情況下,增強艦體和艦上設備的抗衝擊能力,有效控制或者縮減毀傷效能,提高海軍人員的生存概率。

圖片:現代軍艦裝甲設計。

圖片:新型複合材料性能表。

目前,我人民海軍大型水面艦艇相繼下水,從航母到萬噸大驅,再到新型護衛艦,甚至是小型艦艇,各種軍艦設計上都會結合自身作戰需求,強化防禦設計。

特別是航母或萬噸大驅這樣的龐然大物,註定會在裝甲防護以及抗打擊能力上下足功夫,不會是大家想像中的薄皮戰艦。

圖片:國產航母繼承了俄式航母的重防護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攝庫爾斯克 的精彩文章:

比《紅海行動》更火爆,以軍特種兵千里奔襲干翻恐怖分子
上艦的不是電磁軌道炮!中國研發電磁線圈炮不再追趕美國

TAG:虹攝庫爾斯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