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酒為什麼度數普遍偏高?

白酒為什麼度數普遍偏高?

中國酒水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最為體現這一文化色彩的莫過於文人雅客筆下的詩酒文化,縱觀文壇,酒與詩人的優樂相伴,是人的悲喜與酒相依。詩人們高興時,美酒是他們快樂的興奮劑;詩人們痛苦時,酒是他們悲傷的忘憂水。酒醉詩情,詩美酒醉;詩借酒神采飛揚,酒借詩醇香飄逸;酒激發詩的靈感,詩增添酒的神韻。詩與酒就交織在一起,而詩人與酒也結下不解之緣,從而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中國詩酒文化」。

酒的度數表示酒中含乙醇的體積百分比,通常是以20℃時的體積比表示。

(1)40度以上是高度白酒,用傳統生產方法自然形成的蒸餾酒,酒度在41度以上,一般不超過65度。

(2)40度以下是低度白酒,採用了降度工藝,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

白酒界的定義是不宜超過68°,否則將不適合飲用,這也是大部分白酒不會超過這個界限的原因。而我們日常用來消毒的酒精,純度也只有75%。

中國的釀酒技術和西方一直不同,中國酒絕大多數是以農作物原料釀造的,洋酒多是以葡萄等水果釀造的。大約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時候,中國已經出現了穀物釀酒,古人應該是用櫱釀的酒,櫱就是發芽的穀粒,釀出的是黃酒,估計才幾度。後來到了宋代,人們逐漸掌握了用酒麴釀酒的方法,開始大量酒麴造酒,酒的度數又進一步提高了,可以達到十多度。

古人曾經想用酒代水再釀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濃度,可是不成,因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謝的產物,對酵母菌的發酵有一定抑制作用,當酒精成分達到10%左右時,酵母菌就停止繁殖,發酵過程也就隨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強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會超過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發酵,也得不到度數更高的酒了。

北宋時期,遼國、金國等進駐中國以後,才首創出蒸餾酒。元朝建立了莫大的歐亞版圖以及完全統治中土後,將蒸餾酒放在了所有酒類之上,其目的是為了突出他們蒙古人自身的文化。雖然明朝時又興起了發酵酒,使得華夏傳統的釀酒工藝得到發揚,但後來滿清入關後,對高濃度和極度抗寒的蒸餾酒情有獨鍾,因此入口辛辣、渾身發熱的蒸餾酒漸漸替代了香醇濃郁、後勁很足的發酵酒,成為了主流,直到現在。

我國現行標準白酒的度數一般有28度、33度、35度、38度、39度、40度、43度、45度,48度、50度、52度、53度、56度等。

我國白酒的特是點甘洌芳香,酒度較高。一旦降度,就會出現以下問題:一是和原酒的風味、風格有明顯變化;二是降度後出現渾濁(白濁)乃至沉澱;三是口味不調和、易出現水味。因此,低度白酒的生產要求保持原酒風格,又不能出現渾濁現象,要保證低度白酒「低而不淡」、「低而不雜」、「低而不濁」的質量,並具有明顯的典型性。

各酒廠生產低度白酒過程基本是一致的。低度白酒生產一般要經過選擇酒基、加水降度、處理渾濁、調香調味、靜置貯存等一系列工藝才能生產出優質的低度白酒。低度白酒生產中的勾兌工作比高度酒勾兌難度要大一些,一些名優低度白酒要經過數次勾調,要保持低度白酒低而不淡、綿柔、後味凈甜。而處理降度後的渾濁,其手段多種多樣,但要把出現渾濁的物質適當除去,又不至於使其它香味物質也被同時除去,難度也很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酒網 的精彩文章:

持杯,酒粉必備的一門藝術!

TAG:安徽酒網 |