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四明狂客」賀知章緣何譽滿天下,直教人看不懂

「四明狂客」賀知章緣何譽滿天下,直教人看不懂

原標題:「四明狂客」賀知章緣何譽滿天下,直教人看不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婦孺皆知《回鄉偶書》這首唐詩。在外漂泊日久的遊子回歸故鄉,物是人非世事滄桑的情景躍然紙上。人們由這首詩記住了唐朝詩人賀知章,對其平添了一些好印象。


賀知章(659—744),唐越州(今紹興)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少年時即以詩文出眾,唐武后證聖元年(695年)中狀元。賀知章中狀元後,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後任太常博士。開元十年(722年),入殿書院,後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再後調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晚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新唐書》、《舊唐書》有傳。



賀知章絕對是位有才的人。他不僅詩文具佳,書法也不錯,草隸尤為出眾,「當世稱重」。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又風流瀟洒,可謂當時社交界的名人,善言好酒,為時人所傾慕。當看到李白的詩文,當即贊為「謫仙人也」,後成為忘年之交。賀晚年自稱「四明狂客」,又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他與同樣來自吳中的包融、張旭、張若虛結為「吳中四士。」


又與李白、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並稱「醉中八仙」。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第一個就說的是賀知章,說他喝醉以後騎在馬上前俯後仰,就象坐在船上一樣。醉眼昏花地掉到井裡頭,他乾脆就在井底睡著了。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瀟洒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唐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初來到京城長安,在一座道觀里邂逅賀知章。賀知章早聞李白大名,十分仰慕,當下即邀請李白去喝酒,叫了酒菜卻發現自己沒帶錢,他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換做酒錢。這之後把李白引薦給唐玄宗,李白被任命為翰林學士。


唐代官員朝廷按品級頒賜魚袋,袋上以金銀等製成金龜作飾物,三品以上官員為金飾,四品、五品分別用銀、銅飾。賀知章為秘書監,佩金龜。他以金龜換酒毫無疑問這是違反朝規的,這老賀為了喝酒真是豁出去了,要不怎麼能說是「狂客」。



唐天寶初年(742年),八旬老叟賀知章得了一場大病,不醒人事。蘇醒後的賀知章上表皇上,請求恩准他回鄉當道士,請賜鑒湖一曲。唐明皇准了,並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贈出來作為道觀,還特地賜名「千秋」。又下詔在京城東門設立帳幕,讓百官為之餞行,真是皇恩浩蕩,這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奇觀。


賜鑒湖一曲的史實,在《新唐書》本傳中是有記載: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接著本傳中又提到: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


唐明皇還親自寫詩為他送行,序言中說:「天寶二年,太子賓客賀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賦詩贈行。」


唐明皇詩其一寫道:「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其二:「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籙,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唐明皇他還有什麼要求,賀知章說:「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賜名,實老臣歸鄉之榮也。」玄宗說:「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為孚。」


日子一久,賀知章悟出:「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吳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為我兒取名『孚』,豈不是稱我兒爪子嗎?」


《回鄉偶書》就是他暮年回到老宅寫的,還有一首,「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皆為當時傳誦。其實,後世記得賀知章就是記得了他的兩句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退休後」的賀知章只活了兩年,大概是這種退休生活真沒有朝堂上的安逸富貴舒服。


上面的這些文字看到的是賀知章光鮮亮麗的一面,史書的背面其卻有著他的另一面孔。


論功績,賀知章可以說波瀾不興,幾乎沒有什麼作為,實在是沒什麼書寫的。他當時是一個侍郎,地位並不算特別高,也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事情。他之所以受到如此隆重的待遇,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在長安城有狂名,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當時擔任了皇太子老師。


賀知章尊信道教,他得知一姓王的老者善於修道煉丹之術,拿一顆明珠敬獻給老者,想拜老者為師。老者接過之後就把明珠交給童子,讓他拿去換餅。賀知章見老人如此輕薄明珠,心裡很不愉快,直覺可惜。老者察覺說:「道術可以心得,哪裡是在於力爭呢?慳惜之心不停止,道術沒有理由成功。應當到深山窮谷中,勤奮地、專心致志地探索尋取它,不是市朝所能傳授的。」末了,老者嫌賀知章小氣,說了一句,「小氣的人怎麼能學到鍊金術呢?」說完揚長而去。


想八十多歲的白髮蒼蒼老者,按說早該告老還鄉頤養天年,可賀知章居然還要上「班」,你說他能幹什麼?還能有什麼貢獻?不肯「退休」,除了貪圖權位富貴,還能有什麼?




賀知章去逝後,李白獨自飲酒時想起當年賀知章用金龜換酒請他暢飲,寫了《對酒憶賀監二首》回憶風流,算是還了賀知章的知遇之情。


《對酒憶賀監二首·並序》


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歿後對酒。悵然有懷而作是詩。


其一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中。


其二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台沼榮。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凄然傷我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河之北 的精彩文章:

正月剃頭死舅舅,哪來的八杆子打不著的說法

TAG:在河之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